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如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更好賦能新型工業化、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引入長期資金和發展耐心資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並作出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加強上市預期引導和政策激勵等具體部署。
向硬科技敞開融資大門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強才能工業強。支持優質工業企業尤其是硬科技工業企業融資發展,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應有之義。對此,《意見》提出,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加強上市預期引導和政策激勵,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硬科技企業往往經營業績不確定性大、轉盈利周期長,資本市場服務能否有效識別、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提升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關係科技成果能否順利轉化、企業能否做優做強。
為提升支持硬科技企業的強度精度效度,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提出集中力量支持重大科技攻關、完善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優化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環境等16項舉措,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水平發展。同年6月,證監會發布實施《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持續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進一步向未盈利優質科技型企業打開上市融資大門。6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以設置科創板科創成長層為抓手,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7月13日,上交所發布實施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配套業務規則,科創成長層正式落地,當日,32家未盈利的存量科創板上市公司被劃入科創成長層。
一批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需求被激活,積極搶抓資本市場機遇。西安奕材科創板IPO近日獲上交所上市委審議通過,上海超硅、兆芯集成等企業也向科創板發起衝刺。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明確聚焦‘技術實現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上市時處於未盈利階段’的硬科技企業,精準識別並覆蓋半導體、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長周期、高投入、高風險但具有潛力的硬科技賽道,解決了原有制度下此類企業因短期無法盈利而可能面臨的市場壓力,為其提供了發展緩衝期。”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非銀行金融行業分析師張琦&&。
從資本流向來看,科創成長層通過平衡創新包容與風險防控,讓資本敢投、願投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引導更多長期資本向硬科技領域集聚,有助於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注入長期穩定的發展動能。“要落實好《意見》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的要求,未來還需增強資本市場對硬科技企業的適配性。”田利輝&&,一方面深化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提升硬科技企業的識別、評價、定價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不同科技型企業的特點、發展規律以及其在投融資、激勵約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豐富資本市場工具、産品和服務。
引導投早投小投長期
創業投資具有“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特徵,更加適應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期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做呵護先進製造業等工業企業成長壯大不可或缺的陪伴者。
近年來,監管部門注重創業投資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其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産力、助力實現新型工業化。以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為例,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資産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科創企業的支持作用日益凸顯。
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年均新增投資本金1.2萬億元,約佔同期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3%至4%,行業投向半導體、新能源、計算機應用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代表領域規模佔比連續提升。註冊制改革以來至2024年三季度末,近九成科創板上市公司和五成創業板上市公司獲得過私募基金支持。
為更充分發揮創業投資在促進“科 技—産業—金融”良性循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意見》提出“發展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優化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業務流程和定價機制”,旨在從募資、退出兩端着手發力,破解創業投資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
從募資端來看,創業投資是一種長期投資,從陪伴初創企業到完成使命退出,一般需歷時數年,廣開“長錢”來源至關重要。對此,《意見》提出“鼓勵保險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在風險可控、商業自願前提下,通過股權、債券、私募基金、融資租賃等形式,為先進製造業發展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支持”,未來行業“無米下鍋”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更多“長錢”將用在技術攻關上。
從退出端來看,創業投資退出難一直備受業內關注,是制約長期資本進入的一大頑疾。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措並舉,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包括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試點,允許將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通過非交易過戶的方式向投資者進行分配,同時,先後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基金的份額轉讓試點工作。既豐富了退出渠道,也有利於緩解對市場的衝擊。
“《意見》提出優化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業務流程和定價機制,就是要進一步降低退出交易壁壘,構建運作規範、流轉高效的退出市場。”田利輝&&,目前轉讓市場還存在轉讓方與潛在受讓方信息不對稱,以及缺乏統一透明的估值指引等問題,接下來,可進一步明確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的場景和條件,鼓勵探索多元化的定價機制,避免“不敢轉、不能轉、不會轉”現象的出現。
激活債券市場活力
作為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在服務科技創新方面發揮着不容忽視的作用。
公司債券市場品種不斷創新、資産支持證券穩步發展、基礎設施不動産信託投資基金常態化發行加快……近年來,債券市場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持力量不斷增強。證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交易所市場科技創新公司債、綠色公司債等共計發行6866億元,同比增長46%;交易所市場資産支持證券發行規模1.25萬億元,有效助力企業盤活存量資産,形成投融資良性循環。
《意見》進一步提出,提升科技金融質效,支持金融機構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擴大科技貸款投放,加大對科技創新債券投資承銷力度。
實際上,今年以來,引導債市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力度不斷加碼。5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從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産品體系和完善科技創新債券配套支持機制等方面,對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提出若干舉措,債券市場“科技板”揚帆起航。
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創新産品不斷涌現。近日,國新證券與中信銀行聯合推出“中信銀行—國新證券—央企實體企業科創債籃子”,籃子優選債市“科技板”啟動後央企實體企業發行的科創債。國新證券有關負責人&&,此舉旨在構建投資收益較高、流動性較好的産業類科創債投資組合,未來將積極挖掘央企實體企業科創債中長期投資價值,促進科創債價值發現。
“債市‘科技板’的推出,進一步提升金融供給的適配性,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能夠降低融資成本,促進長期投資與研發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組首席分析師胡玉瑋&&。
要更好激發債券市場活力,發揮債市“科技板”功能作用。專家建議,接下來還需持續完善債券市場建設,增強市場准入門檻設置的合理性、強調信息披露質效、建立良好的市場反饋和調整機制。同時,進一步多樣化經營主體結構,優化信用評級服務、科技評估認證服務等中介服務能力,引導更多長期資本滋養工業創新森林。
未來,更多適配科技創新、適配新型工業化的利好值得期待。此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撰文&&,將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在推動新型工業化中的擔當作為,並提出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增強對新質生産力的包容性適配性;支持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轉型升級;促進長期資金入市、壯大耐心資本;持續改善資本市場生態等多項政策舉措。(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