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選登  
我穿十元錢的衣服走進人民大會堂(03-01)
趙本山成“尤物”是一種文化病態(圖)(03-01)
互聯網,你能不能給點懷舊的機會(02-28)
武大郎申請當教授的自薦書(02-28)
過度關注奧斯卡是在毒害中國電影(02-27)
消失的不是年味兒而是味覺(02-27)
為何人人都把春晚當出氣筒?(02-26)
由“林黛玉”(陳曉旭)出家想起的(02-26)
送溫暖,用最溫暖的方式(02-16)
傷害文化尊嚴的不是“惡搞”(02-17)
豈能容忍藥品換個"馬甲"就漲價?(02-17)
“六個沒想到”誰該想到? (02-15)
春運,請讓我説愛你!(02-14)
縱觀"年"文化,春節假就該從除夕開始(02-14)
教書育人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02-13)
票價已超美國,中國電影給誰看?(02-13)
彩旗飄揚,道德是如何被量化的?(02-11)
宋祖英缺席格萊美的缺憾之美(02-11)
他算不算世界上最狠心的父親(02-09)
將除夕列為法定假日到底有多難!(02-09)
洪戰輝全國演講應不應該收出場費?(02-08)
我們的“年味”究竟丟在哪兒了?(02-08)
陳佩斯比趙本山該上春晚的六大理由(02-08)
由周總理用車交費看時下的公車私用(02-07)
憑啥説趙本山不是我們需要的藝術家?(02-07)
側面看歷史:鄧世昌當年月薪有多嚇人(02-06)
為政協委員們的“咄咄逼人”鼓掌
(02-06)
貪官贓物何以受到如此追捧?(02-03)
“明朝熱”只不過是一次文化感冒(02-03)
唉,我的一個老領導被判了無期(02-02)
年收入不到4萬的家庭買得起房嗎(02-02)
別讓“壓歲錢”打開貪慾的“小洞”(02-01)
易中天不應該為趙雲打抱不平?(02-01)
春晚導演和媒體的“口水仗”沒有贏家(01-31)
一銀圓究竟相當於今天多少人民幣?(01-31)
戊戌變法時如果康梁選擇了慈禧(01-31)
市長不再難過,農民日子才會好過(01-30)
我被侯耀華的感動一跪所感動(01-30)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沒設立“文化部”?(01-29)
春運來臨 與訂票熱線鬥智鬥勇的經歷(01-29)
生活需要娛樂,但絕不僅只要娛樂(01-27)
我們憑什麼可以嘲笑“韓劇”?(01-27)
主考官:應聘大學生刺痛我的一句話(01-27)
春晚,年復一年究竟折騰個啥?(01-26)
大陸首富 摳門得令員工嘆服(01-26)
知道我是幹什麼的嗎?這話最管用(01-25)
“刁民”其實是“刁官”逼出來的(01-25)
促銷手段只剩下“寬衣解帶”?(01-24)
章子怡又一次“背叛”了祖國的男人們(01-24)
該不該向“黃牛黨”致敬?(01-23)
有感於毛澤東對鄧大姐"唯命是從"(01-23)
從古至今,教育離開過功利嗎(01-22)
我們怎能這樣去拼一幅美國地圖?(01-22)
考上研究生後,應該怎樣去做人?(01-22)
溫總理在韓國人氣高是中國之幸事(01-21)
趙本山已成為央視春晚炒作的王牌(01-21)
張導馮導,別再看奧斯卡臉色拍電影(01-21)
賀卡“拍馬屁”討薪,臊了誰的臉?(01-20)
英雄淪落成乞丐,誰還會“拔刀相助”?(01-19)
震驚!中國的住宅普遍用不了70年(01-19)
春運不漲價對媒體也是一種考驗 (01-18)
有感於劉伯承家電話旁的“告示”(01-19)
心都揪緊了,北京房價已超過紐約(01-17)
"北京來電"咋成了各地的"瘟神"?(01-17)
我們該如何迎接美國人的“媚眼”?(01-16)
辣妹阻擋貝克漢姆成為天皇巨星(01-16)
肖揚“兩怕”讓人愁眉緊鎖(01-14)
賈樟柯,何必自命清高瞧不起張藝謀(01-13)
黃蓉的愛情和現代人的慾望(01-13)
旅美華人眼中的中美兩國教育差異(01-12)
票價不上漲,火車的輪子也能轉(01-12)
李湘能上春晚李宇春是否也可以?(01-11)
黃健翔是娛樂圈的一隻蝴蝶(01-11)
2007,還將是個“貴族年”?(01-10)
學術怎能如江湖 “名師”豈可成小人
(01-10)
向“可愛的姦雄”任志強致敬(01-09)
別罵我貪 誰讓上一輩吃了那麼多苦(01-09)
周恩來留下的骨灰盒向我們昭示着什麼(01-08)
缺席趙本山的春晚我們看什麼?(01-08)
大學生為就業娶富婆是媒體編出來的故事(01-06)
“紙鐐銬”是雷震腐敗還是忽悠百姓?(01-06)
2006年的“口水官司”回顧(01-05)
不看廣告看療效:京公交新政能否根治堵車(01-05)
元旦是中西合璧的民俗節日(01-01)
《舞林大會》:娛樂圈的大考場(01-01)
“加拿大一枝黃花”與各種“洋節日”(01-01)
薩達姆之死給世界帶來了什麼?(12-31)
周總理的衣食住行讓多少官員汗顏(12-30)
自信、張狂的李敖為我們帶來了什麼?(12-30)
“抱抱團”緣何變成“當街賣淫”(12-29)
台灣海域地震會促動大陸互聯網轉折?(12-29)
一年七次高考猶如將"斬首"變為"凌遲"(12-28)
中國電影衝奧:用"巨乳"還是"巨儒"?(12-28)
重溫毛澤東給兒子的信想到的(12-27)
細説十大害人不淺的俗話(12-27)
“節禮”何以成為貪官受賄百萬的藉口?(12-26)
在美國過節送禮,禮多人才怪!(12-26)
中國對聖誕節“小家子氣”嗎(12-25)
醫院一天收費27小時背後的荒唐(12-25)
聖誕節是情人,春節是原配?(12-24)
裸體畫盲文,難道藝術靠“捉摸”?(12-24)
這年頭,二手房也成了人們的痛處(12-23)
博士抵制聖誕節,青年想要“金豬娃”(12-23)
馬季逝世,中國曲藝只剩三縷迴光返照(12-22)
聖誕節集體祼奔能讓白酒祼裝嗎?(12-22)
誰把IT精英逼成了“流氓”?(12-21)
對待“外來人員”豈能一拒了之(12-21)
《黃金甲》:令人悲哀的視覺盛宴(12-20)
和出租車司機對話:我拒載,有理由(12-20)
誰製造了“少女外企副總裁”神話?(12-19)
《黃金甲》:為何就不能説個"好"字(12-19)
是誰教會內地女博士在香港行賄(12-18)
真正的惡搞:像比利時那樣去惡搞(12-18)
公開商品房成本並非讓老婆“露胸”(12-16)
中國媒體別拿郎朗的膚色説事(12-16)
如果一切以美國為標準,會是如何(12-15)
倫敦“霧都”的帽子可以給北京了(12-15)
“以淚洗面”並不等於”洗心革面”(12-14)
為什麼農民見到溫總理覺得格外親(12-14)
實在費解,影視界咋老喜歡拍宮廷戲(12-14)
一個網友給黨報“自戀症”開的藥方(12-13)
不許笑,在中國是個性成長的悲哀(12-13)
高房價下苛責弱勢群體是缺乏社會道德(12-13)
十個外國笑話帶來的人生思索(12-13)
在中國,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貴族(12-13)
我的中國夢:一根拐杖支撐着女孩的夢(12-07)
我的中國夢:選擇西部,奉獻真情(12-06)
我的中國夢:外公的中國夢(12-05)
我的中國夢:尋夢•追夢•圓夢(12-05)
我的中國夢:文明的夢想(12-04)
富裕農民就是我的中國夢(12-03)
笑不出來的紅樓演員海選(12-02)
我的中國夢:出海歸來(12-02)
我的中國夢:暗夜 月光 黎明(11-30)
我家夜裏進來賊,幸虧沒和他搏鬥(11-30)
李湘們的情感容易疲勞的八大理由(11-29)
步非煙:我要革掉金庸老武俠的命(11-29)
我的中國夢:父親•我•兒子(11-28)
我的中國夢:網絡成就了我們的夢(11-27)
我的中國夢:大熊貓媽媽的夢(11-26)
我的中國夢:一個農民的夢想(11-25)
張成權:夢想的變遷(11-23)
面對誠信,手機只是替罪羊(11-24)
感恩不是美德(11-24)
"紅心鴨蛋"背後,恐怕有不良"知識人"(11-22)
今年車展,你想看汽車還是看美女?(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