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也許做夢也沒有想到,與麥當勞60多年的“友情”,會因為一場食品安全危機瞬間淪為歷史。福喜也許不曾意識到,自己的惡劣行徑會觸動所有人的底線,最終“玩火自焚”。
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長白少康透露,上海“福喜事件”目前已經有6名高管被刑拘。對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活動,上海公安機關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福喜涉嫌違法新線索:篡改生産日期共計4396箱 已售3030箱
根據上海市食藥監局的調查,這6個批次保質期為九個月的煙熏風味肉餅,實際保質期至2014年2月,上海福喜將其生産日期篡改為2014年的3個批號,即20140104、20140111、20140112,食品名稱更改為“風味肉餅”,共計4396箱(7.2公斤/箱),目前已銷售3030箱,其餘尚未銷售,均被上海食藥監封存。
美國福喜集團(OSI)官方網站26日發布的消息稱,必須從市場中收回由上海福喜所生産的所有産品,並針對現任及前任高管人員可能存在的不盡職行為,正在着手開展徹底的內部調查。該公告稱,一旦發現相關高管人員有任何不當行為,將對相關責任人員採取果斷、堅決的行動,包括處分及法律行動。此外,集團也已為中國配備了全新的管理團隊,以確保業務的有效運營。福喜集團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艾伯強強調:“截至目前,我們正竭盡所能以最負責任的行動措施保障我們的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
受上海福喜事件衝擊,北京大量麥當勞餐廳陷入無餐可售的窘境。記者27日走訪北京多家麥當勞看到,店內消費者要比以往下降一半以上,且幾乎所有桌上只有飲料。記者在前&詢問發現,主食菜單的13款漢堡和飯食都停止銷售,部分餐廳僅有一款麥香魚漢堡在售,但點單者寥寥。“漢堡基本都停止供應。麥樂雞沒有,雞翅也沒有了。香骨雞腿也沒有。”
新浪進行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選擇信任、理解肯德基和麥當勞的人數處於絕對劣勢。該項投票截至昨天18時已有超過12000名網友投票,在“你認為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對供應商違規行為是否知情”和“你是否還會去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就餐”兩問中,認為“知情”、“不會再去”的分別佔七成左右,明確認為“不知情”和“還會去”的僅一成多一點。
經調查核實,上海市食藥監局緊急約談了22家下游食品流通和快餐連鎖企業。初步查明9家企業: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棒約翰、德克士、7-11等連鎖企業及中外運普菲斯冷凍倉儲有限公司、上海昌優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真興食品銷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使用了福喜公司的産品,目前已封存相關産品總計約100噸。
難點一:能告嗎?法律規定了公益訴訟的主體必須是一個組織或機構,且事件必須符合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這一要件,但並未明確公益訴訟具體涵蓋哪些方面、提起公益訴訟的具體流程等問題。難點二:該告誰?若要達到公益訴訟的標準,必須要滿足供應商已被行政主管部門認定違法、餐飲企業在採購中存在過錯,且將産品向不特定多數的消費者進行銷售等多個要件。難點三:怎麼賠?要切實從消協組織的公益訴訟權中獲益,尚需一段時日。
上海福喜隸屬於美國福喜集團公司,為美國獨資企業,自1996年起即在上海註冊登記。公開信息顯示,上海福喜年生産能力為兩萬五千噸,且“擁有出口中國香港和日本的資質”。值得一提的是,嘉定區政府公開信息顯示,就在今年,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評為“嘉定新城(馬路鎮)食品安全生産先進單位(A級)”。
記者臥底兩月,揭露出給滬上一眾洋快餐供應原料的福喜公司的一系列有關食品安全的黑幕。據悉,公司將落地肉直接上生産線,各種過期原料隨意添加;次品全部混入生産線,來歷不明的牛肉餅就此“洗白”;監管形同虛設,冷凍臭肉重新變身“小牛排”。
20日晚7:35,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帶領檢查人員趕到位於嘉定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工廠,卻遭遇保安阻攔,直到晚9點左右,檢查人員才進入工廠,僵持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
從7月21日中午開始,調查人員對福喜工廠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工廠質量部經理&&,對於過期原料的使用,是工廠高層直接授意,公司多年來政策一貫如此。福喜集團7月21日下午發表了官方聲明。聲明稱,集團管理層亦對事件感到震驚,已第一時間接管此事。集團目前正在配合相關監督管理部門調查,本次事件是一起個體事件,願意承擔全部責任。
記者22日從上海市食藥監局獲悉,已經基本鎖定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違法事實,目前查實5批次問題産品。經對福喜公司關鍵崗位人員的傳訊,以及對福喜公司原始記錄進行分析,基本鎖定了該公司違法事實,目前查實了5批次問題産品,共5108箱。
誰贏得了中國人的信賴,誰才能成為中國市場明天的贏家。沒有這一遠見,即使來頭再大、牌子再響,也難以在中國做長做大。
企業無視相關法律法規,使用過期食品,固然有利益驅動的因素,而監管渙散、乏力乃至沉睡,則加劇企業公然造假作為。
導致事件發生的責任並不單單只在食品供應商身上,而是在整個洋快餐全生産供應鏈條上,洋快餐企業本身也絕對存在問題。
黑心供貨商何以敢於屢屢修改過期肉生産日期,並優先安排在華使用?作為長期合作商,麥當勞、肯德基等是否對此事知情?
最值得反思的是,為何曝光福喜的仍是記者?沒有強力的監督機構,再好的豆腐也會變臭。監管有作為,商家才會有擔當。
福喜集團並不缺食品安全經驗,企業罔顧食品安全的行為反而是一貫的、自覺的、故意的,並且造假嚴密、應對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