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思客會:創新與挑戰

專題摘要: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對世界格局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推行這一戰略的同時,我們對相伴而生的風險和挑戰也應有清醒的認識。“一帶一路”的風險主要來自哪些方面?應對挑戰化解風險的抓手是什麼?國家、企業和個人應有怎樣的作為?多位大咖齊聚思客會,為您一一解讀。

思客銳觀點:制度和創新是抓手

  • 林毅夫:“一帶一路”需要加上“一洲”

    林毅夫:“一帶一路”需要加上“一洲”

    在“一帶一路”戰略基礎上,還需要加上非洲戰略,成為“一帶一路一洲”。在非洲,可以是産業轉移為主,基礎設施建設為輔。就像車子的兩個輪子一樣,他們可以成為對外發展合作的兩個支撐點。

    2015-05-18
  • 賈康:激活PPP創新機制

    賈康:激活PPP創新機制

    戰略推進的實施中間,機制創新點是多元籌資與運用議PPP,可以直接理解為政府和企業以及其他非政府的專業組織合作。這樣的一個機制還要相關資産管理方面的創新任務。

    2015-05-14
  • 湯敏:呼喚“大國心態”

    湯敏:呼喚“大國心態”

    內部風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的國民有沒有一種大國心態、大國風度,特別是有沒有一種大國能力。要拿得出很好的規劃,而又不能只考慮自己一方的利益,要考慮別人的利益,讓別人也能真正跟着你走,這個能力要求非常高。

    2015-05-14
  • 趙可金:制度與創新“雙驅動”

    趙可金:制度與創新“雙驅動”

    與三十多年前的那一輪對外開放強調開放東南沿海地區不同,“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延續以往的“優惠政策”和“重點項目”驅動模式,必須另尋其他思路和抓手。完全可以以制度創新為抓手,走一條制度驅動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新路。

    2015-05-14

思客大咖説:風險在外,也在內

  • 王義桅:“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風險

    王義桅:“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風險

    針對“一帶一路”的政策、道路、貿易、貨幣、人心“五通”的地緣政治風險,首要的要處理好以下挑戰:美國的戰略圍堵,俄羅斯的戰略猜疑,印度的戰略不合作,日本的戰略攪局。

    2015-05-14
  • 黃益平:會不會變成國際版西部大開發?

    黃益平:會不會變成國際版西部大開發?

    我擔心“一帶一路”會不會變成國際版的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一個很重要的教訓就是我們的投資是否有回報。我很讚同最後要看經濟回報,要看市場機會,條件成熟一個做一個。

    2015-05-14
  • 雪珥:“一帶一路”上的政商陷阱

    雪珥:“一帶一路”上的政商陷阱

    “一帶一路”的重點區域堪稱全球“高腐敗帶”“高風險路”,因而“一帶一路”就是某種程度的“拓荒”。機會絕對不會出現在抱怨與畏縮之中,而在於如何積極行動。中國是否該進入、如何進入這些“高腐敗帶”“高風險路”?

    2015-05-14

思享匯:企業和個人都要有所作為

  • 張蘊嶺:“修廟,建廟,不拆廟”

    張蘊嶺:“修廟,建廟,不拆廟”

    “一帶一路”是一套組合拳的組成部分,首要目標就是解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大國崛起問題,這種崛起不是要刻意改革現有的國際體系,不是要改變西方的游戲規則,而是“修廟,建廟,不拆廟”,不搶存量做增量。

    2015-05-15
  • 梁國勇:大棋局中不能只有政府

    梁國勇:大棋局中不能只有政府

    “一帶一路”,不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企業和公民社會的事情。對企業來説,應將海外投資運營建立在經濟、環境、社會三重合理性之上。必須注意將投資導向有助於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域,不能以長期代價換得短期繁榮。

    2015-05-14
  • 民企抱團走出去

    民企抱團走出去

    在國外工作中,接觸最多的一個説法是: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協調力度最強。但是事實恰恰相反——凡是我們賣的東西,賣什麼什麼跌價;而想買的東西,買什麼什麼漲價,做工程承包也是如此。我們的企業太散了,沒有組織協調起來。

    2015-05-14
  • 王輝耀:利用華僑優勢 釋放“移民紅利”

    王輝耀:利用華僑優勢 釋放“移民紅利”

    華僑華人從業更加多元,經濟科技實力有了很大提升,逐步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他們既是國家“硬實力”的載體,積極承擔投資經商、創新創業等經濟活動;也是國家“軟實力”的載體,無形中傳承和傳播着中華文化。

    2015-05-14
顯示更多

推薦作者

  • 林毅夫

    林毅夫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 湯敏

    湯敏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

  • 遲福林

    遲福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 巴曙松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 張蘊嶺

    張蘊嶺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 王輝耀

    王輝耀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創始人

  • 黃益平

    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 王義桅

    王義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0100200404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