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27 09:57: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兩部門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字體:

  兩部門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明確未來五年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發展要求

  記者6月26日獲悉,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人民銀行近日聯合發布《銀行業保險業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未來五年基本建成高質量綜合普惠金融體系,並提出16條具體措施。

  《實施方案》提出,優化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健全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完善縣鄉村金融服務,提升縣域金融服務水平,鞏固基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保障能力。

  在鞏固提升普惠信貸體系和能力方面,《實施方案》要求,一是完善普惠信貸管理體系,科學設定監管目標,完善監管評價評估機制、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機制。二是提升小微企業信貸服務質效,引導銀行保持對小微企業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三是加強“三農”領域信貸供給。四是加大脫貧地區和特定群體信貸幫扶力度。五是強化民營企業信貸支持。

  在加強普惠保險體系建設方面,《實施方案》要求,推進保險公司專業化體制機制建設;豐富普惠保險産品供給,推動農業保險持續“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推廣適應小微企業需求的財産保險、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産品,推動保險公司加大對農民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人壽保險等人身保險産品供給;提供優質普惠保險服務,探索對普惠保險産品的精算回溯;強化普惠保險監管政策引領,研究將普惠保險發展情況納入保險公司監管評價體系。

  對此,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關鍵在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的適應性、普惠性和競爭力。這就要求金融機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優化金融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産品與服務模式,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首先,提升金融服務覆蓋面及可獲得性,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融資需求。其次,推動金融科技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再次,加強金融風險管理,完善風險防控機制,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識別、評估和管理能力,確保金融服務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朱克力説。

  事實上,經過十多年發展,我國普惠金融取得了長足進步。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我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5.3萬億元,其中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13.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7955億元。一季度,保險公司賠款與給付支出8274億元,同比增長12.2%;銀行業和保險業金融服務能力持續加強。

  “為持續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切實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金融監管總局在系統總結過去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研究下一步普惠金融發展思路基礎上,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併發布《實施方案》,引導銀行業保險業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務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能力和水平。”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如是説。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方案》還要求,各級金融管理部門和銀行保險機構要抓好組織協調、強化隊伍建設、增強數字賦能、做好宣傳引導、加強上下聯動,為《實施方案》落地落實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在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發展普惠金融,金融機構應深度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科技手段推進手機銀行業務,進一步將普惠金融服務標準化、批量化,不斷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用戶體驗。(記者 鐘源)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