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一-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10/31 00:47:56
來源:新華網

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一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一

  新華社記者周圓、溫競華、王悅陽

  創新被置於新發展理念之首。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列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

  近期,記者在科研院所、企業車間等創新一線觀察到,各方着眼於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競逐科技制高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創新力在提升

  10月中旬,電子通信産業迎來超高速信號“中國標尺”!

  在深圳舉行的2025灣區半導體産業生態博覽會上,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發布,其帶寬突破90GHz,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示波器是電子通信産業的關鍵裝備,將肉眼看不到的電信號變換成看得見的圖像。”深圳市萬里眼技術有限公司CEO劉桑介紹,高端示波器曾長期被國外壟斷。研發團隊持續攻堅,系統性攻克關鍵器件、先進材料、製造工藝等難題,實現了國産示波器帶寬從20GHz到90GHz的跨越。

  一台示波器的突圍,正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的縮影。

  9月,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0位。聯合國副秘書長蓋·萊德以“進入創新爆發期”形容中國科技創新現狀。

  記者走訪時發現,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在多領域涌現,多方面創新力量蓬勃生長,推動科技創新由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邁進。

  看行業,嫦娥六號月壤研究接連取得新發現;我國團隊研究出可彎折20000次柔性電池;重大科學設施江門中微子實驗正式運行等。

  看創新主體,宇樹科技發布新一代倣生人形機器人H2;北京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模擬計算芯片……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多方力量互為補充,又各有側重。

  “當前我國多領域原創性、顛覆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的影響廣度和深度快速提升。”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建議》提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將進一步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兩“鏈”在相融

  “創新力”轉變為“生産力”,關鍵在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走進位於成都郫都的蜂鳥智造中試基地,數條中試生産線正全速運轉。一款印着多國認證標誌的戶外充氣設備,正在進行第四代測試,即將走向市場。

  “科技創新通過中試放大驗證、小批量生産,能更準確地估算成本和産業化前景。”蜂鳥智造項目總監謝雨峰介紹,基地提供的全鏈條成果轉化服務,已助推300多款産品成功量産上市。

  打通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最後一公里”,一個個類似的&&正在各地加快建設。截至目前,我國已建設製造業中試&&超過2400個,累計認定187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助力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更多探索正在展開。

  産學研融合深度推進。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研製出光柵尺等系列産品,在多個領域實現技術自主可控。公司總經理盛守青説,公司依託長春光機所的光學技術積澱,與吉林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聚焦精密傳感器領域關鍵技術攻關等,“成功離不開産學研一塊使勁”。

  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七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多地&&政策,完善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創新企業人才引培機制等。目前,全國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50.4萬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

  圍繞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建議》作出一系列部署:“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等。

  政策帶動、市場激勵,將讓更多創新鏈的好技術,落地為産業鏈的新應用,不斷催生新質生産力。

  新動能在凝聚

  在北京精雕科技集團總部,展廳內,陳列着五軸高速加工中心、數控系統、工業軟體等自研自製成果。不遠處的研發中心,團隊忙着攻關精密數控機床軟硬體技術。

  精密數控機床被視作工業母機,是高端裝備製造的基石。《建議》對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等重點領域作出部署,要求“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決定性突破”。

  “近期,我們獲得國家級産業基金和業界的戰略投資,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在工業母機領域深耕細作,力爭在高端五軸機床市場的佔有率進入全球前列。”北京精雕科技集團執行總裁張保全説。

  “培育拔尖創新人才”“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建議》正凝聚起各方創新力量。

  建設智能産線、優化企業內部流程……通過智能化轉型,聯想的製造和物流成本降低了約20%。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告訴記者,“十五五”時期,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普及全面提速、推動産業智能化變革的關鍵時期。聯想將抓住機遇,推動“人工智能+製造”深度融合,為製造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近年來,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大力倡導“以行為本”的教育理念,與國內外多所高校和企業合作,共同開展“學行交替”培養本科生和“産教融合”培養研究生的項目,培養兼具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人才。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説,未來將在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方面先試先行,構建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體系。

  “我們相信,經過未來五年的奮鬥,中國的科技實力又將邁上一個大&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將取得更大成效。”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説。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