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的消費熱潮中,學習機市場格外火熱。
家長在輔導作業時常感到頭疼。不少家長期望,學習機能充當“帶娃”“教娃”的角色。可是,學習機真的能讓家長如願嗎?
教輔學習機熱銷
在北京某萬達廣場的學習機銷售區,科大訊飛、步步高等門店前擠滿孩子和家長,銷售人員往往要同時接待兩三組顧客。“放假前和臨開學這兩周是採購高峰,近期有促銷活動,最多一晚能賣出10&學習機。”步步高學習機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
這一現象並非個例。根據科技産業研究機構洛圖科技7月發布的《中國學習平板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學習平板市場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銷量達266.7萬台,同比增長9.7%。其中,線上渠道表現搶眼,銷量達189.8萬台,在全渠道的佔比達71.2%。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市場上學習機産品價格跨度明顯,既有作業幫、猿輔導等品牌2000-3000元的基礎款,也有科大訊飛學習機T30系列、學而思學習機T4 Pro等7000元以上的旗艦機型。産品迭代邏輯也從早年的“硬體堆砌”,轉向“AI+場景+生態”的創新方向。
為爭奪市場份額,各品牌在8月紛紛推出舊機折價換新、購機立減、3期免息等促銷活動。“帶教材輔導功能的學習機成為顧客的主要需求,4000元左右的旗艦機型銷量最好。”某品牌銷售顧問&&。
2025年8月24日,在北京某商場的學習機促銷海報。新華網記者趙宇嬌 攝
售價普遍不低
受訪人士告訴記者,學習機的硬體成本佔比並不高,例如14寸主流機型單&硬體成本僅1000-1200元。學習機“賣得貴”源於做系統、做課程的投入。
“成本核心不在硬體,而在系統開發與教學研發。”有着多年教育培訓行業從業經驗的王女士告訴記者,想做個能防孩子亂下載的全封閉式系統,若委託第三方“代開發”,費用要30-50萬元。“有實力的企業會自主組建團隊,雖成本更高,但能保障用戶信息可控,後續維護升級還得持續投錢。”
教學研發同樣是成本“大頭”。王女士透露,單門課10-15人團隊每月會投入十幾萬元,聘請講師、對接剪輯服務每小時3000-5000元,就算課程全部外部採購,前期投入也不低。不過她也提到,行業利潤空間較大。“品牌方批量採購課程成本差異顯著,訂1萬台比5000&每台成本低20%以上,就算採購不同內容,平攤到每台機器上的綜合成本僅200-400元。”
王女士還指出,硬體迭代會間接推動用戶更新需求。“你不能指望2016年的設備,還能流暢運行2025年的應用。”
至於課程價值,王女士直言,學習機雖能幫家長解決部分“輔導不了”的難題,但沒法完全替代家長。“多數孩子需靠家長引導才能完全自主學習,基礎薄弱的孩子或許能從中受益,但成績好的孩子想‘拔高’,學習機裏難有適配的師資。”
2025年8月24日,北京某商場的學習機銷售區。新華網記者趙宇嬌 攝
是否為剛需?
“身邊確實不少同學都買了,我還在觀望。”北京某小學一年級家長陳女士的困惑具有普遍性。“5000元的學習機,加上每年2000元的課程包,3年下來近萬元,而iPad下載同類App年費僅需500元。而且我也擔心低年級用電子産品容易分散專注力。”
上海家長林先生持不同觀點:“請英語口語老師一節課最少也要300-400元,學習機的AI糾音糾錯能隨時用,還不用遷就老師時間,很快就省回機器錢。”
“學習機是教學中的‘多元化樞紐’。”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芳分析,一個好的學習機既能當老師的“教學助理”,幫老師從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也能讓家長掌握孩子學習狀態、規避網絡干擾,還能做學生的“智能學習搭子”,這是家長願意高價買單的原因。
但她同時提醒,學習機是把“雙刃劍”:市場上産品質量參差不齊,家長需仔細甄別;孩子過度依賴人機交流,可能減少真實社交;長時間看屏幕還可能損傷視力;且學習機難以評估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過程。
“學習機代替不了人,我們要更加關注孩子日常與‘真人’的溝通質量,重視孩子的社會情感和情緒狀態。”王芳説。
記者:閆雨昕 趙宇嬌 陳凱茵
視頻製作: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