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食“登陸地”——天津因何崛起為北方“冷鏈門戶”?-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5/27 17:14:00
來源:新華網

世界美食“登陸地”——天津因何崛起為北方“冷鏈門戶”?

字體:

  新華網天津5月27日電 題:世界美食“登陸地”——天津因何崛起為北方“冷鏈門戶”?

  記者白佳麗、梁姊、李亭

  從口感鮮嫩的澳洲牛排,到營養豐富的挪威三文魚,再到風味獨特的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作為世界各地美食“登陸地”,背靠京津冀三地上億人口消費市場的天津,進口凍品規模常年位居我國前列。

  如何化“外貿流量”為“經濟留量”?怎樣更好服務京津冀三地乃至全國消費者的餐桌?近年來,天津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産業,我國北方“冷鏈門戶”正在崛起。

海報製作:馮娟(AIGC生成)

  量升質躍集聚“熱”資源

  正和(天津)食品科技産業園冷庫裏,一箱箱來自大洋彼岸的冷凍肉品、水産品填滿了貨架,南美草飼牛肉、安格斯牛肉、純血和牛、南美白蝦……

  産業園執行總監王聖説,園區冷庫庫容約3萬噸,目前存儲貨物約2.5萬噸,庫容率達八成以上。

  公司開發的智慧管理系統中,庫存信息實時更新,公路上疾馳的冷鏈車位置實時可見,秦皇島、濟南、武漢……世界各地的美味,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

  天津市肉類協會數據顯示,天津口岸肉類進口量多年位居全國前列,常年佔全國肉類進口總量的三成左右。其中,60%左右的巴西牛肉、75%左右的丹麥豬頭等進口冷凍肉從這裡上岸。

  凍品“鎖鮮”離不開冷鏈物流産業。天津市商務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天津共運營冷庫155個,總庫容約218萬噸。其中,規模以上冷庫總庫容佔全市庫容總量的95.6%;規模以上冷鏈運輸企業34家,冷鏈運輸車輛約5000輛。

  在一些行業企業聚集區域,除倉儲和物流外,冷鏈物流産業鏈正不斷延長,關聯業態持續豐富。

  擁有約60萬噸冷庫庫容的中新天津生態城中心漁港,是天津重要的冷鏈物流産業基地。中新天津生態城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商務管理科科長張婷婷介紹,在這裡,保稅倉儲、金融監管、“凍品加工+直播帶貨+一件代發”等冷鏈物流全産業鏈服務正持續提高進口生鮮産品的流通效率,為産業發展不斷注入活力。

  依託集聚優勢,天津不斷向冷鏈物流價值鏈上游攀登,百姓餐桌愈發豐富。

  近年來,天津港正努力打造北方高端果蔬進出口樞紐港,在優質的港口服務保障下,智利車厘子、秘魯藍莓……一批批水果漂洋過海,從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上岸,直抵消費市場。

  因貨值高、運距長、保鮮要求高,“車厘子直航物流”被認為是標杆性的物流項目。今年1月,約3萬噸智利車厘子經由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航線來到天津,5小時內就被配送至京津冀三地主要市場。

  “我們通過深化與口岸單位協同聯通,提升各環節物流速度和通關效率等方式,為進口冷鮮貨物護航。”天津港集團物流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沈鵬説。

  在天津市西青區一家大型商超,工作人員指導顧客線上下單智利車厘子。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自2023年年底以來,天津港集團相繼開通至南美西、南美東、中美洲3條直航拉美航線,其中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航線運營超過40航次,船舶艘次與載箱量顯著增長。

  貨物“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南美西至天津港直航航線開通一年多以來,已累計為天津口岸帶來上百億元外貿增長額。同時,國內農産品流通龍頭企業河北首衡集團、馬來西亞外商投資企業海馬生物等一批水果産業鏈重點企業也相繼在天津落戶。

  根據規劃,預計到2027年,天津口岸冷鏈産品進口規模穩步擴大,冷凍品進口額達到950億元,進口量達350萬噸。

  多方合力塑造“冷”優勢

  天津緣何成為“京津冀大冰箱”?實際上,天津很早就下出了發展冷鏈物流産業的“先手棋”。

  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靠北京、相鄰河北的天津,不僅是中蒙俄經濟走廊東部起點,也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和環渤海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天津口岸為水果、凍肉、水産品、冰鮮水産品等六大類商品國家指定進口口岸。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天津加快打造“雙樞紐、三走廊、七通道、多節點”的冷鏈物流空間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海關查驗的高效和專業也是天津發展冷鏈物流産業的優勢之一。

  天津市肉類協會會長邢艷玲介紹,以進口凍肉為例,不同部位的牛肉對應的稅率不同,天津海關許多查驗人員熟悉畜牧獸醫等專業,能一眼鎖定稅率,有效避免貨物夾帶帶來的稅務風險。

  國家和地方的政策賦能,為天津建設北方“凍品之都”提供了保障。

  以天津冷鏈物流産業集聚地濱海新區為例,域內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和東疆綜合保稅區先後獲批國家骨幹物流基地,自貿、綜保等政策賦能下,天津冷鏈物流産業發展底氣更足。

  “2024年,我們的保稅倉為貿易企業緩釋稅金約350萬美元。”中農批(天津)國際凍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韓艷説。

  圖為中農批(天津)國際凍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投用的天津首個獲批申建的凍品保稅倉庫。(受訪者供圖)

  去年1月,他們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投用了天津首個獲批申建的凍品保稅倉庫。韓艷説:“保稅倉在為企業減輕資金周轉壓力的同時,還能降低貨物通關成本,更好地滿足中轉和儲存需求,幫助京津冀地區上百家中小企業主和商戶就近‘進貨’。”

  對冷鏈行業來説,資金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如何讓“靜態凍品”變成“資金活水”尤為重要。

  “冷鏈+金融”的服務創新進一步推動更多凍品向天津聚集。優合智慧冷鏈産業園副總經理王凱説,目前園區6個共計6.5萬噸容量的冷庫幾乎全滿,其中不少貨物來自可信倉單質押融資業務。

  通過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這裡的金融監管倉能夠實時監管庫內凍品,為凍品非標倉單的可信度提供保障。王凱説,由冷鏈企業作為實時監管的第三方,能清楚了解凍品存貨的種類、品級、質量等信息。基於入庫、盤點、出庫等作業數據,可掌握存貨質押商品狀況及庫存變動,保障可追溯性,為金融機構放貸吃下“定心丸”。

  目前,優合智慧冷鏈産業園已完成約38噸進口凍品的質押融資,融資金額達13.9億元。

  “大冰箱”蓄勢“大作為”

  在位於天津的拾耕記友誼南路店裏,新鮮出爐的鹵豬頸骨散發着陣陣香氣。這批豬頸骨,4天前剛從天津港“下船”運到東疆綜合保稅區的一座冷庫內,在加工車間經過半熟制後,運送到店內進一步加工銷售。

  天津恒朝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宏昌介紹,依託貿易、冷鏈倉儲等優勢,公司近年來向凍品加工産業延伸,投資建立了肉類加工車間,並布局了多家直營店,實現銷售額2000多萬元。

  如何把“物流通道”升級為“産業通道”,服務港産城融合發展,是天津冷鏈産業的新命題。

  在政策鼓勵下,補齊産業生態短板,成為許多企業的選擇。目前,天津不少冷鏈企業探索打造集合産品檢驗、存儲、加工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務&&,部分冷鏈基地還積極布局産品展銷、直播等産業功能。

  韓艷説,公司正在建設立足天津、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的國際凍品集散地,並引入天津一家食品企業,建設10萬噸級的肉類加工項目。

  “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投産,達産後年産值可達18億元,帶動就業400人。國內鮮豬肉、進口凍豬肉可以直接在這裡進行儲存、分割、加工,再通過園區配套的冷鏈物流發送到京津冀乃至全國市場。”天津偉響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響説。

  據韓艷介紹,完善的産業生態對貿易商極具吸引力,與2024年年初相比,目前園區倉儲量增長了40%,月周轉量實現了翻番。

  得益於豐富的産業功能和完善的産業鏈條,一些企業加快引進來、走出去。

  專注於肉製品生産貿易的巴西企業Naturafrig公司與中新生態城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此開展跨境貿易業務。正和食品科技公司在全球建立了34個産品供應點,並在阿根廷選擇優質合資夥伴,共同建設高標準的牧場和屠宰場。

  正和(天津)食品科技産業園中的冷庫一景。新華社記者 梁姊 攝

  面對中國餐飲出海的機遇,天津港保稅區與新希望集團旗下鮮生活冷鏈物流有限公司成功簽約,投資總額超億元。鮮生活將借助天津港保稅區境外投資(ODI)政策優勢,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為中國餐飲出海提供全方位的供應鏈服務。

  天津市商務局局長孫劍楠&&,天津將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錨定進口、加工、交易、物流等冷鏈産業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冷鏈産業由“通道經濟”向“産業經濟”轉型升級。

【糾錯】 【責任編輯:高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