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倒閉後,車主權益誰來維護?-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2 07:52:49
來源:法治日報

車企倒閉後,車主權益誰來維護?

字體:

  車機功能失效 售後維修困難 車輛投保被拒

  車企倒閉後,車主權益誰來維護?

  調查動機

  近日,一則“哪吒汽車被申請破産審查”的消息衝上熱搜榜。全國企業破産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哪吒汽車關聯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申請破産審查。

  “車企破産,我們車主怎麼辦”“車機服務功能還有保障、系統還能更新嗎”“車有問題去哪維修保養”……在相關新聞的評論區,不少網友對哪吒車主後續維修保障等權益&&擔憂。

  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消費者在享受技術紅利的同時,也面臨着行業洗牌、部分車企及經銷商倒閉退市等帶來的衝擊——車輛部分智能功能失效、維修保養受阻、保險費用高昂等問題。

  市場競爭下,部分車企倒閉退市是正常現象,但已購買車輛的消費者合法權益該如何保障?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臨要出門,發現車企倒閉了,App停服,車也鎖不了。”不久前,天津市民劉先生準備一早駕車上班時,發現手機上“哪吒”汽車App服務全部停止使用,上網一查,看到了哪吒汽車關聯公司被申請破産的消息。

  “App服務幾個小時後恢復了,但我幾天都沒敢開車。車企都倒閉了,相關智能服務會不會隨時停掉?感覺挺不安全的。”劉先生説,他和車友圈的車主們討論時,大家都有這個擔憂。

  而煩惱接踵而至——當時劉先生的車險即將到期,他接連&&多家保險公司投保,但均未成功投保商業險,“如今只能‘裸奔’上路”。雖然車輛功能目前可以正常使用,但他駕駛時不得不比以往更加小心謹慎。

  劉先生的經歷並非個例。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近年來,隨着威馬、高合、獵豹等多家車企破産退市,這些品牌車主的權益受到了全方位的衝擊:一些系統服務受限、4S店全面撤店導致維修保養難、汽車投保成本高甚至被拒保、二手交易價格大幅下跌等。

  車企破産服務癱瘓

  “(我)每天戰戰兢兢地開着,沒有商業險,也沒有後續保障。感覺這車也就比廢鐵值錢點了。”一名車主對記者如是説,現在汽車都智能化發展,車企破産後,其車輛“後續智能系統更新、應用都無法保證,我和認識的幾個車主最近都沒敢用了,怕有安全隱患”。

  北京市民高先生也深受其擾。約5年前,他以10萬元出頭的價格購入一輛威馬汽車,彼時車輛使用一切正常。直到2023年威馬申請破産,他被迫面臨一系列用車困境。

  在車輛維修保養方面,北京威馬4S店全部關停,車輛一旦發生損傷或做日常維保,都令高先生頭疼不已。他多方尋找,找了幾家能承接基本維保的修理廠,但僅有個別能做威馬車輛的專修。更令他擔憂的是外觀件損壞問題。“因為原配件廠已經不生産了,這類配件越到後期越難搞,價格也貴。”

  電池衰減是高先生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個問題。里程數超過24萬公里後,車輛充電和續航都肉眼可見地衰減,快充時間變長,續航里程下降,冬季表現更差,“出門連空調都不敢開”。

  “系統功能也有不同程度限制。”高先生説,車機娛樂功能幾乎完全失效,如今只剩下收音機和車控系統勉強可用,遠程控制App功能也可能隨時停止服務。“每年最讓人心煩的就是車險問題,由於威馬破産,很多大保險公司大數據審核時直接拒保,車友群裏今年大多數人都只能選擇小保險公司,且保險條款苛刻,成本大幅增加。”

  車企倒閉帶來的一個直觀結果就是,該品牌車輛二手車市場價格驟降。

  2022年11月,車主蔡先生花費17萬元購入一輛威馬汽車,因車企破産重整導致二手車殘值迅速暴跌至6萬元,多家保險公司以“無原廠配件”為由拒保車損險,車輛被迫“裸奔”上路。

  在二手車市場,哪吒汽車貶值速度驚人,部分二手車商甚至將哪吒汽車列入拒收名單。深圳車主陳先生最近收到車輛銷售點短信,被告知車輛已被列入高危目錄,續保需提供第三方技術鑒定。同時,陳先生還收到了車輛原投保的保險公司消息,對方&&因為車企倒閉,相關零件停産無法拿到,所以無法上車損險,讓陳先生去掉車損險重新定價或尋找其他保險公司投保。

  這種困境並非僅發生在新能源汽車行業。2024年10月,寶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寶因資金鏈斷裂閉店,品牌授權終止後,北京的消費者劉女士購買的13次機油保養套餐淪為“空頭支票”,與此同時,原廠配件供應中斷,導致車輛維修時無件可換。

  售後維權處處受阻

  車企倒閉後,消費者維權之路處處受阻。

  記者採訪了解到,《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供應商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産或者停止銷售的車型,並保證其後至少10年的配件供應以及相應的售後服務。

  但現實中車主投訴往往石沉大海——“三包”責任因經銷商退網、車企清算陷入“責任真空”,訴訟維權成為唯一出路,但耗時耗力。多數消費者在找到破産管理人時,得到的答覆往往是“請排隊登記,清償順序供應商優先”。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綜合交通發展研究院教授、可持續交通創新中心研究員鄭翔介紹,《汽車銷售管理辦法》明確了車企的責任和經銷商的責任,要求車企承擔及時通知的義務和停産後至少10年的售後服務,即使車企倒閉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車企破産倒閉,在破産程序中,應該將對車主承擔的責任作為一般債權處理,以企業破産財産來清償。現實中,可能存在車企破産財産不足以清償車主長達10年的未到期債務的情況。

  和義觀達律師事務所主任胡松松指出,車企倒閉後,將對用戶的權益産生重大影響。從車輛軟體升級、售後管理、硬體維護等方面來看,購車時,車企通常會在購車合同或者合同附件售後服務承諾中對車輛的售後服務進行約定,但車企一旦倒閉,服務能力會降低甚至終止,使用戶無法繼續獲得後續的升級或維護服務。如果企業破産,作為普通債權,用戶即使能依據合同主張權利,執行也困難重重。

  “保險續保是一個大問題。車輛保險通常由用戶和保險公司直接簽訂合同,所以車企倒閉不影響已購保險的有效性,但續保時,如果車輛因為車企倒閉、車輛停産,導致配件無法供應或者維修困難,保險公司可能會提高保費乃至拒絕續保。”胡松松説。

  建立售後責任基金

  那麼,車企倒閉後,廣大車主的權益該如何保障?

  鄭翔建議,對汽車生産技術制定更加嚴格的標準,強調關鍵配件的統一,以節約社會資源;對個性化配件,要求企業承擔更為嚴格的保證責任。例如,對個性化配件的可維修性、質量保證期限提出嚴格標準。同時,建立健全汽車企業兼併重組機制。在競爭中生存下來的企業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保障産業健康發展。地方政府要發揮主導協調作用,尋找合適的供應商、經銷商和車主一起分擔損失。

  “保險公司應合理評估汽車風險,可以適當提高保險費,但不能因車企倒閉拒絕為車主提供車輛保險。保險行業應針對車企倒閉的車輛保險標準和相關保險規則制定合理的行業規範。”鄭翔説。

  胡松松呼籲建立“車企售後責任基金”,強制企業按銷量交納保障金;明確主機廠為“三包”責任最終承擔方;推動第三方售後認證體系打破品牌壟斷。

  胡松松建議,用戶在購車時應考慮成熟穩健、售後體系較為完善的車企,在購車合同中明確約定車企的售後服務條款,關注除了車企本身外,是否還有合作的售後外包服務商,是否能提供長期穩健的售後服務等;在面臨保險公司拒保時,可以與保險公司協商,要求保險公司説明拒保理由,提供替代方案,如保險公司無正當理由拒保的,可以依據保險法的相關規定向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投訴,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記者 韓丹東)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