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中國基層正以創新為筆、以變革為墨,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新華社記者深入中國東部一線,通過三個維度的實踐樣本,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在基層的蓬勃活力。
■“世界超市”6.0版來了!有哪些變與不變?
日前,浙江義烏第六代市場全球數貿中心開市營業,標誌着義烏開啟了從傳統貿易模式向數字貿易生態躍升的新進程。
這是10月30日在浙江省義烏市拍攝的全球數貿中心內的信息展示區。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走進全球數貿中心商位,3700多家新商戶依託穩定的跨境網絡,既能與全球客商實時溝通、洽談生意,又能隨時開啟直播,將店內特色商品直觀呈現給海外客戶。
這是10月30日在浙江省義烏市拍攝的全球數貿中心內的一家商店。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據了解,該中心部署了萬兆光網、跨境數據傳輸通道等數字新基建,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布局有市場、商務寫字樓、商業街區、公寓和數貿港等五大功能板塊。
此外,為加速全球數貿中心的數智化進程,義烏小商品城集團在2025年與多家行業巨頭達成戰略合作,讓更多智能産品通過義烏全球數貿中心觸達全球,這也成為其最鮮明的特色優勢。

市場“新基建”夯實硬實力,營商“軟服務”提供暖體驗。近年來,義烏持續優化營商服務,探索外資企業電子化登記,強化部門協同,實施外國人創業無憂“一類事”等服務改革,讓外商在義烏投資興業更安心、暖心。

今年以來,浙江義烏持續釋放外貿增長潛力。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義烏外貿進出口首破6000億元,達到6312億元,同比增長26.3%。其中出口5539.9億元,增長25.7%;進口772.1億元,增長31.3%,均創歷史新高。從“開門迎客”到“全球敲門”,如今越來越多的義烏商人打開貿易新通路。

■從實驗室到“實景圖”:浙江科創企業如何煉就新質生産力
從讀懂腦電波的智能倣生手到賦能千行百業的AR眼鏡,在浙江杭州,一批科創企業正將前沿技術從實驗室帶進現實場景。
在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的體驗空間,體驗官周鍵佩戴智能倣生手流暢地彈奏着鋼琴曲。琴音隨指尖躍動,展現出腦機接口技術與現實場景融合的突破性成果。

在位於余杭區未來科技城的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其智能眼鏡可以通過“AR+AI”提供實時提詞、拍照、錄音、導航等功能。
從2014年成立至今,Rokid智能眼鏡産品已銷售至80余個國家和地區,消費級産品累計出貨超30萬台,用戶復購率高達35%。

為破解輕資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杭州未來科技城創新推出“知識産權證券化”這一金融創新工具,將技術專利從“實驗室檔案”轉化為可流通的市場化資産。截至目前,未來科技城已成功發行14單知識産權證券化産品,累計為區域內151家次科創型企業撬動融資14.29億元。

在浙江,創新生態與制度變革同頻共振,政企雙方正共同將前沿科技的“規劃圖”轉化為新質生産力的“實景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不産一粒生豆,昆山何以打造千億元級咖啡産業?
這是一杯從零開始的傳奇。你手上的咖啡,大概率來自這座江南小城。

江蘇昆山,不産一粒生豆,卻擁有全國60%的咖啡生豆烘焙量和超過六成的生豆進口量,100多家咖啡頭部企業入駐,産業鏈貫通貿易分撥、研發烘焙、品牌銷售、咖啡設備等環節。

很多客人在昆山喝的第一杯咖啡,都來自位於昆山咖啡産業創意中心的諾丁頓咖啡“旗艦店”。創始人唐旭凱告訴記者,公司選擇落戶昆山,就是看中了昆山進口咖啡豆種類多、産業配套齊全的優勢。


生豆倉是咖啡産業鏈的核心支撐,昆山專門打造了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90%進口咖啡生豆實現“隨到隨檢”,進口生豆檢測時間“砍掉”三分之二。

面向“十五五”,昆山將圍繞建設國際咖啡産業之都的功能定位,加快形成千億元級的“買全球、賣全球”咖啡産業規模和“咖啡+”文化品牌矩陣。

統籌:李傑 王健 李佳琳
編導:田甜
作者:劉銘翔 毛俊 高思佳
包裝:夏勇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