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26 09:2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廣東兩會代表委員建言獻策:建設大灣區,我們這麼幹

字體:

1月25日,湛江調順跨海大橋成功合龍。(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大力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與港澳共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政策措施,‘灣區通’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加快建設,新注冊港資企業1.3萬家、澳資企業3280家……”在1月24日召開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盤點了“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全面實施的成果。

  在近日的廣東兩會上,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依舊是焦點話題。

  互聯互通促進深度融合

  今年廣東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促進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建設“數字灣區”,提高市場一體化水準。加快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進大灣區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推動珠三角地鐵互聯互通,努力實現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世界級城市群需要成熟完善的區域軌道交通網絡,支撐跨城高頻高強度聯繫。”長期關注交通領域的廣東省人大代表呂國林表示,廣東應結合大灣區互聯互通聯繫發展需求,主動、超前謀劃一批新線路。同時,他建議從高峰發車間隔、運力運能銜接、一體化票務等層面,統一大灣區城際鐵路規劃、建設及運營服務標準,實現大灣區城際鐵路線路互聯互通、多網融合發展,滿足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要求。

  “我在粵港澳三地工作、生活多年,這些年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但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還沒有完全做到互聯互通。” 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政務服務的“跨域通辦”,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時富集團董事長朱穎恒在提案中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可能依托信息化平臺,為三地居民提供全流程、全環節的網上服務。

  推動港澳法律、醫療、建築及工程等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便利執業;在智慧財産權、公共服務、標準認證等領域與港澳協同取得更大突破;推進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加快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建設,推進全口徑跨境融資和“跨境理財通”試點……相關議案提案不勝枚舉。

  支援港澳青年北上創業

  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就業、生活依然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民生領域合作,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促進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廣東青年總會主席霍啟山建議,內地學校可考慮擴大港澳子弟班的試點學校范圍,同時適度放寬港生赴內地就學條件,便利港人子女接受內地教育和參加內地考試。“同時,有關部門可考慮通過資助和補貼等多種方式,鼓勵並邀請更多大灣區內地城市創科和文體藝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機構參與計劃,提供實習崗位給香港青年。”

  廣東省政協委員、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雲飛表示,他鼓勵以珠海乃至橫琴為代表的近澳地區,為過渡性住房需求服務平臺提供一定的公共租賃住房資源,滿足來粵就業創業的澳門青年人臨時周轉的住房需求。同時,他希望有關部門出臺政策鼓勵科技企業、公共機構投入資源,為優秀澳門青年提供實習和工作機會。

  與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都是黨中央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作出的戰略決策。今年廣東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支援湛江參與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

  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兩會期間建言,要從戰略高度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全面聯動發展,實現國家重大戰略疊加放大效應。研究建設大灣區自由貿易組合港,將大灣區港口與自貿區結合起來,合理確定各港口、港區功能定位,在物理上和空間上與海南自貿港實現對接,達到要素互補、資源融通,形成在空間、設施、産業、政策、軟環境等領域的協同發展。

  此外,在近期召開的海南兩會上,當地的部分代表委員同樣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如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言獻策。他們表示,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僅一海之隔,兩地聯動發展有著明顯的互補性。要完善海南自貿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各地政府間的溝通、協調與交流機制,依托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海南自貿港與大灣區科技創新能力整合,推進科技創新領域合作。(記者 柴逸扉)

【糾錯】 【責任編輯:董一秀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3032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99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