性侵事件頻發,寶萊塢該負責嗎
2018年5月5日,在印度恰爾肯德邦東部傑德拉區一村莊,受害少女的親屬痛苦不已
文/唐璐
編輯/胡艷芬
寶萊塢電影是印度的一張重要名片,憑藉其華麗的歌舞表演、強大的明星陣容和生動的敘事,長期受到全球觀眾喜愛。然而在印度國內,寶萊塢卻因為宣揚性別歧視而備受爭議。由於性侵事件的發生日益頻繁,作為印度根深蒂固父權制象徵的寶萊塢,更是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有關寶萊塢“打着浪漫娛樂幌子傳播厭女症、渲染強姦場景以及美化性暴力”的指責不絕於耳。
對此,不少寶萊塢影人強調,電影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寶萊塢不應承擔印度強姦案增多的罪責,也無法對那些“懷着病態心理思維”的觀眾負責。但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過多的性侵場景呈現,的確讓寶萊塢電影在潛移默化中助長了“強姦文化”對印度的影響。因此,面對各方的嚴厲抨擊,寶萊塢電影製作人也在認真檢討和反思,並開始以不同的態度和表現方式來描繪針對女性的犯罪問題。
民間的性話題禁忌讓寶萊塢更受歡迎
在外界眼裏,印度是個非常保守的社會,不過古代印度的性規範遠比現在寬鬆,世界上首部性愛專著《愛經》能夠在印度誕生便是明證。在位於印度中央邦的卡久拉霍(khajuraho)神廟建築群上,大量以性愛為圖騰的藝術雕刻也足以説明,早在公元9世紀時印度社會對性的討論便持開放態度。
然而由於社會文化的保守性以及對性話題的禁忌,如今性教育在印度卻變成一個有爭議和私密的話題。在印度學校教育系統中,性教育往往被忽視或回避。例如每當生物課的教學進度走到性教育這個章節,為避免出現尷尬,教師通常會直接跳過該章節並將其佈置為家庭作業。出於保守心態,大多數印度父母也和老師一樣,在面對孩子時,對有關性的話題進行回避。他們往往認為這種談話“並不必要”,會破壞社會秩序或家庭價值觀。
已經是兩個孩子母親的裏特·夏爾馬(化名)回憶説,“我還清楚地記得,九年級時,老師在直接跳過課本中‘人類生殖’部分後説,大家不要咯咯笑,其實你們可能已經從電影中了解到相關內容了。”
夏爾馬描述的就是當今印度性教育的現實。由於正規的性教育缺失,多數印度人從色情作品、電影以及互聯網,或者從同齡人那裏獲得性知識。而印度人對電影的迷戀,以及寶萊塢自身所具有的影響力,使它成為人們最容易接近和從中吸收性相關信息的主要來源。儘管性在影視作品中同樣受到限制,但這並不妨礙印度觀眾從寶萊塢電影豐富的性元素中獲得靈感,很多人會依據寶萊塢傳遞的信息去思考甚至去模仿。
電影研究專家傑裏·平托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印度人對寶萊塢有多着迷,印度人觀看電影時,“當一句完美的&詞落下,便會立刻聽到掌聲響起。當銀幕上出現歌舞時,興奮的觀眾也會伴隨着舞蹈步伐拍打節奏或者跺腳。在偏遠的小鎮上,有時觀眾看到特別喜愛的場景甚至會直接要求放映員重放特定片段。”
“寶萊塢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電影産業,而是無所不在的夢幻機器。寶萊塢主宰了印度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思考、做夢、聊天,戀愛、爭論……”傑裏·平托強調。
寶萊塢電影中的性元素
為吸引不同背景不同年齡段的觀眾,寶萊塢一直煞費苦心:電影要有男性愛看的打鬥場面,女性熱衷的浪漫故事,以及能讓長輩哼唱的宗教歌曲。然而,無論電影情節如何變化,寶萊塢對女性的描繪都會遵循不變的原則:女性角色需要被“性化”,女性的身體則會被極大地物化以供男性凝視。
考慮到性屬於涉及道德的私密話題,印度中央電影審查委員會禁止電影中所有性愛場景,於是寶萊塢製作人開始探索通過電影場景對性進行暗喻,例如使用視覺隱喻或雙重含義的歌詞,抑或是在電影中增加一大段與劇情毫不相干的被稱為“項目歌曲”的歌舞場景:在朗朗上口的歌曲伴隨下,一個穿着暴露的性感女孩(通常被稱為“項目女孩”)跳着帶有挑逗性的舞蹈,不斷切換的鏡頭則通過特寫展示女性身體。通常,“項目女孩”的角色與主要故事情節沒有什麼關係,然而這種帶有明顯性暗示的“項目歌曲”卻是票房的保證。許多人去看電影只是為了欣賞“項目女孩”的歌舞表演。一些印度男性觀眾毫不掩飾地&&,他們喜愛寶萊塢就是因為其充滿着煽情和奢華的場景以及賣弄風情的舞蹈。
2018年4月15日,在印度孟買,人們手舉標語牌參加抗議
雖然性暗喻這種手法在一段時間內頗為有效,但隨着家庭錄像市場以及互聯網的興起,寶萊塢電影製作人不得不在性描寫方面進行“創新”,轉而將強姦場景作為電影標配以取悅男性觀眾。為了順利通過中央電影審查委員會的審查,製作者通常把強姦場景加入到與反派人物相關的片段中,讓壞人的形象變得更醜陋。
寶萊塢演員亞什帕·夏爾馬告訴印度《展望》周刊記者,如同“項目歌曲”一樣,強姦場景也是被隨機納入到寶萊塢電影中的。那些年代只要有強姦或性侵場景,電影都會大受歡迎。資深印地語小説家阿斯塔納認為,有強姦場景的電影獲得高票房,表明寶萊塢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觀眾對此類場景的興趣,而這種趨勢變得如此流行,以至於一些觀眾會反復觀看一部特定電影,只是因為它包含強姦場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幾個經常在強姦場景中出現的反派演員還獲得了“強姦專家”綽號。
20世紀70~80年代,寶萊塢電影標誌性反派明星蘭吉特曾經在350餘部電影中扮演強姦犯,由此被印度媒體稱為“強姦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蘭吉特坦率地&&,發行商經常要求製片人插入以他為主角的強姦場景,以獲得更高的票房收入。但就他本人而言,每次在強姦場景中的表演都會讓他對自己感到厭惡,家人也曾經因為對其扮演角色的憎恨而拒絕他踏入家門。
印度電影歷史學家S.M.M.Ausaja指出,寶萊塢電影中的強姦場景更多是出於商業價值考慮,而並非劇情需要,所以強姦場景都非常公式化。昏暗的房間,無助的女人,淫蕩的惡棍和一個拯救受害者的英雄,就是寶萊塢強姦電影的慣用套路。自從1981年寶萊塢誕生首部強姦主題的電影后,這種過度的“強姦文化”持續了至少20年。
隨着互聯網普及,赤裸裸的強姦場景在寶萊塢電影中如今已不常見,然而雙重含義的歌詞、大膽的舞蹈表演以及性暗示的鏡頭依然非常盛行。不僅如此,男主角惡作劇式的跟蹤、當眾騷擾和挑逗女性常出現在寶萊塢電影中。寶萊塢會在電影中美化男性霸權,把針對女性角色的跟蹤、騷擾、性侵或者性暴力“描繪成有趣、愉快和浪漫愛情的正常表達”。
《勇奪芳心》堪稱寶萊塢最成功的浪漫愛情經典電影之一,自1995年首映後至今已近30年,這部電影依然在孟買的一家單屏影院上映。筆者在這家影院觀看《勇奪芳心》時,旁邊一位觀眾&&,只要有空他每週都會過來看一次。一位看著《勇奪芳心》長大的印度男性觀眾把這部電影描述為“我們這一代人的決定性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影響了我們的穿衣風格,影響了我們和女孩交談的方式”,“把印度男孩追求女孩的戀愛技巧整整提升了一個檔次”。
而在印度一些專家眼中,《勇奪芳心》卻是“通過浪漫化性犯罪來構建成功的浪漫故事”。他們指出,電影中男主角對女主角存在着大量的性騷擾行為,根據印度刑法典,男主角應該受到法律制裁。“寶萊塢把浪漫與性騷擾基本上混為一談,這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這就是小孩子長大後所看到的。”印度電影製片人斯瓦提·坦頓向半島電視台&&。
寶萊塢助長印度“強姦文化”?
2012年新德里發生令人髮指的針對女大學生Nirbhaya的輪姦和謀殺案後,有關“強姦文化”的討論開始頻繁見諸印度各類媒體。印度社會集體探討導致這起強姦案的各種原因時,很多輿論將矛頭指向了寶萊塢。一些評論明確指出,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寶萊塢電影助長了印度各地的“強姦文化”。
據印度《展望》雜誌報道,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對婦女進行過性侵的人提到,他們是受到寶萊塢電影中強姦場景的 啟發。Nirbhaya案中強姦犯的代理律師也曾説,犯罪者認為他們強姦了Nirbhaya後可以逃脫懲罰,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很明顯是“陷入了寶萊塢創造的電影幻想中”。
2020年,4名Nirbhaya案中被定罪的男子被處以絞刑後,一位印度專家對《新印度快報》&&,儘管這起嚴重案件在法律上已終結,但導致印度社會發生性暴力的架構並未完全消失,而寶萊塢便是這一架構的重要支柱。
“看在上帝的份上,放開我吧”,這是寶萊塢電影強姦場景為女性設置的一句經典&詞。據印度媒體報道,2019年,印度北方邦一農村3名男子在對一個13歲女孩實施輪姦時,竟然變態地強迫女孩模仿寶萊塢的那句&詞向他們求饒。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2022年,這句與強奸相關的&詞居然再度被穿插進由寶萊塢電影《獅虎》(Liger)男女主角表演的一段歌舞片段中。許多觀眾對電影製作者為增加噱頭而蓄意採用這類對話&&憤怒,一些觀眾乾脆宣布抵制該電影。
《印度時報》也曾對寶萊塢似乎忘記了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進行嚴厲抨擊。該報指出,在寶萊塢發行的數百部有強姦內容的電影中,編導人員對強姦的描述方式都是不恰當的。其中包括:通過強奸笑話來獲得廉價的笑聲,把原本十分敏感的強姦話題低俗化;遭到強姦的女主角被塑造成一個“完美”受害者,她要麼受到排擠,要麼離家出走,或者其父母會因為她“給家庭帶來了恥辱”而盡快為其安排婚事。而男主角或反派人物卻在強姦一個女孩後逍遙法外,甚至可以唱着帶有貶義的歌曲贏得觀眾的讚譽和喜愛。
2018年8月1日,在印度孟買,寶萊塢演員薩爾曼·汗(左)和卡特裏娜·凱芙(中)
展示印度設計師馬尼什·馬爾霍特拉的高定時裝作品
印度社會學家斯裏瓦斯塔瓦在接受印度最大通訊社印報托記者採訪時,毫不客氣地譴責寶萊塢“將強姦正常化”。斯裏瓦斯塔瓦説,強姦常常被用作一種控制手段,以展示男性對女性身體的佔有權和對“家庭榮譽”的維護。因此,寶萊塢電影中的男子氣概與強姦之間存在着緊密的&&。
令人擔憂的是,寶萊塢所宣揚的男子氣概在印度年輕人中頗有影響。根據泰米爾納德邦中央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阿德哈什·拉吉對300多名寶萊塢電影愛好者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很多青少年將寶萊塢電影男主角的暴力、浪漫、濫用毒品視為男性氣質的重要特徵。拉吉在調研報告中寫道,這些青少年幻想自己也能像寶萊塢電影裏的男子漢那樣生活,成為有大男子主義氣概的英雄。為此他們不僅模仿電影中男主角的服飾風格、髮型、語言,也試圖模仿電影中描繪的犯罪行為。
儘管很多印度學者並不贊成把寶萊塢視為導致印度“強姦文化”盛行的最大原因,但他們承認,過多的性侵場景展現讓寶萊塢電影在潛移默化中使“強姦文化”更容易被接受。此外,寶萊塢通過美化強姦犯和輕視受害者痛苦的方式,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強姦受害者的偏見和歧視。印度公共政策研究學者阿格拉瓦爾&&,當電影中的女主角表現出很無助,無法與罪犯抗爭時,這會在觀眾中形成一種印象,即女性是弱者,因此可以被剝削。如果女主角最終愛上對她進行性騷擾的男主角,男性觀眾會認為這是追求任何女孩的恰當方式。
寶萊塢開始“敏感地”描繪性犯罪
Nirbhaya輪姦案不僅震撼了印度社會,也讓有着美化“強姦文化”歷史的寶萊塢開始思過。隨着時間推移,這幾年寶萊塢電影製作人已經開始以更敏感和更負責任的方式描繪針對女性的強姦和性暴力問題。
曾在以Nirbhaya案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德里犯罪》中扮演女警官的寶萊塢知名演員沙阿對《印度快報》説,“在創作這部系列劇時,我們所有人都想到的一件事是,當你特別創作一個關於現實案件的節目或電影時,你需要極大的敏感性,這是很大的責任。”事實上,寶萊塢近10年來推出的許多電影都反映出其對女性以及性犯罪問題的新認識。
比如,直面強姦和性騷擾的電影《強姦犯》(The Rapist)曾在多個國際電影節獲獎,被影評家認為是“對助長印度性暴力盛行的社會和文化因素的睿智審視”。與其他以強姦為主題的電影有所不同,這部電影並不停留在對事件的描述和受害者的同情上,而是通過深入剖析強姦事件對受害者、家庭、社會和法律的影響,提出了對性暴力問題的深刻反思。
2022年上映的電影《希婭》(Siya)探討了性暴力受害者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最現實的方式尋求正義的問題。這部電影以性暴力和種姓偏見都十分嚴重的印度北方邦一個真實故事為藍本,講述了17歲的低種姓女孩希婭被當地政客綁架和強姦後的種種遭遇。以往寶萊塢電影通常對強姦案受害者採取輕視態度,《希婭》卻以一種硬核方式展示了強姦受害者及其家人,如何在各條戰線上進行一系列漫長鬥爭來獲得正義。
廣受好評的電影《粉紅》(Pink)則開啟了一場關於印度女性就父權制和尊重婦女等話題展開的大辯論。通過這部反映印度女孩通過司法手段打破性虐待困境的電影,寶萊塢藝人不僅強調了女性在社會中應該擁有的尊嚴,以及表達自我和自由的權利,還從多方面談論了強姦的社會和心理影響。電影首次清晰並直接地探討了性侵犯和同意的概念,被印度影評家稱為“寶萊塢處理性侵犯問題的里程碑”。
在印度,強姦案發生後受到質疑和譴責的往往是女性受害者,諸如“穿着暴露”或者“在不合適的時間去了不該去的地方”,然而《粉紅》挑戰了父權制下人們對印度女性的刻板印象,強調女性的性格或服裝並不能證明對她的性暴力是合理的。
不僅如此,寶萊塢在描繪女性角色方面也出現了積極變化。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將女性塑造為具有遠大抱負和獨立精神的角色,而不再僅僅將她們視為母親、妻子或家庭主婦。
誠然並非所有寶萊塢電影都完全擺脫了性別歧視和男性主導,但寶萊塢藝人所做出的努力表明,即便寶萊塢一直由男性主導,該行業在改變對女性歧視方面也可以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