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邁入規模化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0 07:35:42
來源:經濟日報

新型儲能邁入規模化發展

字體:

  儲能是保障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環。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中國新型儲能發展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佔全球總裝機比例超40%。新型儲能技術路線“百花齊放”,涵蓋全球工程應用的主要技術路線,調度運用水平穩步提高,有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隨着新能源快速發展,系統調峰、電力保供壓力不斷增大,發展新型儲能成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客觀需要。今年上半年,新型儲能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從裝機規模來看,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9491萬千瓦/2.22億千瓦時,較2024年底增長約29%。其中,內蒙古、新疆裝機規模均超1000萬千瓦,山東、江蘇、寧夏裝機規模均超500萬千瓦。

  裝機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近日,在供電公司指導下,浙江宇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千瓦儲能項目順利投運。該項目可實現每日2次充放電,高峰時段能持續放電4小時,可有效平衡電網負荷。

  國網嘉興供電公司營銷客戶經理劉蘇&&,隨着電力現貨市場化交易機制持續深化,儲能正從“獨立節點”邁向“智能協同”。今年夏季,該儲能項目通過優化充放電策略,預測將實現削峰約540兆瓦時。接入嘉興虛擬電廠&&後,其單日高峰時段可為區域電網減少2兆瓦的供電壓力。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介紹,2024年全年新型儲能調用情況相較2023年大幅提升,浙江、江蘇、重慶、新疆等多省(區)年均等效利用小時數達到1000小時以上,成為促進新能源開發消納的重要手段。今年7月份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持續高溫,帶動用電負荷快速增長,新型儲能為電力保供作出積極貢獻。

  隨着能源轉型深入推進,新能源裝機佔比持續提升,如何保持新能源高水平利用成為難題。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強化新型儲能等技術特別是長時儲能技術創新攻關和前瞻性布局。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天壽認為,當前我國棄風棄光與電力緊缺並存,根源在於缺少能長時間平抑能量波動的儲能技術,僅靠短時儲能難以支撐新能源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

  在山東菏澤,一座長時儲能全産業鏈一體化零碳産業基地正加快建設。“我們研發生産的長時儲能電芯具有超大容量、超長壽命、超高安全、超低成本等優勢,循環壽命超1.1萬次。”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王鵬程&&。

  為實現儲能行業可持續發展,遠景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提到,企業要堅守質量底線,關注産品研發和創新,提升産品質量和安全性。

  邊廣琦&&,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拓展新型儲能應用場景,提升調度運用水平,加快完善市場機制,推動新型儲能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王軼辰)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