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算法織網”精準“圍殺”消費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2 10:14:2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別讓“算法織網”精準“圍殺”消費者

字體:

  又是一年“雙十一”,“大數據殺熟”這一議題也再度走熱。尤其是在各大&&紛紛宣布AI落地應用的2025年,被大數據更加精準“圍殺”的擔憂浮現在不少消費者心頭。

  使用的手機價格直接影響商品價格、老會員搶不到的補貼新會員卻“秒領”、各類補貼“疊上疊”算下來卻不如新用戶買得便宜……伴隨着網絡支付的愈發便捷,“大數據殺熟”成為消費者屢屢反饋的痛點問題,每逢各類“網絡購物節”,相關投訴便集中爆發。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向主要電商&&發布“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合規提示,明確指出杜絕“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違法行為。

  與其他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不同,處於單向透明地位的消費者,面對“算法織網”,往往難以察覺或依靠自身力量破解。這使得大數據殺熟具備隱蔽性高、針對性強等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相關行為還在“穿上新馬甲”:從簡單依據用戶畫像進行價格歧視,到如今部分&&通過多層嵌套的優惠機制、天花亂墜的滿減補貼等話術“轟炸”,將最終價格變成一道道“算術題”;又或者再進一步接入技術手段,實時動態調整顯示價格,讓“買得便宜”難上加難……消費者識別“殺熟”的難度越來越高。

  “大數據殺熟”表面是技術賦能下的差異化定價策略,實則是部分&&企業利用數據優勢地位,對老用戶實施價格歧視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基本精神,更動搖了市場經濟公平交易的根基。當技術創新異化為“精準收割”的工具,當數據優勢轉變為“看人下菜”的籌碼,損害的不僅是消費者的錢包,更是整個數字生態的信任基礎。

  整治“大數據殺熟”亂象,需要多方協同、綜合施策。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明確數據使用邊界和&&責任,運用技術手段加強監管能力,讓“殺熟”行為無處遁形。&&企業應當加強自律,將社會責任置於短期利益之上,通過公開透明的定價機制重建消費者信任。廣大消費者也要提高數字素養,增強權利意識,維護好自身權益。

  當算法與數據真正用於創造價值而非榨取價值,當&&企業與消費者建立共生共榮的新型關係,我們也將迎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數字經濟大海。(評論員郭方達)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