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酒名人堂】張頤武:酒文化是中國人精神超越的重要媒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17 09:30:44
來源:新華網

【問酒名人堂】張頤武:酒文化是中國人精神超越的重要媒介

字體:

 杯裏乾坤大,人間滋味長。

  新華網聯合茅&王子酒推出系列微紀錄片《問酒中國》,從人文風貌裏感受城市風華,從杯酒醇香中品讀人間滋味。《問酒中國之問酒名人堂》邀請到社會學、文學、經濟學以及釀酒領域的專家,共同解讀中國酒文化的深厚意涵。

  酒與中華文化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二者互相影響。

  《問酒名人堂》對話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教授,解讀酒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酒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中具有的特殊位置。

  酒是怎樣起源的?

  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杜康造酒”只是眾多造酒學説的一個,“儀狄造酒説”“猿猴造酒説”都流傳甚廣。“中國的酒歷史非常悠久。中國人對酒的發現,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張頤武説。

  從古至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文化繼往開來,在時間的沉澱與歲月的淬煉中不斷衍生出新的內涵。

  在張頤武看來,酒文化和中華文化精神息息相關,它是中國人審美文化的一個重要媒介,也是中國人精神超越的重要媒介。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酒激發了中國人的創作靈感,昇華了人們對生活的思索與感悟。陶淵明寫下《飲酒》二十首,藉酒表達對人生的感慨和田園生活的喜愛;李白對酒當歌、曠達開闊,創造了眾多名篇佳作;蘇東坡喜愛釀酒,認為酒為“釣詩鉤”;王羲之《蘭亭集序》記錄了賢雅之士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雅趣……

  在當代,逢年過節也好,婚喪嫁娶也罷,亦或是一個尋常的日子裏,酒成為中國人桌上常見的身影。酒杯中斟滿的有祝福,有渴盼,有思念,也有嘆惋。

  中國人借酒抒情,藏諸胸臆、抑於表下的情感在酒的激發下得到肆意表達。“需要酒的時候非常多。當然我們要注意節制。有控制地飲酒是中國文化或者中國精神內在的一種要求。”張頤武説。

  酒中蘊智。我國釀酒業經久不衰,酒的種類香型越來越豐富,不同的釀造技術與各地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黃河內外、長江南北風格迥異而特點鮮明的各色佳釀。張頤武説,醬、濃、清、米是我國白酒香型的基礎,其中,醬、濃、清最為典型。

  酒中傳序。在飲酒的基礎上,善於創造的中國人,也據此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飲酒文化,如酒令、酒禮、酒詩、酒歌等,這些習俗生動地反映時代特色,從中可循跡歷史的脈絡。

  今天,新興的飲酒文化不斷涌現。張頤武認為,酒民文化是貼近大眾生活的酒文化,這是酒的愛好者所創造的獨特文化形式,正不斷發榮滋長,將酒的社交屬性傳承發揚,被時代賦予了新的意味。

  “放眼整個世界,中國酒及酒文化都是別具一格的。”張頤武説。(索煒、張昊哲、石海平)

出品人:徐明偉 
監製:楊昱 吳曄
總策劃:彭曼妮
策劃:索煒 楊靜
製片人:王靜
統籌:陶野 劉佳
導演:張睿

出品方:新華網
支持單位:貴州茅&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