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經濟隨筆|景區“寵客”新聞頻上熱搜,折射了何種變化?-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3 20:54:2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經濟隨筆|景區“寵客”新聞頻上熱搜,折射了何種變化?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景區“寵客”新聞頻上熱搜,折射了何種變化?

  新華社記者徐壯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景區“寵客”新聞頻上熱搜。

  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突遇降雨的游客被送上厚實的雨衣,端來熱騰騰的薑茶;重慶知名景點洪崖洞前,千廝門大橋封橋又封路,讓游客安心定格夜景;陜西禮泉,高鐵站通往昭陵景區的公交車免費坐,機關單位院內停車位也向游客免費開放;甘肅敦煌、湖北赤壁、江蘇揚州等地政府機關食堂裏,游客直誇“好吃又實惠”……

  景區的周到服務,“寵”着游客、通着民心、透着文明,為“流動的中國”增添了一處又一處溫暖的風景。這些看似細小的變化,背後卻是中國旅游業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過去是“一次性消費”思維,如今要打造“長遠口碑”。

  從“爾濱”給足“情緒價值”,到長沙拉滿“不夜城”體驗;從上海博物館連續開放168小時的“博物館不眠夜”,到蘇州20余處“園林夜游”構建起的夜間消費新場景,越來越多地方認識到,做旅游不僅僅要確保秩序和安全,更要做好服務、做好運營。一次難忘的出游體驗,足以在社交媒體時代形成強大“種草”效應,引來源源不斷的慕名者。

  向游客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成為旅游業的發展方向。文化和旅游部有關負責人&&,今年,結合新修訂實施的《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國家標準,將始終聚焦旅游景區服務質量、安全管理、游客體驗、文旅融合等內容,推動各地持續加大A級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覆核力度,實現“有進有出”的景區等級管理。

  更為重要的是,隨着我國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高質量發展已經開始轉換賽道。“十四五”時期,全國新推出58家5A級旅游景區,新增A級景區約2600家,總數已經達到1.65萬家,縣域覆蓋率提升至97%。要在如此數量龐大、類型豐富的景區中脫穎而出,如何持續給游客帶來賓至如歸的體驗感、新鮮感,成為一道發展旅游的必答題。

  實力“寵客”,正是旅游競爭從比拼“硬體”到升級“軟體”的生動反映,其內裏是以游客為中心的深刻考量。畢竟,出門在外,誰不會遇上一些“突發狀況”?誰沒有一些“窘迫時刻”?旅客行李怎麼存、停車充電難不難、風雲突變咋處理、女廁排隊怎麼辦……小細節裏有大門道。

  同從前總是大排長龍、無處歇腳、時有阻滯的景區相比,創造井然有序、綠色文明的游覽環境,是“寵客”的應有之義。景區為游客考慮得越周全、準備得越充分、回應得越及時,越能體現景區的管理水平,越能實現游客“沒來想來”“來了還想來”的正向循環。

  “寵客”要到位,不僅需用心,還得有辦法。這個假期,四川峨眉山景區新增了200&AI暢游寶、智能翻譯屏及外骨骼登山設備,中外游客倍覺暢通無阻。科技讓老牌知名景區煥發了新的活力。

  今天,當智慧旅游理念逐漸普及,越來越多景區利用在線旅游&&和交通導航&&的流量大數據實時調控園區人流,通過改造升級景區基礎設施和線路提高入園便利性、游覽舒適度。

  算完“寵客”背後的“人心賬”,也不能忘記算算經濟賬。

  應當看到,提升旅游服務水平並不是一項小投入。無論是增加人力供給還是優化景區設施,都需要景區付出真金白銀的成本;開放政府機關食堂、臨時封路等應急之舉,也是不小的資源投入。一時的“賠本賺吆喝”、同質化的模仿,都是不可持續的。“內卷式”競爭,更難以支撐旅游走向更遠。只有“寵客”與“留客”齊頭並進、好服務與大客流相輔相成,景區才能贏得真正的信任,帶來更持久的經濟效益。

  有人説,旅途中最美的風景是人。“寵客”的終極追求或許就在於此:和諧有序的景區、便捷溫馨的服務、喜笑顏開的游客……當這樣的“詩和遠方”成為常態,中國旅游業將迎來真正的成熟與昇華。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