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體育“金名片” 激發消費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4 14:41:03
來源:新華網

打造體育“金名片” 激發消費新動能

字體:

  新華社南昌5月24日電(記者林德韌、高萌、黃浩然)近年來,我國的體育産業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始嘗到以體育帶動經濟增長的甜頭。在2025(第42屆)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上,多地政府部門帶來了發展體育産業的最新成果。依託當地資源,不同的地方發展出了各有側重、五彩繽紛的體育産業形態。體育日漸成為各地的“金名片”,在穩定經濟增長、促進擴大消費、提升城市形象、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賽事經濟 文旅品牌

  隨着“村超”“村BA”的爆火,“到貴州看比賽”成為了新的旅游熱門,體育成為了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於體育近年來的“華麗轉身”,貴州省體育經濟發展中心主任匡正志深有感觸。“原來我們説體育,往往指的是競技成績,是金牌,而現在,我們已經從經濟的角度來抓體育了。”匡正志説。

  據匡正志介紹,截至目前,貴州已在黃果樹、荔波、萬峰林、梵凈山等景區景點舉辦“賽動黔景”系列賽事活動11場,其中標誌性體育賽事活動4場,參賽人數達2萬餘人,直接拉動消費綜合收入約2500萬元。

  圖為2025年貴州“村超”40強交叉賽忠誠村隊與章魯村隊的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從實踐來看,體育為我們的旅游業發展做了很多貢獻,帶來了流量、豐富了業態、提升了品質。可以説,目前在全省已經形成了一種文體旅深度融合的氛圍。”匡正志説。

  同樣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雲南省把“戶外運動”作為了重點發力方向。在2024年的中國戶外運動産業大會上,雲南省發布了《關於打造雲南“大香格里拉”戶外運動發展集聚區、體驗區的意見》,提出雲南將聚焦打造“高原訓練勝地、戶外運動天堂、四季賽事樂園”品牌,充分發揮大理州、麗江市、怒江州、迪慶州的戶外運動資源優勢,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引導戶外運動項目綠色開發,推動雲南省戶外運動高質量發展。

  5月17日,在雲南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游客在雨林徒步項目體驗竹筏划船。新華社記者 高咏薇 攝

  這次體博會上,雲南省體育局展區內展示了雲南豐富的戶外運動資源,並着力推介了諸多重點戶外運動的活動和賽事。雲南省體育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振中説:“這次來體博會,我們也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雲南開展戶外運動得天獨厚的條件,吸引更多的人去觀光、去旅游、去考察、去投資、去興業。”

  在體博會期間舉行的2025中國運動空間大會上,《2024中國戶外用品市場調研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戶外市場營業額達1504億元,戶外消費正從“跟風式參與”轉向“專業化深耕”,政策支持與基建完善為行業注入動能。

  城市名片 體育遺産

  大型賽事的舉辦給城市留下了豐厚的物質和文化遺産。圍繞着這些遺産,各城市也打造了獨特的城市名片。

  在本屆體博會上,北京市體育局主辦了“2025北京體育産業招商推介會”。以“雙奧之城·消費賦能”為主題,推介會展現了北京體育産業從“奧運遺産活化”到“消費生態構建”的戰略實踐。目前,北京體育産業的發展致力於將奧運場館、賽事IP與文化符號轉化為可持續的消費場景,讓“雙奧之城”成為全民共享的運動生活方式載體。

  圖為1月4日,游客在北京冬奧會場館國家速滑館體驗滑冰。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北京市體育局二級巡視員張朝暉&&,2025年度,北京持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體系,將舉辦1280多項體育賽事,其中“雙奧100”精品賽事198項,打造開年季、潮動季、燃情季和冰雪季四個賽事矩陣,大力發展賽事經濟、冰雪消費、時尚體育消費、戶外運動消費,帶動文化、旅游、商業等多業態融合發展。

  舉辦過大運會、世乒賽等大賽,又即將舉辦世運會的成都,在體博會展區內專門設置了世運會專題,向世界發出“邀請函”,釋放更多合作機遇。

  成都市體育局産業處工作人員王光耀介紹,本次體博會成都派出了強大的參展陣容,包括晨電智能、千里倍益康、大鵝體育、成都蓉城足球俱樂部、成都體投等在內的30余家知名本土企業組團亮相,其中竹子自行車、無人機足球具有鮮明特色的展品受到了廣泛關注。

 圖為4月29日在成都世運會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北京首店”拍攝的蜀運三千年系列商品。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下一步,成都將以培育‘三城兩都一市’(乒羽網之城、棋城、藝術體育之城、騎跑運動之都、電競文化之都、金牌球市)城市體育品牌為重點,以舉辦成都世運會、乒乓球混合團體世界盃、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亞軍決賽、成都馬拉松等重大賽事為動能,以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為支撐,以創新推動電子競技産業發展為突破口,奮力打造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城市樣板,為全省乃至全國賽事經濟發展提供有益借鑒。”成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説。

  以人為本 服務大眾

  無論是賽事還是用品,體育發展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服務大眾。江蘇省體育産業集團這次帶來了多類“體教融合”“體醫融合”的産品,方便學生群體鍛煉,方便身體不舒服的人群“治未病”。該集團董事長顧曄説:“原來我們一講體育用品,印象中就是鐵疙瘩,現在已經不是這個概念了,我們的體育用品已經向服務轉型了。”

  江西省體育局也在展區重點展示了省內企業自主研發的可參與體驗的高科技産品,包括智慧拳擊護具、智能環保釣具、3D智能體測儀等。智慧拳擊護具可實時捕捉運動數據,智能環保釣具採用可降解材料踐行綠色理念,3D智能體測儀可30秒生成精準體態報告。這些智能設備能夠更精確地為全民健身提供智能化、低碳化解決方案。

  圖為本屆體博會現場

  體博會期間還舉辦了《老年人室內運動健康設施》國家標準及《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宣講會。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公共服務處一級調研員張帆&&,老年群體的身體健康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呼籲行業各方要做好兩技術文件的具體實施,研製更具科學性、智能化的適老化健身設施,讓每一位老年人安全、有尊嚴地享受運動樂趣。

  “體博會希望搭建一個資源共享,政府、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和企業共享的産業&&。”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溫嘉説。他&&,未來會繼續堅持設置政府體育事業專區,系統展示政府在體育産業政策制定、公共體育産品供給、資金投入以及推動體育産業與相關産業融合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亮點。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