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停車等領域“向上取整”計費的問題,引來不少關注。
“向上取整”為何成了“行業慣例”?是否損害消費者權益?
“向上取整”涉及多個行業
“停車30分7秒,卻按45分鐘收費。”北京白領劉女士向記者吐槽,最近停車時遇上的“向上取整”收費問題。她十分不解:明明只超了幾秒鐘,為何要按1個計時單位計費?&&停車場物業後,得到的回復更讓她無奈:“別説超7秒,超1秒也這麼收,系統就是這麼設置的。”
圖為某大廈停車場停車費支付訂單截圖。(受訪者供圖)
與劉女士不同,李先生成功追回了多收的費用。他租借充電寶時僅用了5分鐘,卻被按30分鐘標準收費。該充電寶的計費規則為:2.5元/ 30分鐘,前2分鐘內歸還免費。李先生覺得不合理:“只比免費時長多3分鐘,遠沒到30分鐘,憑啥按30分鐘算?”他隨即以“費用異議”申請退款,&&秒退錢款。
“申請就退,不申請就默認,這規定不就是欺負老實人嗎?”李先生直言。
圖為某共享充電寶申請退款頁面截圖。(受訪者供圖)
此前,快遞行業收費計重“向上取整”問題引發廣泛關注。近日,國家郵政局針對該問題,指導相關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參照《快遞服務》國家標準,優化完善服務收費計重規則。相關企業進行調整,計費重量以千克為單位,保留小數點後至少1位。
“‘向上取整’的定價規則明顯不公平不合理,涉嫌侵犯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向上取整”收費方式涉嫌違反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公平合理定價”的規定。“即使企業標注了收費規則,但若規則本身顯失公平,仍涉嫌違法。”
“行業慣例”不是擋箭牌
當被問及為何堅持“向上取整”,“行業慣例”似乎成為統一回復。
陳音江並不認同這種説法:“企業以‘行業慣例’推卸責任同樣站不住腳。行業慣例不是擋箭牌,不能違反法律法規,不能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對於一些新模式新業態,在創新發展初期,消費者容忍度可能會高一些,有關部門也可能採取‘審慎包容’的監管態度。但當行業形成規模之後,企業仍延續初創時採取的不合理收費規則,暴露了企業法律意識與責任意識的淡薄。”
“單個消費者維權金額雖小,但企業通過成千上萬的交易量就會實現大量獲利。”陳音江説。
陳音江&&,從企業自律角度,相關企業要依法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費標準,同時落實明碼標價與收費規則公示制度,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從監管層面來説,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一旦發現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要依法責令整改落實,對於拒不改正的,可依法採取罰款、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等措施,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陳音江建議,若消費者發現收費不合理問題,可要求相關企業退還多收費用,如果協商不成,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投訴,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讓企業抱有僥倖心理。
記者:游蘇杭 閆雨昕 陳凱茵
視頻製作: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