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世界乳業科技之都為乳業注入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07 17:00:12
來源:新華網

呼和浩特 :世界乳業科技之都為乳業注入新動能

字體:

 新華網北京11月7日電(沈美)呼和浩特,地處北緯黃金奶源帶,北依大青山、南臨黃河灣、懷抱敕勒川,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奶業資源,聚集一批知名的乳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形成了完整的乳業産業鏈和強大的産業集群,為乳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位於呼和浩特市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政府扛起振興民族乳業的旗幟,致力於推動乳業科技創新,其積極建設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並在其中引入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形成“育好種、種好草、養好牛、産好奶、建好鏈”的全産業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奶業全産業鏈生態圈,全面引領中國乳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振興發展之路。

 在今年8月5日舉行的世界奶業大會上,呼和浩特被國際食品科學技術聯盟授予“世界乳業科技之都”,被中國奶業協會授予“中國奶業育種之都”稱號。這個素有“中國乳都”之稱的北方城市,作為中國乳業的“科技引擎” 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呼和浩特:緣何被評乳業“雙都”?

 呼和浩特,在中國乳業的發展格局中緣何佔據引領性地位?又為何被授予乳業科技和育種“雙都”稱號?

 呼和浩特擁有源遠流長的乳業文化,其乳品産業、文化和科技資源的聚集,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圈。在此之前,呼和浩特在2005年就被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乳都”稱號,2017年經過復評,再次被授予“中國乳都”稱號。乳業是呼和浩特市的傳統優勢産業,涉及乳業的種植、養殖、加工、研發、物流、市場等産業鏈所有環節在這裡已全部打通,業內人認為“中國乳都”實至名歸。

 在世界奶業大會上,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提供了一組數據,可以窺見呼和浩特的奶業發展實力:2022年,呼和浩特奶業全産業鏈營業收入突破2200億元,2025年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全市奶牛存欄達到34萬頭,規模化奶牛牧場達到156個,牛奶主要質量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呼和浩特乳製品集群已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名錄。

 由於呼和浩特乳産業生態的發展,乳業科技創新也不斷強化,形成多個乳業技術創新綜合&&。其中總部位於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是全國唯一整合了牧草種植、奶牛繁育、奶牛養殖、牧場管理、乳品加工、人群營養以及全産業鏈風險防控等要素的創新研發&&。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充分發揮開放性和綜合性創新研發&&作用,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目前已集聚102家成員單位、10位院士、113名高級行業專家、27位海外專家和超過5000人的全産業鏈創新隊伍。

據了解,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利用強大的創新力量,聚焦打造“線上綜合服務”與“線下創新實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服務網絡,開展奶牛繁育與養殖技術、營養與健康、乳品工藝技術與裝備、乳品安全與品質相關領域的科研攻關,為企業提供標準化、知識産權和專業孵化等服務。成立短短一年,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已累計開展科研項目134項,申請專利98件,發表論文78篇,發布標準12項,出版專著3部;已將奶牛體外胚胎生産技術、牛奶原生DHA技術、減糖方案數字化&&、乳品可持續包裝技術和碳減排等技術成果進行應用推廣。

奶牛育種:為中國奶業造“芯片”

 一直以來,良種奶牛是奶業生産的根基,種業是中國奶業的“芯片”,直接影響到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現代奶業發展策路中,抓好奶牛品種遺傳改良和種質資源創新利用是首要工作,位於呼和浩特的優然牧業賽科星在業內舉足輕重。

 近期,入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中,優然牧業賽科星研究院院長、內蒙古大學教授李喜和赫然在列。他帶領的研究團隊屢創佳績,成功培育出按照同期美國基因組排名的數據排序第35名、國內排名第一的種公牛,創造中國種牛在國際舞&上的歷史性突破,並有包括冠軍種公牛在內的5頭種公牛進入中國排名前十強。如今,優然牧業賽科星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奶牛育種企業和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

 技術人員進行奶牛胚胎研究

 談及當初為何將科研大本營落在呼和浩特,李喜和説:“2000年,呼和浩特在伊利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帶動下,乳業發展特別快,市場缺奶嚴重,大量的母牛從國外進口,奶牛養殖迫在眉睫。當時,每頭牛的年單産也不過四五噸,生物育種側重上游研發,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改變。”

 如今,李喜和的團隊已經進一步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家畜XY精子分離-性別控制新技術與新産品,實現了家畜性控冷凍精液、性控胚胎大規模産業化應用,呼和浩特大多數牧場牛年單産能達到12噸左右,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

 談及我國當前育種的發展程度,李喜和&&:“嚴謹來講,‘種源的自主可控’屬於過渡階段,但我們已經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目標已經不遠。”

奶牛養殖:自有牧草提質增量

 “奶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從上游的種草到牛種,飼料的研究,營養調控技術,奶牛養殖……要把上游的全産業鏈全部涉足到。”優然牧業技術總監王典説。

 生産一杯好牛奶要從種一棵牧草開始全産業鏈布局,這已經成為中國乳企對於乳業發展的共識。在內蒙古,集聚了13億畝天然草原,3000萬畝人工草地,規模化奶牛牧場數以百計,如何讓奶牛“吃”好這個問題,王典帶領他的團隊已經研究了很多年。

 為了降本增效,提高産業國際話語權,優然牧業從建立之初就身擔重任,積極開展奶牛營養研究。“提升我們牧草的品質和數量,可以提高我們奶牛整體的健康水平。”王典介紹。

 目前,優然牧業已經擁有自己的苜蓿草越冬種植技術,國産苜蓿草、燕麥草等原料質量大幅提升,國産牧草的採用比例也逐年加大。以國産燕麥草為例,其在優然牧業的牧場採用佔比可達85%到90%,國産苜蓿草佔比也已達50%以上。與此同時,營養調控工作不斷前伸,從小牛培育開始啟動,很多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生産設備都在不斷投建。

 據了解,優然牧業已經自主開發了適宜中國牧場應用的“慧牧雲”智慧牧場管理系統,可實時掌握牧場奶牛的産奶量、採食量和運動量、發情等健康情況;在優然牧業的牧場,還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牧場可自動調節牛捨得溫度、濕度、氣體、光照等。目前,優然牧業正在積極打造全智能無人牛舍。王典説:“在這些創新科技的加持下,優然牧業武威牧場突破了奶牛平均日單産49公斤的國內最高紀錄。”

 養殖科技的快速落地極大推動了當地上游産業的發展。截至2021年底,呼和浩特已經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建成154個規模化奶牛牧場,擁有良種奶牛33萬頭、奶羊達5萬隻,年産鮮奶175萬噸; 2021年乳製品産量170萬噸,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1.44萬噸。

乳製品研發:打造中國奶的科技支撐

 內蒙古自治區對乳業創新高度重視,將乳業創新作為“科技興蒙”行動的重要內容,積極建設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聚焦打造以乳産業為核心的“千億級産業集群”,通過産業驅動全鏈發展、數字賦能智慧城市、綠色引領産城融合,創造了全球奶業多項之最。

 可以看到,呼和浩特乳業的蓬勃發展背後是乳業創新科技的持續推動。截至2022年,呼和浩特已經聚集了高等院校24所,科研機構31家,44個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獲批,構建了涵蓋草種選育、種植、畜種繁育、養殖、發酵劑、乳深加工、乳品工藝、乳品安全、包裝研發、標準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完整的乳産業鏈科技創新體系。

 同時,呼和浩特乳業的國際産學研合作不斷拓寬,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新西蘭林肯大學、梅西大學等全球50 多家學術單位、科研機構建成了産學研合作關係,頭部乳企在海外積極建廠並設立了多個創新中心。比如伊利在全球建有歐洲創新中心、新西蘭創新中心等15個創新中心,涵蓋了國際乳業研發的重點領域。

 “以我們乳業技術研究院牽頭組建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呼市,聚集了全國乃至全球一流技術專家,包括跨界的技術領域專家,這為我們內蒙古打造優質中國奶奠定了科技支撐。”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科研人員王彩雲説。

 對於乳業近年來的發展,深耕行業、負責前端乳原料加工技術開發的王彩雲感觸頗深:“我國乳業發展歷時短,乳製品在開發初期會觸及政策空白,這個過程異常坎坷。産業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的倒逼不斷推動整個行業日漸成熟。發展至今,中國乳業無論在産品品質、生産管理還是一線裝備上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研發方面,我們一直在做顛覆性的嘗試,我們希望中國乳業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話語權。”

 如今,中國乳業的乳品創新實力已經獲得全球認可。10月16日至19日,全球乳業矚目的2023世界乳業峰會期間,憑藉卓越的産品品質和全面均衡的創新實力,伊利成功斬獲全球乳業最具含金量的獎項“IDF乳品創新獎”其中兩項大獎。

 對於中國乳業創新科技的飛速發展,國際乳聯董事、伊利集團副總裁雲戰友&&:“當年,我們需要依靠國外援助的大學院校的實驗&&完成科研實驗,如今,我們的企業、産業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很多領域已經實現亞洲領先,甚至是全球領先。”

 截至2022年底,呼和浩特乳業産業相關專利申請量已達到8700多項,授權專利數量達到6700多項。以龍頭企業伊利集團為例,伊利專利申請4537項,授權專利3678項,伊利集團專利申請量在全球乳業10強中位居第二。

 成果轉化:蓬勃産業生態加速創新應用

 強大而完整的産業生態是成就呼和浩特“世界乳業科技之都”的核心因素,全球乳業五強、亞洲乳業第一的伊利就是從呼和浩特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呼和浩特擁有産業集聚度和産業活力全國首屈一指的乳業産業鏈,涉及種植、養殖、加工、研發、物流、市場等産業鏈所有環節,形成了互助共贏的和諧産業生態,匯聚了規模以上乳製品相關企業達193家,上市企業有12家。

 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是內蒙古在全國率先實現奶業振興的重要抓手,是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呼和浩特市“一號工程”。在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杆基地日處理鮮奶6500噸,可保障千萬級人口城市的日飲奶需求;奶粉全球智造標杆基地年産能6萬噸,是目前産能領先、技術一流、數智化程度先進的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産基地;同時,依託伊利健康谷核心區功能,以“文化+旅游”“旅游+科技”“旅游+工業”“旅游+研學”的多元化旅游産品,打造全球首個草原乳文化主題旅游度假區,也是世界級工業智慧旅游示範區。

 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採用全球先進自動化設備和智慧低碳管理系統,是全球領先的智慧示範牧場;同時,全國規模領先的智能化奶山羊生態牧場也坐落於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不僅擁有先進的生産基地,通過建設多個創新&&,匯聚了眾多乳業專家和科研人才,為呼和浩特市的乳業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創新動力。

 目前,呼和浩特已經形成了“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科研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模式。其中,以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為代表的創新&&,有力地支撐了呼和浩特乳業的發展。正如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海東所説:“有科技創新作支撐,‘世界乳業科技之都’應運而生。”

 不創新,無未來。作為“世界乳業科技之都”,呼和浩特依託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獨特的産業鏈優勢,積聚了豐富的國內外産業和科技資源,正以開放式的合作模式、國際化的發展理念,推動着中國乳業向世界舞&的中央不斷邁進。

【糾錯】 【責任編輯:馮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