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兵作戰轉向集成融合 新能源發展打造升級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3 10:23: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從單兵作戰轉向集成融合 新能源發展打造升級版

字體:

  記者11月12日獲悉,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了《關於促進新能源集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圍繞新能源多維度一體化開發、新能源與多産業協同發展、新能源多元化非電利用三個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新能源從“單兵作戰”向集成融合發展轉變,旨在提升新能源發展自主性,增強新能源市場競爭力,打造新能源發展升級版。

  業內人士指出,《指導意見》是應對新時期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前瞻指導“十五五”甚至更長一個時期內我國新能源發展的引領性文件,將拓寬新能源與産業耦合發展新空間,培育新興産業集群新生態,不斷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實現了大規模躍升式發展。截至2025年9月,全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7.08億千瓦,佔全國發電裝機的46%;今年前三季度,風光發電量合計達1.73萬億千瓦時,佔同期全社會用電量的22.3%。

  “隨着新能源規模越來越大、電量佔比越來越高,新能源發展也遇到了系統消納壓力加大、要素保障難度增加等挑戰,迫切需要轉變新能源開發、建設和運行模式。”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説。

  在消費側,綠色低碳轉型需求迫切、場景廣闊。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劉世宇指出,國內外發展形勢都對消費側綠色低碳轉型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技術機制不斷完善推動新能源逐步從單一電能替代向電氫熱冷等綜合能源替代轉變,釋放更大的綠能替代空間。

  面向新能源供給和消費側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集成融合發展”成為迫切之舉。《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集成融合發展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顯增強,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綠色能源保障。

  “《指導意見》構建了一個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行動框架,為新時期推動新能源與多能源品種、多産業、多種利用形式的集成融合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呂文斌&&,通過新能源與其他能源品種的“左右”集成、新能源生産與消費的“前後”集成、新能源産業鏈的“上下”集成三個維度,推動新能源發展從孤立、分散的開發模式,轉向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新發展範式。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張益國指出,《指導意見》將加快推動新能源多維度一體化開發作為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和高水平消納之根本,從源側多能互補開發、開發空間集約利用和系統側聚合運營等方面,推動新能源集成融合發展走深走實。

  例如,支持有條件地區充分發揮光熱、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等的支撐調節作用,探索打造100%新能源基地;探索建設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為調節電源,帶動周邊風光大規模高質量開發的新型水風光一體化基地;鼓勵在高速公路服務區、公路邊坡及站場、鐵路站場、機場、港口等交通場所建設新能源與周邊用能一體化設施;加快推進虛擬電廠規模化發展,加強分散電力資源的聚合協同。

  “左右”集成的同時,《指導意見》強調“前後”集成,大力推動新能源與多産業協同發展。加快推動新能源産業鏈“以綠制(造)綠”,統籌推進新能源與傳統産業協同優化升級,積極推動新能源與新興産業融合互促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趙勇強&&,《指導意見》提出的融合路徑,意在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方向,構建“綠電+”現代産業生態。新能源資源富集區不再是簡單地發電外送,而是以新能源資源引導重大生産力,建設零碳工廠和園區。同時,引導石油石化、鋼鐵、有色金屬等高載能産業與新能源協同優化升級,激活傳統産業新動能。並且,推動新能源基地與算力設施協同規劃,推動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與新能源協同布局、集群發展,培育新興産業集群新生態。

  此外,《指導意見》將推動新能源多元化非電利用作為新能源集成融合發展的重點突破方向,支持新能源進一步拓寬利用途徑。

  “面向綠色氫氨醇領域,一方面強化前端技術支撐,着力提升風光氫儲協同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加強産業體系建設和後端應用場景挖掘,支持各地結合自身條件建設氫基能源産業,與重點産業耦合發展。面向新能源供熱供暖領域,《指導意見》明確了産業園區工業用熱、城鎮供暖等不同場景下新能源綠能替代模式和技術路徑。”劉世宇説。

  在趙勇強看來,這不僅是技術的創新,更是業態的創新,有助於加快構建能源領域新質生産力,為協同推進“擴綠、增長”開闢了全新賽道。(記者 王璐)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