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製造新勢力”
2020年8月12日,工人在孟加拉國達卡的一家製衣廠內工作
文/《環球》雜誌記者 孫楠(發自達卡) 胡佳麗(發自河內) 劉磊(發自安卡拉)
編輯/馬琼 黃紅華
近年來,在亞洲製造業集群中,除了中日韓外,以越南、孟加拉國、土耳其為代表的亞洲其他國家的製造業也頗具亮點:越南以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穩定的政治環境吸引了大量外資,尤其在電子産品行業頻頻發力;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業發達,是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交匯處,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梁,汽車工業發展迅速。
越南:電子品類脫穎而出
屹立於“經濟心臟”胡志明市的越南第一高樓地標塔81高聳入雲,這裡是諸多盛大商業活動的舉辦地之一。7月30日,中國科技品牌TCL的周年慶典在此舉行。
在西貢河畔,船隻往來途經的一塊巨大電子屏幕上播放着TCL的廣告,寫着“夢想開始的地方”。此時距離TCL揚帆出海已25年,越南正是第一站。
1999年初,TCL收購香港陸氏集團9年前在越南同奈省投資建設的彩電工廠,以此為基礎建成了其在海外的第一個彩電生産基地。2019年,年産能20萬台的同奈工廠正式退役,更大規模的平陽工廠開始服役。在新工廠,2020年第100萬台産品下線,2022年第1000萬台産品下線——多個“跳躍”串聯起TCL在越南的發展歷程。
“目前TCL越南基地的年産能已達到800萬台,預計今年實際産能600萬台。”日前,在位於越南平陽省越南新加坡工業園的工廠內,TCL實業泛智屏BU製造中心越南基地總經理徐林軍向前來參觀的中國媒體記者團介紹道。平陽工廠也是中國電視品牌在東南亞自建産能最大的數字化生産基地。
越南計劃與投資部長阮志勇&&,最引人注目的積極因素是,來自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在多個領域,包括技術、電力電子、加工製造、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電力等,催生出眾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過去,中國對越南的直接投資往往集中在製造加工、家用木制傢具、鋼鐵、皮鞋、服裝、食品加工、塑料包裝等領域,而近年來,中國資本已轉向高科技領域,包括工業生産、電子、汽車、綠色能源等行業。
越南統計總局指出,電子、計算機及零部件在該國出口總額中佔比持續擴大,並顯著促進了越南整體出口增長。2023年,電子、計算機及零部件出口額在越南出口中脫穎而出,位居貿易額超過100億美元的7大品類之首。
據越南海關總局最新統計,今年初至7月15日,越南出口計算機、手機及零部件約659億美元。其中,計算機、電子産品和零部件363.2億美元,佔越南全國出口總額的17.52%,同比增長29.11%,已超越手機及零部件(295.7億美元),為越南出口最多的商品。
“對於越南這樣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出口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現實表明,越接近年底,出口就越旺。”越南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蘇淮南説。目前在許多大型市場,大宗商品消費在今年最後幾個月有所復蘇,為各行業貢獻出口營業額創造了更多空間。特別是越南的主要出口行業,如紡織品、服裝、鞋類、木材及製品、電子産品等行業已經恢復增長動力,有機會獲得許多新的國際訂單。
眼下,越南經濟正處於加速衝刺階段,以全力實現年初設定的6.5%經濟增長目標。“越南2024年的經濟前景依然樂觀,預計GDP增長率為6%,並且有可能超過這一數字。這種樂觀情緒是基於製造業、電子産品、傢具和汽車等行業的強勁表現。”大華銀行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主管兼執行董事全德健預測。
滙豐銀行《2024年下半年投資展望》報告預測,下半年越南經濟增長將延續全球電子周期推動的復蘇路徑。越南電子産品出口良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表明生産活動正在擴張。
孟加拉國:服裝出口全球第二
孟加拉國是全球第二大服裝出口國,牛仔服裝出口保持全球第一,主要市場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産品有T恤、襯衫、褲子、外套、鞋帽等。
紡織服裝業是孟加拉國的支柱産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數據顯示,紡織服裝行業約佔該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18%,且這一行業正保持着約6%的年均增速。2023至2024財年,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業出口額達約480億美元,佔該國出口總額的80%以上。目前,孟加拉國有超過4000家成衣工廠,直接和間接提供了超過500萬個工作崗位。
孟加拉國服裝業始於20世紀80年代。為促進經濟發展,政府實施了減稅、免稅進口機械和簡化出口程序等激勵措施,以吸引外國投資和培育有利於紡織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孟加拉國服裝交易所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穆斯塔菲茲·烏丁介紹説,該國將服裝行業推向全球舞&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其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這吸引了不少尋求降低生産成本的國際服裝品牌和製造商。同時,參與國際貿易協定及享有優惠市場准入機制進一步促進了服裝出口,普遍優惠制等協定為該國進入關鍵市場提供了關稅優勢。
近年來,為進一步開拓市場,減少對傳統市場的依賴,孟加拉國也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政府推出了對出口新興市場的現金激勵政策,加大了對國際標準和認證的重視,確保該國産品能夠符合更多國際市場的准入要求,從而提升其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
隨着全球勞動力成本上升,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業也開始引進自動化設備和技術,以提高生産效率並降低成本。儘管目前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自動化和數字化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並且將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主的智能製造。
據孟加拉國《每日星報》報道,1月26日,孟加拉國服裝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聯合國際金融與諮詢公司進行的《為孟加拉國服裝建立虛擬市場》的研究稱,到2026年,美國、歐盟和非洲的線上服裝市場將達到3080億美元的規模。如果現在就開始搭建跨境電商&&,2027年,孟加拉國有可能從上述三地區的線上市場獲得4.89億美元的出口收入。其中,可能會獲得美國線上服裝市場0.20%、歐盟0.10%和非洲0.75%的份額。
然而,孟加拉國的紡織業也面臨勞工權利有待提升、環境污染嚴重、供應鏈不穩定、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挑戰。
近年來,該國紡織服裝業工人收入增長顯著。2023年12月紡織工人最低工資上調了50%以上,但很多工廠沒有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導致工人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部分工作場所條件也不達標。紡織品染制和成衣水洗等對環境影響大,水污染嚴重,雖然一些較有實力的工廠具備污水處理能力,但更多的中小企業因成本問題難以全面且有效地實施污水處理措施,對可持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
更重要的是,政局不穩、資源缺乏導致價格和供應鏈不穩定,對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業拓展外部市場構成嚴峻挑戰。目前,孟加拉國在紡織原材料方面,尤其是棉花、紗線等中間品的供應上高度依賴進口。這種對外部供應鏈的高度依賴,使該國面對全球市場價格波動和貿易政策變化時顯得尤為脆弱和敏感。而天然氣、電力等能源供應的不充分、不穩定也導致其生産遇阻,價格波動較大。
7月下旬以來,孟加拉國爆發了全國範圍內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導致8月初政權發生更迭,此後紡織工人繼續抗議要求政府滿足其訴求。在此期間,交通癱瘓、工廠停擺疊加嚴重洪災導致大量國際訂單流失,國際買家也開始重新評估他們對孟加拉國紡織品和服裝生産高度依賴的風險。
孟加拉國《金融快報》日前報道説,受交貨時間延長、能源供應不穩定以及經營成本普遍較高等因素影響,孟加拉國服裝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出現了下滑趨勢。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紡織品和服裝辦公室數據顯示,孟加拉國對美服裝出口在2024年上半年下跌了10.97%,美國的時尚公司正在尋求實現服裝採購來源的多元化。
全球紡織服裝在線貿易和資訊&&Fibre2fashion報道説,一些國際買家正在積極探索印度、越南、斯裏蘭卡等其他國家的替代選擇。這將導致全球供應鏈的重新配置,對孟加拉國在全球市場中的角色産生重大影響。
土耳其:“理想的汽車生産中心”
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充滿活力的本地市場,土耳其被公認為是理想的汽車生産中心。目前,有超過250家全球供應商以土耳其為生産基地,其中30家全球100強。2023年土耳其已成為歐洲最大的商用車(CV)生産地。
2023年9月17日,在美國紐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右)與美國電動車製造企業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會面
土耳其總統府投資局數據顯示,2023年土耳其生産汽車超140萬輛,在全球汽車産量中的排名第12。根據土耳其出口商聯合會(TIM)的數據,汽車繼續保持該國出口行業的首位,2023年出口量佔比為16%。2023年,土耳其約70%的汽車産量銷往國際市場。同年,土耳其成為繼英國之後第二大向歐洲市場出口汽車的國家。
截至2023年,土耳其共有162個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的研發和設計中心投入運營。福特土耳其研發中心是福特全球三大研發中心之一,而菲亞特位於布爾薩的研發中心是這家意大利公司唯一一家服務於本國以外歐洲市場的中心。同時,戴姆勒位於伊斯坦布爾的研發中心補充了這家德國公司在土耳其的卡車和公共汽車製造業務。李斯特(AVL)土耳其公司在土開設了第二家研發中心,開發自動駕駛和混合動力汽車技術。
此外,土耳其在汽車供應鏈方面也凸顯出實力。目前約有1100家零部件供應商為汽車設備製造商(OEM)的生産提供支持,本地化率處於50%至70%之間的高水平。
土耳其還將目光瞄準了新能源汽車領域。2023年4月土耳其推出首款本土研發的電動汽車。進入2024年,土耳其在6月份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徵收40%的額外關稅;7月初,土耳其又新增條款指出,如果中國汽車企業在土耳其投資,額外關稅將被免除。7月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推出一項國家高科技激勵計劃,其中包括提供50億美元,激勵本國電動汽車産能提高到每年至少1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