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累計建成3.5萬多家基礎級、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重點工業互聯網&&設備連接數超過了1億台(套)……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實數融合擴圍增效,數智化應用更加普及。
記者獲悉,下一步,我國將接續制定兩化融合“十五五”發展規劃,研究&&“人工智能+製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
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5G等融合,正給製造業帶來效率躍升與産業生態重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我國累計建成了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組等重點領域的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研製周期平均縮短近30%;5G工廠平均産能提升19.6%,5G+AI質檢、精準設備控制等智能化場景不斷涌現。
“當前兩化融合不斷邁向縱深,持續向具體行業、具體産業、具體産品滲透拓展。”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艷&&,下一步,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落實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迭代發布場景化、圖譜化推進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參考指引;探索工業數據空間建設,加速數據要素在製造企業各環節的深度滲透。
記者獲悉,圍繞進一步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相關政策舉措將制定&&。
其中,我國將接續制定兩化融合“十五五”發展規劃,創新兩化融合方法機制,夯實軟硬體供給基礎,強化工業互聯網支撐底座,完善標準和服務體系,推動融合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邁進。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把握人工智能關鍵變量,進一步完善政策舉措。其中將研究&&“人工智能+製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制定“人工智能+製造”轉型路線圖,發布實施製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此外,還將實施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雙向賦能行動。
不少行業企業正展開探索和布局。近日,記者跟隨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走進位於陜西西安市的法士特高智新工廠。在這家生産汽車變速器的龍頭企業,機器人包攬了大部分的臟活、累活、重活——AGV(自動引導運輸車)沿着預設路線穿梭搬運零部件、工業機器人“埋頭苦幹”組裝配件。與老廠區相比,法士特高智新工廠的畝均産值提高了近5倍。
“企業的智能化探索不止於此。”法士特副總經理陸成長介紹,高智新工廠目前引進了兩台人形機器人,正在産線上進行實訓。人形機器人具備多模態感知和自主決策能力,可以執行複雜、非結構化的任務,未來它們將走出訓練場,融入工廠生産。
不僅是製造業,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正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在陜西漢中市漢&區徐望鎮,蟲情監測與環境感知系統可以精準指導水肥調控與病蟲害防治,使農藥化肥使用量下降約15%,推動獼猴桃、羊肚菌等特色産業提質增效;洋縣朱鹮保護基地裏,AI聲紋系統收集分析區域鳥類聲紋,監測秦嶺鳥類種群,為秦嶺鳥類多樣性識別提供數據支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未來應鼓勵大中小企業差異化探索人工智能應用,以智能工廠梯度培育為抓手,推動高端裝備、鋼鐵石化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前沿場景探索,鼓勵中小企業開展細分領域、點狀創新的場景探索。此外,以應用帶動人工智能與製造系統深度融合、驅動技術産品與解決方案加速創新。
數智化應用更加普及的背後,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459.8萬個;目前重點工業互聯網&&設備連接數超過了1億台(套),我國在用算力設施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孫姬&&,將持續提升5G和千兆光網覆蓋廣度和深度,加速推進5G-A、萬兆光網試點部署,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體系。同時,抓好技術創新與攻關,加速推動5G-A産品體系與高品質網絡落地部署,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産業生態。(記者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