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徵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隨着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持續發展,各大車企品牌在性能、價格、技術、外觀設計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競爭。其中,車門把手儘管只是一個小細節,但也有不少車企在這方面“大做文章”,以致在汽車的安全性、實用性與美觀性方面引發市場爭論。業內人士指出,汽車品牌進行的持續創新有助於行業發展,而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完善則將引導創新活力聚焦更有價值的方向,助力産業長期良性發展。
汽車門把手迎來行業新規
記者了解到,隱藏式門把手早期曾少量出現在超跑或超豪華車型上,近年來,隨着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快速發展,隱藏式門把手憑藉其美觀、科技感強等優勢,獲得了新能源車企的青睞,2010年後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方案逐漸流行起來,特斯拉、問界、極氪等多個品牌都在旗下産品上採用了這一設計。
所謂隱藏式門把手,就是將門把手“藏起來”,與車身融為一體,這種設計使得汽車的外觀更加流暢、簡潔。
根據懂車帝的數據,今年4月,中國市場銷量排名前100的新能源車型中,隱藏式門把手的搭載率約為60%。
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研究部部長朱一方認為,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隱藏式門把手在各新能源車型中迅速普及,一方面,隱藏式門把手技術難度較低、成本增加較少,但卻能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産品的科技感;另一方面,隱藏式門把手能夠使車身線條更加簡潔,更符合年輕群體簡約時尚的審美觀念。
但隱藏式車門把手在市場應用過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問題,包括強度不足、控制邏輯存在潛在安全風險、識別操作難(隱蔽無標誌)、斷電失效等,這些問題帶來了潛在的逃生與救援風險,例如,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可能因斷電而致使電動式外門把手、電動式車門內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礙等。
吉利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事故發生後,如果門把手無法順利解鎖和彈出,車外救援人員和車內駕乘人員無法快速打開車門,這將對救援效率造成直接影響。“碰撞解鎖和彈出把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考慮大量的場景,並進行從零部件到系統,再到整車的試驗驗證,以確保功能的穩定性。新技術可以使用,但衍生的潛在問題也必須做好充足研究以加以應對。”
不久前,工信部公開徵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擬對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佈置、標誌、安全功能、結構強度等作出規定。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項目建議書(以下簡稱“建議書”),從救援逃生角度,應強化汽車車門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車輛起火等事故場景的安全邏輯,增加機械或者斷電保護等安全冗余設計要求,保證在斷電、碰撞等事故中車門系統能夠開啟,從而進行救援及逃生活動。
懂車帝汽車安全測試負責人東門健男對記者&&,電子門把手的創新與安全性需加以平衡,當前設計在緊急救援場景下暴露了部分缺陷。“車企産品要真正平衡科技感與實用性,強化機械結構的可靠性和操作統一性,以保障用戶生命安全。”
消費者重點關注安全問題
為了進一步了解市場對於隱藏式門把手的態度,記者走訪了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門店,並對多位消費者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消費者對於此次汽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的關注度頗高,絕大部分接受採訪的消費者都&&有所了解。
“隱藏式門把手的科技感確實吸引人,但此前在網上看到碰撞後車門打不開的消息,心裏總不踏實。”在北京大興薈聚商場,剛在特斯拉門店看車的消費者張先生直言,“希望相關標準&&後車企可以進一步完善設計,以提高保障性能。”
來自北京豐&的李先生也對記者&&,他過去一直開的是燃油車,雖然正在計劃更換一輛新能源汽車,因為他對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智能化功能都很感興趣,但對隱藏門把手仍然心存隱憂。“我買車主要是為了家庭出行,智能化的功能當然好用,但最重要的還是安全。”
正準備結婚的小王對於隱藏式門把手很感興趣。“特別是各類不用接觸就能開門的感應式門把手,科技感很強,讓人感覺很酷。不過,汽車安全問題確實也需要關注,我比較青睞隱藏式門把手和應急機械門把手結合的方案。”小王對記者&&。
“相關文件發布後,來店裏看車的消費者對於門把手的關注度有所提升,不少消費者會主動詢問車型的門把手情況,並想了解之後推出的産品是否會有所調整。安全是很多消費者買車的重要關注點,蔚來應該也會按照官方要求進一步改進産品。”蔚來某門店店員告訴記者。
在圍繞近期新能源汽車交通事故案件的討論中,隱藏式門把手是否能及時打開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不久前,一輛小米SU7在德上高速發生事故,致3人死亡,有觀點質疑其門把手在事故發生後是否能順利打開車門,小米汽車此前回應稱,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還沒有準確的結論。去年四月,一輛問界新M7 Plus在山西發生交通事故,AITO汽車回應&&,事故車輛門把手控制器因碰撞無法收到彈出信號,施救人員破窗拉動機械車門內把手開門實施營救。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指出,多起電動汽車碰撞事故中,可能因車門把手斷電失效或操作複雜延誤救援,甚至造成人員傷亡,成為新規&&的直接動因。“門把手是車輛安全的關鍵防線,規範設計是為行業創新‘繫上安全帶’。”
標準完善助力産業良性發展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標準的進一步完善,有助於支持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良性發展。
建議書指出,國外暫無與本標準相關標準。國內與汽車門把手相關的標準對門把手的耐久、強度、耐高低溫、耐振動、耐腐蝕等方面提出了技術要求。但是,隨着電動式、隱藏式車門把手的應用,暫無標準對其佈置、標誌、安全功能、結構強度提出技術要求。
“長期以來,以新能源車型為代表,汽車車門把手設計逐漸多樣化,但由此也帶來一些風險,此次工信部就汽車車門把手設計標準徵求意見正逢其時。借此次工信部徵求意見契機,可以建立起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品牌在門把手設計方面也應當優化方向,保留機械解鎖冗余,確保極端情況下(如斷電)可手動開啟。”東門健男説。
紀雪洪&&,標準不是限制創新,而是為創新護航。“未來,車門把手的設計應該像安全帶一樣,成為用戶無需思考的‘安全本能’。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迭代速度在全球領先,而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需要企業和主管部門積極應對,從而推動産業向着良性方向持續發展,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創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工信部新規的&&展現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標準制定上的進一步完善。“針對隱藏式門把手存在的問題,我們應當進行合理的整治。全球新能源汽車競爭中,中國發展飛速,未來不僅要做技術引領者,更要成為安全標準的制定者。”(記者 袁小康 毛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