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換帥 我們關心什麼?
第 4 期

三大運營商換帥 我們關心什麼?

導讀:
三大運營商一把手終於塵埃落定,電信行業面對着新格局。對於絕大部分人而言,三家誰當一把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資費能不能再降一點……
三大運營商換帥的四大猜想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徐曼曼)時隔11年,電信運營商最轟動的一次人事變動,終於在本週塵埃落定。

    8月22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召開內部會議,宣布了董事長的任免: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退休,工信部副部長尚冰接任;電信、聯通領導人“互換”,王曉初調任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調任中國電信董事長。

    這並非電信運營商首次出現人事巨震。2004年,三大運營商的“一把手”就曾經集體大換班。然而,時過境遷,在運營商傳統業務日漸式微、用戶覆蓋率趨於飽和,新業務仍困頓在窘境與迷茫中的大背景下,“一把手”大挪移後的三大運營商,還能否重新宕開中國電信業的“輝煌章節”?

    猜想一:換帥可以促進三大運營商良性競爭嗎?

    業界對三大運營商易帥猜測種種,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調整的主要目的是讓三家高層都有機會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審視目前幾近慘烈的國內電信市場,進而理性制定本公司市場競爭策略,避免過度競爭。

    艾媒諮詢CEO張毅對新華網記者分析,當初‘三分天下’的初衷在於,既保證國家通訊網絡安全,更能促進市場的充分競爭,推動電信業的市場化發展。

    此次換帥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大運營商目前的競爭格局沒有達到當初拆分的目的。”

    目前,中國移動仍然“一家獨大”,與聯通、電信的差距逐漸拉大。從凈利潤方面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利潤之和只有中國移動凈利潤的31.4%,與去年同期持平,強弱格局非常明顯;從4G用戶指標來看,中國移動仍然遠遠甩開其他兩家,新興業務優勢明顯。從用戶數量方面來看,中國移動上半年凈增9960萬戶,截至6月底,4G用戶達到1.9億戶,在總用戶佔比中達到23%。中國電信上半年4G用戶數凈增約2200萬戶,累計約2900萬戶,3G/4G用戶數佔移動用戶數比例約68%。中國聯通並沒有公布單獨的4G用戶數,僅公開稱上半年的移動寬帶用戶累計凈增868萬戶。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一次優勢互補,尋求平衡的決策。“換帥有利於三大運營商之間合理、有效調配成功的、或者是合適自身使用的資源,有利於三大運營商更好地在一個起跑線上進行合理競爭。”張毅説。

    王曉初在一封告別信中也表達了自己的希冀:“運營商之間除了競爭,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合作,實現雙贏,衷心地希望我們這個行業越來越好”。

    猜想二:提速降費今年會有大動作嗎?

    自從今年4月14日李克強總理提出“提網速、降網費”後,主管部門及電信運營商陸續推出多項具體舉措和時間表。

    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13日提出“城市寬帶要免費提速40%以上”等五項舉措,隨後,工信部於15日提出了14條舉措和2017年發展目標。緊接着,三大運營商相繼公布了“降費提速”具體方案。

    然而,三大運營商的新價格、新套餐不僅未能滿足受眾的期待,反而遭遇大量吐槽。“不痛不癢”、“玩兒文字游戲”、“誰半夜用流量啊”的抱怨聲不絕於耳。

    張毅認為,三大運營商也有自己的苦衷。“它們背負着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的壓力和利潤目標,擺在它們面前的任務也非常艱巨。要完成不斷上升的考核指標,包括利潤率、用戶數量等方面的考核其實並不輕鬆。”

    但現在,三大運營商的處境比以往更為艱難,業績增長陷入後繼無力的窘境。

    從相繼出爐的半年報來看,2015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凈利潤573億元,同比微降0.8%;中國電信披露的上半年業績更為慘澹,凈利潤出現4%的降幅;中國聯通上半年服務收入同比下降5.3%。

    業內認為,如果不改變考核模式,在短時間內真正做到提速降費可能只是個“偽命題”。

    在張毅看來,“提速降費會不會很快實行,取決於運營商的新業務是否能夠快速成功開展,這才是提速降費的關鍵”。

    8月26日,三大運營商官方稱,自2015年8月起對北京、天津、河北的手機用戶在京津冀區域內撥打京津冀電話(固話和手機),取消長途和漫游通話費,按本地通話費規則收取;對京津冀的手機用戶在京津冀區域內接聽電話取消漫游通話費。業內期待,借此換帥契機,能將受眾廣為詬病的提速降費問題盡快落到實地。

    猜想三:換帥能幫助三大運營商順利轉型嗎?

    在三大運營商集體換帥之後,未來可以跨越轉型的種種桎梏嗎?

    當下,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人口紅利”正在結束,用戶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而在OTT(指互聯網越過運營商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的衝擊之下,三大運營商的傳統語音、短彩信等業務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被管道化”的風險不斷增加。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儘管移動電話用戶數仍保持微增長,但移動電話通話量已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今年1-6月,全國移動電話去話通話時長完成1.4萬億分鐘,同比下降2.4%。移動短信業務受互聯網應用業務替代影響繼續下滑,1-6月,全國移動短信業務量完成3612.2億條,同比下降4.7%。

    面對野蠻人的砸門,三大運營商是開門迎客還是閉門思策?掌門大挪移能否置換出一個新未來?

    事實上,“向互聯網轉型”是三大運營商多年來苦苦追尋的戰略轉型目標。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在視頻、音樂、電商、游戲、地理定位、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等領域開始布局。譬如,中國移動成立了咪咕公司,將原來音樂、視頻、閱讀、游戲、動漫五大基地的業務收入囊中,統一運營,希望提供更適應用戶口味的互聯網服務以黏住用戶。

    然而,現實畢竟是殘酷的,業務轉型的一次次失敗,讓人們開始懷疑,三大運營商的轉型道路是否能夠走得通。

    通信行業獨立分析師付亮建議,運營商要從兩個層面來進行轉型,其一是加強管道作用,使得上網無處不在,無時不刻成為可能。這是運營商要牢牢把握的,也是其他很難替代的。其二是挖掘一些應用層面的優勢,比如在智慧城市和遠程操作上可以有所發展。

    猜想四:聯通電信還有重組的可能性嗎?

    伴隨着此前換帥傳聞的一條“衍生消息”同樣頗受矚目。據傳,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將合併成為一家新的“巨無霸”型公司,從而和中國移動展開更加“體量相當”的競爭。

    事實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老話曾經和中國電信行業匹配得天衣無縫。在2004年三大運營商集體換帥之後,2008年電信行業迎來了重組,由此前的6家運營商合併重組為3家運營商,也就是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格局。

    那麼,在換帥傳聞坐實之後,三大運營商還有可能會出現重組嗎?

    多名專家都否定了重組的可能性。張毅認為,重組會非常謹慎,不會輕易進行。而電信運營商應該是要更多,而不是更少。

    工信部和運營商方面對合併傳聞也曾公開闢謠。上周,王曉初首次公開回應該傳聞稱,未接到相關通知。

    雖然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合併的消息難以證偽,但近年來,虛擬運營商牌照發放、成立鐵塔公司的一系列動作頻頻,這揭示出中國電信業新一輪的改革大幕已經拉開。上一個時代的終結同時也是新時代的開始 ,三大新帥能否闖出一片新天地,還有待時間檢驗。

全 文
三大運營商換帥的表與裏

  自2009年3G運營之後,消費者對資費高,信號差的抱怨,令三大運營商成為眾矢之的。同時,國家將電信運營業定位為戰略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行業,承擔社會和普遍服務義務,但國資委按照純市場主體繼續考核收入和利潤,這些運營商高管不得不學會“戴着鐐銬起舞”。

  三大運營商今年的命題之一,恐難逃“提速降費”這個關鍵詞。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尚冰接管中移動是帶着工信部的任務,之所以是中移動而非他家,是因為中移動目前用戶規模最大,提速降費空間也自然最大,通過在中移動身上大力度創新,讓提速降費打破困局。”

  移動的覆蓋實力放在全球看也是驚人的。據移動財報顯示,中國移動已經建成90萬個基站,佔全球4G基站數的40%;2015年就銷售手機超過1.1億部,已經完成全年銷售4G終端目標的一半,4G用戶滲透率也達到2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上半年,移動數據流量同比增長154%,流量作為收入增長首要驅動力的作用更加凸顯。

  就在上周,中國移動宣布將從9月起試行流量費階梯定價,定價後流量用多少付多少錢,且用得越多越便宜,每兆最低只需三分錢。

  據了解,2012年以來,工信部已經連續四年啟動“寬帶提速”專項行動,尚冰曾多次主持相關會議並與三大運營商商討推進措施。在最近一次有關提速降費的吹風會上,他還&&,力爭年底前手機流量平均資費水平和固定寬帶單位帶寬平均資費水平都同比下降30%左右,讓廣大用戶切實得到實惠。(北京日報 實習記者 范曉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