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聚焦丨“貸款明白紙”:如何幫企業算清融資“明白賬”?-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0 19:50:02
來源:新華網

財經聚焦丨“貸款明白紙”:如何幫企業算清融資“明白賬”?

字體: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題:“貸款明白紙”:如何幫企業算清融資“明白賬”?

  新華社記者吳雨、胡旭

  面對融資時名目繁多的費用,如何幫企業算清“明白賬”?2024年9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啟動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通過“貸款明白紙”讓企業對各項融資費用“看得見、算得清、可比較”,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試點近一年來,“貸款明白紙”正悄然改善企業融資環境,不斷提升融資的透明度和適配度,促進綜合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助力企業“輕裝前行”。

  費用一目了然告別“霧裏看花”

  “來銀行辦理貸款,包括利息在內,我實際要支付的費用一目了然。”福建泉州洋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金花告訴記者,企業急需50萬元的資金用於擴大生産經營,在當地建設銀行填寫完“貸款明白紙”後她發現,銀行辦理貸款根本不收取任何所謂“渠道費”,差點被中介忽悠多掏2萬多元。

  獲取一筆貸款的背後,不少企業不光要支付貸款利息,有時還要面臨抵押費、擔保費、評估費、公證費、中介服務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收費主體也不同。

  吳金花提到的“貸款明白紙”,其實是一張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清單。

  為了讓企業融資成本成為一筆“明白賬”,中國人民銀行在山西、江西、山東、湖南、四川五個省份首批啟動了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試點地區銀行推出的“貸款明白紙”,詳細列明了企業需承擔的貸款利息支出和各項非利息支出,以及收費主體、支付方式、支付周期等,使企業在填寫過程中對各項融資費用心中有數。

  “打破信息不對稱壁壘,可有效遏制隱性收費和不合理加價現象,推動綜合融資成本定價‘陽光化’。”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填寫“貸款明白紙”可以幫助企業全面了解銀行貸款産品和融資費用來源,清晰掌握各項費用構成以及自身實際承擔的費用水平,充分保障企業知情權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建設銀行宜賓市分行工作人員向客戶介紹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劉志鑫 攝)

  政策精準落地助企“輕裝前行”

  前一段時間,山東濱州黃河寶山混凝土有限公司陷入兩難困境:一方面要預付貨款,一方面貸款面臨到期。企業負責人張小濤一度考慮尋求中介借過橋資金還貸,但3萬多元的“過橋費”讓他有所顧慮。

  “工行通過‘貸款明白紙’了解到我們的需求,很快辦理了500萬元續貸,節省了‘過橋費’、抵押費、評估費等不少費用,財務費用減少了近四成。”張小濤説。

  田軒&&,通過“貸款明白紙”,金融機構可以更加全面了解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更合適的金融服務;企業也能更清晰地知道銀行有哪些優惠政策,有助於爭取減免空間。

  “這張‘貸款明白紙’可不白填,清單裏邊明明白白記錄了500元的評估費和80元的抵押登記費均由銀行承擔,我們無需支付額外費用。”福建的小微企業主吳先生告訴記者,他從銀行申請了200萬元的個人經營性貸款,銀行報價透明、無隱藏費用,有利於更精準地進行財務規劃和融資比較。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了解到,6月,該省試點工作涉及的貸款主體中,企業及商戶的非息加權平均費率為0.55%,較試點工作開展初期下降57個基點,非息負擔降低明顯。

  工商銀行山東濱州分行副行長劉曉峰&&,通過細化費用披露、規範收費行為,可壓縮融資鏈條中的灰色地帶,使綜合融資成本更加公開透明,有助於推動政策紅利精準支持實體經濟,讓企業“輕裝前行”、加快發展。

  增強銀企互信優化金融生態

  “沒想到填了一張紙,就省下6000多元,這項措施真不錯。”安徽省桐城市福雙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李平告訴記者,6月她原本要簽署一份利率4.3%、金額近50萬元的貸款合同,但在填寫“貸款明白紙”時,農業銀行工作人員發現以她的條件可以享受更低的利率,幫她將貸款産品更換為“經營貸”,利率降至3%。

  農業銀行安慶桐城市支行負責人郝祥松&&,在引導客戶填寫“貸款明白紙”的過程中,客戶經理可以與企業共同分析每筆貸款的支出,便於銀行為企業量身定制服務,也有利於增強銀企雙方互信,深化合作共贏。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了解到,今年以來,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持續擴圍。安徽、海南、河北、遼寧……越來越多地區開展試點工作,目前試點範圍已覆蓋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工作成效不斷顯現。

  截至7月末,在福建,當地金融機構已累計辦理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填報近5萬筆、涉及貸款金額超過2000億元;在甘肅,“貸款明白紙”已累計幫助企業節省非利息成本56.4萬元;在四川,已有200多家銀行機構參與試點,服務經營主體戶數超5萬戶,涉及貸款金額超過4000億元。

  專家&&,“貸款明白紙”加強了銀行機構與借貸主體的溝通,企業可更清晰地了解真實融資負擔和收費明細,銀行能更主動地優化金融服務,有助於推動金融生態良性發展,為企業長期穩健經營注入信心和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