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企轉型開啟“加速度”-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3 07:31:24
來源:人民日報

合資車企轉型開啟“加速度”

字體:

  從“在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設計”,再到“由中國定義”

  合資車企轉型開啟“加速度”

  面對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當前,合資車企正在波動與不確定性中明確方向、加速轉型。

  從“在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設計”,再到“由中國定義”,深度共創、生態融合成為“汽車合資2.0”時代的標籤,也成為合資車企重拾發展節奏的密碼。

  ——編 者

  改變營銷策略

  提升終端價格透明度

  近年來,合資車企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曾經,市場以燃油車為主,“外方技術+中方製造”為主流合作模式;如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襲來,中國乘風而上成為全球汽車創新策源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合資品牌在中國乘用車市場佔有率已從2014年的61.6%降至2024年的31.5%。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顯示,2024年,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4S網絡規模出現下滑,其中合資品牌總量為7744家,同比減少13.5%;在新增4S網點裏,合資品牌僅佔3%。

  承壓之下,合資車企如何探尋突破路徑?

  衝破原有定價體系。2024年,上汽大眾邁出第一步,隨後,上汽通用、廣汽豐田、北京現代等合資車企紛紛針對重點産品推出“一口價”營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終端價格不透明的問題。消費者無需討價還價,可以直接根據標價成交,在提高性價比的同時,提升透明度與便捷性。從終端表現來看,“一口價”模式效果顯著,市場表現有所回暖。

  努力貼近用戶需求。2025年上海車展展出車輛1366輛,有163輛新車為現場首發,自主與合資車型比例接近1:1。傳統的“油改電”車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全新設計、更符合年輕化審美及價值需求的産品。眾多跨國品牌、合資車企高管在車展期間,都表達出重視中國市場、迎合本土需求、加快産品迭代的決心。“以前總覺得合資品牌車有些落伍,沒想到在偷偷‘進化’。”一位消費者在參觀車展後有感而發。

  “‘五一’假期來看車、試駕的人很多,我們全員在崗,一直閒不下來。”在北京一家合資品牌4S店,銷售人員&&,新車型推出後在網絡上也得到許多正向反饋,大家的幹勁和信心明顯提升。

  重構研發模式

  從單向輸入到聯合輸出

  在創新發展背景下,跨國品牌在中國加大投資建立汽車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在研發和製造方面更加強調合作,實現從“單向輸入”到“聯合輸出”。

  4月,豐田汽車在上海獨資設立的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生産公司項目正式落地,同期宣布啟動新的研發機制、中國首席工程師制度。這意味着豐田將整合研發資源,並充分考慮中國市場需求,讓中國本土工程師主導新車型研發。

  2025上海車展現場,日産汽車相關負責人馬智欣宣布,未來兩年將在中國追加投資100億元用於電動汽車研發與創新,目標是加速技術迭代和産品落地。日産首次將産品開發主導權交給中國團隊,並將研發周期縮短至24個月。

  大眾汽車發布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由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團隊研發,專為中國複雜多樣路況量身打造;3月,廣汽本田開發區新能源工廠在廣州舉行落成儀式,合資車企新建工廠,印證了本田持續深耕中國市場、擁抱變革的決心;4月22日,600輛長安馬自達純電汽車在上海外高橋碼頭登船發往歐洲,該車型從研發到量産僅用18個月,由長安馬自達南京工廠研發的智能網聯技術、電池熱管理系統已反哺馬自達日本總部,應用於下一代車型……

  重構研發模式。互通有無、平等對話,雙向奔赴、共同成長,以共創推動共贏,成為中外雙方共同的理念與追求。重視中國研發力量,不僅讓合資車企的産品更加貼近中國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跨國品牌在全球汽車變革浪潮中搶佔主動權,成為推動全球業務增長的新引擎。

  融入本土生態

  從相對封閉到協同發展

  經過10餘年積累,中國構建了相對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供應鏈體系,這為合資車企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沃土。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合資企業在中國建立的供應鏈相對封閉,部分合資企業一級供應商中,外資零部件企業佔比超過8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隨着汽車産業電動化與智能化變革加速,合資車企正在重構産業鏈、供應鏈。

  “目前消費者在選購合資品牌車型時,都會與主流自主品牌進行對比,智能座艙、人機交互、輔助駕駛功能等成為他們的關注點。要想快速實現産品升級,就必須和有優勢的本土供應商合作。”一名合資車企銷售人員説。

  智能技術往往能夠與用戶建立緊密連接,具有明顯的本土適應性和迭代特徵,與國情、文化、路況、駕駛習慣等密不可分。本土供應商顯然在這些方面更具優勢,更懂中國消費者。

  為補齊短板,越來越多合資車企開始擴大“朋友圈”,借助本土供應商合作夥伴的技術力量推陳出新。

  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華為乾崑智駕、火山引擎大模型、四維圖新智能座艙方案……一項項本土技術被搭載到合資品牌車型上,一方面幫助其快速精準捕捉市場變化,推出更好的中國專屬車型和定制化服務;另一方面加速了智能化技術迭代和市場化進程,縮短了其與自主品牌在核心競爭力上的差距。

  “我們期待與更多本土供應商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競爭優勢,共同推動中國技術反哺全球市場。”豐田汽車執行董事上田達郎説。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張蔚&&,面對市場變革,合資車企正加速融入中國汽車生態鏈。合資車企的角色也在不斷演進,從技術引入到自主創新,為中國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朱志宇 孫煥玉 王金玉)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