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供給壯大消費市場——來自福建、湖北、四川的調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6 08:27:50
來源:經濟日報

創新供給壯大消費市場——來自福建、湖北、四川的調查

字體: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為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着力改善民生,從文旅融合到産業升級,從城市商圈到鄉村消費,各地正全面開展消費提質增效的多元實踐,努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新需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

  生産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産的目的,並為新的生産創造新的需要,二者密切相關,相互促進。當前,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各地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創新消費供給,消費潛能加速釋放。來自福建、湖北、四川的調研顯示,創新供給能夠有力壯大消費市場,盤活文旅資源,並帶動城市的産業升級。

 創新有多強 活力有多大

  高頻足療養生儀通過高頻震動活絡腳底穴位;按摩椅增加AI語音功能隨時聽從消費者指令……在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鎮工業園區,榮耀科技公司的多款産品擺成了矩陣。“無論是外觀還是功能,均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研發和生産,與傳統按摩器具相比,其精密度和舒適度均有更大提升。”榮耀科技公司生産部部長陳黃森説,捕捉到銀發經濟以及健康消費需求增長的機遇,他們推出50多種産品,年産按摩椅30萬台,2024年實現産值2.59億元。

  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長王文恒説,截至2024年年底,福安擁有有效狀態按摩器具專利授權超2200項,覆蓋智能傳感、人機交互、健康數據分析等關鍵技術,實現“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市場應用”全鏈條體系自主可控。

  福安是福建強大製造業的一個縮影。如今,全球每3塊汽車玻璃就有1塊來自福建,每5雙運動鞋就有1雙是“福建造”。在國人餐桌上,10條大黃魚中有8條來自福建,七成以上鮑魚、五成海帶與福建相關……

  走進湖北松滋桐馨樂器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切割聲、打磨聲此起彼伏。工人們熟練地拼接、打磨,使木材紋理與設計曲線自然融合;將琴頸與琴身精準對接,噴塗漆面;經過指板打磨、品絲與琴弦安裝、調音校準後,一把把吉他由此誕生。“梁架是我們對吉他音色和聲音均衡度進行調校的地方,看上去有點粗糙,但其實需要精確到零點幾毫米。”桐馨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汪鋒華指着墻上一個個吉他梁架介紹。

  近年來,湖北省松滋市着力打造文化創新産業園,吸引一批樂器製造企業聚集,成為全國唯一的全品類高端木吉他生産基地,預計今年可實現産值8億元至10億元。

  松滋市委書記汪衛&&:“着力培育一批有較強實力的文化企業,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創産品,更好促進文化與産業融合發展,是省委賦予松滋的責任與使命。松滋將加快推進伊司地曼、桐馨樂器等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推進吉他産業從生産、銷售向展示、體驗、娛樂延伸拓展,推動文化創意産業全鏈條式發展。”

  當匠心工藝在車間裏精雕細琢時,創新的能量同樣在山川之間躍動。登山也能“開外挂”?在四川峨眉山景區,體驗了外骨骼登山裝備之後,游客張女士興奮地告訴記者:“感覺好輕鬆,就像有手托着我的腰和腿,峨眉山輕鬆拿捏!”據介紹,外骨骼登山裝備依託倣生關節與AI算法,為使用者提供30%以上的腿部助力,自試運營以來迅速成為游客“新寵”,被讚為“登山神器”。

  除了破解登山難題,峨眉山景區還幫游客“拍大片”。今年“五一”期間,景區推出“AIGC旅拍”服務,依託數字建模與人臉融合技術,將真實場景與國風畫卷無縫結合,實現“秒入畫境”。

  四川省樂山市副市長許天毅介紹,“當前,樂山文旅發展堅持文商旅體深度融合,努力換種方式打開樂山”。今年以來,峨眉山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65.92萬人次,同比增長5.69%;其中,徒步登山游客達36萬人次,同比增長48%。

  場景有多新 人氣有多旺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有個洛陽鎮,這裡因旅游而興,因銀杏而美,全域銀杏樹超過520萬株,被稱為“銀杏之鄉”,也是新四軍第五師的建軍地。曾都區立足金色銀杏、紅色文化、綠色生態、古色村落等特色資源優勢,引進文旅項目22個,落地品牌32個,着力打造銀杏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我們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具有洛陽鎮特色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曾都區洛陽鎮黨委書記黃超波&&,洛陽鎮主動適應文旅發展趨勢,對千年銀杏谷、新四軍第五師紀念地兩大核心景區提檔升級;還打造落日山谷、國際泵道等消費場景,引導村集體興辦配套業態,通過一系列布局,把銀杏谷從單一風景區轉變為綜合性旅游度假區。

  與此同時,周邊村因地制宜興辦布草洗滌、農産品供應等配套服務,每年帶動農産品銷售180萬元,村集體增收20萬元,本地員工佔比達90%,形成“就業在鄉村、增收在家門”的良好局面。數據顯示,曾都區文旅相關産業累計帶動本地勞動力就業超3000人。

  曾都區的銀杏打造出多彩文旅産業鏈的同時,福州煙&山歷史風貌區正在盤活非遺項目“三條簪”的浪漫。

  夜幕降臨,街巷被溫暖的燈光點亮,游人如織。一場非遺快閃活動正在進行:幾名身着傳統服飾的姑娘頭上簪着精緻的“三條簪”,在石板路上款款而行,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這一源自閩都女性傳統頭飾的技藝,通過創新設計與跨界融合,從閨閣飾物變為可穿戴、可體驗、可傳播的文旅消費新載體,為景區注入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和時尚活力。

  福州傳統梳粧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負責人黃秋輝介紹:“很多游客把體驗‘三條簪’加入去福州旅游的必體驗清單,大家認為,非遺粧造體驗不僅是一場審美上的享受,更是感受福州傳統文化、回溯那個時代福州女性氣質和力量的一種途徑。”

  當地還通過舉辦“三條簪”主題展、非遺手作課堂等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教學,讓游客親身參與從設計、選材到製作的全過程,深度體驗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將“三條簪”元素融入文創産品開發,推出耳環、胸針等時尚飾品,以及絲巾、手包等生活用品,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

  當福州的簪花為游客簪上歷史的韻味,遠在四川的鄉村則用另一種方式,為田園夢想插上翅膀。在四川遂寧海龍凱歌文旅園區,場景創新憑藉“帶你飛”讓鄉村田園變身文旅熱土。

  “請各位猜一猜,在我們村坐一次直升機多少錢?198元!”遂寧市安居區海龍凱歌文旅園區管委會主任陳小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園區引入直升機、熱氣球等新業態,讓低空觀光成為消費新時尚。”

  海龍凱歌文旅園區以海龍村為核心,共26.15平方公里,以“農”字打底、發展特色産業、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並打造“農商文旅體教康”多元融合消費新場景。“注重傳統農業和特色農業一起推進,引進新農人。”陳小兵説,“我們既用土特産豐富游客後備箱,又做好鄉愁文章,打造供銷社、大禮堂、農耕博物館等20世紀70年代特色文化場館。”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呂志軍説,今年以來,四川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海龍村是“中國沼氣能源革命第一村”,海龍凱歌深挖沼氣文化資源和清潔潛能,同時開設農耕文化研學、無人機教學、馬術學習等技藝培訓。2022年4月開園以來,園區累計接待游客364.29萬人次,創綜合旅游收入3.1億元。文旅消費也帶動百姓增收,2024年,海龍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18.3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萬元。

 物流有多快 生活有多美

  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是經濟循環的四大環節,其中流通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一環,帶給消費者即時的獲得感。

  “今年泰國進口榴蓮為什麼這麼便宜?因為我們幫大家省錢了!”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通域園區運營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徐丹丹在直播間忙得不亦樂乎,“再給各位親開一個榴蓮看看!”

  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新鮮的東南亞水果通過中老鐵路國際班列直通國內市場,泰國鮮榴蓮在老撾萬象南站裝車、經磨憨口岸快速通關,全程運輸僅需72小時。陸港新通道公司董事長陳川説,“中老班列採用‘一箱到底’全冷鏈運輸模式,較海運提升約70%的時效,較空運降低約50%的成本”。截至今年8月,成都國際鐵路港榴蓮貿易額已突破億元。

  “當前,我們已建立起以成都為主樞紐,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連日韓、南拓東盟的成都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全球陸海貨運配送體系。”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經理龍曲波説,“成都國際班列已連接境外126個城市、境內30個城市。”

  成都市商務局副局長蘭華娟介紹,成都深化“口岸+商圈”協同,推動優質商品進口規模持續擴大。今年1月至7月,成都冰鮮三文魚進口額6.6億元,同比增長18.5%;鰲龍蝦進口額5.6億元,同比增長245.8%。

  陸上鋼鐵駝隊晝夜不息,而數百公里外的湖北,一架架貨運航班晝夜不停地從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騰空而起,與地面的鐵路網絡共同編織起一張“陸空協同、覆蓋全國、聯通世界”的立體物流網。

  記者來到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北貨運區公共國際貨站時,工作人員正忙着裝卸、打包一批從印度加爾各答運來的青蟹。“榴蓮、青蟹等進口生鮮,從卸機到端上餐桌,最快僅需半天。”鄂州空港貨運有限公司貨站管理部負責人劉晨璐説。

  作為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於2022年7月正式通航,是湖北打造國內大循環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結的重要支撐。得益於便捷的通關手續和密集的航線網絡,這裡已成為全球優質食材、電子元器件等商品快速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通道。鄂州正以“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航空運力優勢,織密臨空經濟全球物流網絡。

  開航3年以來,這一機場累計執行貨運航班超6萬架次,完成貨郵吞吐量超200萬噸,開通貨運航線104條。今年上半年,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達24.9萬噸,同比增長261%。國內方面,機場貨運航線達59條,1.5小時飛行圈可輻射全國90%的經濟總量和80%的人口;依託多式聯運體系,實現省級行政區域全覆蓋,各地生鮮農産品通過“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全國。截至目前,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産業園已註冊企業258家,入駐企業62家,貿易額達3.1億美元。

  如果説成都和鄂州構建的是輻射全球、連通全國的“物流大動脈”,那麼高效的物流體系最終要形成精準輸送至千家萬戶的“毛細血管”,轉化為消費者觸手可及的便利。在位於福州市海峽會展中心片區的樸樸超市前置倉,記者看到“手機下單即時送達”背後的忙碌:消費者下單後,前置倉分揀系統自動規劃路線並分配給分揀員,分揀員通常在2分鐘內對一單商品完成分揀、出庫。

  “生鮮是我們的主打商品之一,採銷人員會前往原産地調研,運用冷鏈運輸,讓消費者享受到高品質食物。”樸樸超市公共事務總監林立介紹,在這一&&,一款“安心鮮蛋”要經過清洗、風乾、紫外線消殺等11道工序,加工時間需控制在産蛋後24小時內,上線後只賣10天,且每盒雞蛋都有唯一的防偽溯源碼。支撐産品新鮮度的是高效的物流,樸樸超市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大倉模式”。2016年,從福州起步的樸樸主打“半小時送達”,迅速成為行業生力軍,目前業務範圍覆蓋福州、廈門、武漢等8個城市,在全國擁有超400個前置倉,為數千萬用戶提供優質購物體驗。

  從橫跨歐亞的國際班列、一夜達全國的專業貨運機場,到深入社區的即時零售前置倉,物流網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密度重新定義“生活”與“距離”。這背後,正是堅持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協同發力。以擴大優質供給為切入點,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各地競相涌現。大潮背後,蘊藏着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蘊藏着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蘊藏着新質生産力的發力點。(記者 劉亮 張虎 林語晉 尚咲)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