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 題:並購重組迎重磅新規 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劉慧
中國證監會16日公布實施修訂後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在簡化審核程序、創新交易工具、提升監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優化。新規將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積極性,充分激發並購重組市場活力,助力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多個“首次”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修訂後的重組辦法積極回應市場關切,多個“首次”進一步激發並購重組市場活力。
——首次建立簡易審核程序。新規明確,對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以及優質大市值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産,實行“2+5+5”審核機制,即2個工作日內受理、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5個工作日內完成註冊。審核流程極大壓縮,交易效率和便捷度將大幅提升。
——首次調整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的監管要求。新規提高了並購重組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變化、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監管的包容度,解決市場交易痛點。在尊重市場規律和産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降低了上市公司並購的制度性成本,增強了對科技創新行業並購、國有資産整合等的監管適應性。
——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機制。新規建立了重組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以滿足上市公司視後續標的經營狀況靈活調整支付股份數量的需求。創新性的制度設計能夠在科技型企業估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利益。
——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鉤”安排。新規對私募基金投資期限與重組取得股份的鎖定期實施“反向挂鉤”,明確私募基金投資期限滿48個月的,鎖定期限可相應縮短。這有助於鼓勵私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有效緩解“退出難”問題,暢通“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市場熱度漸顯 典型案例不斷落地
去年9月24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宣布&&“並購六條”,證監會啟動並購重組市場改革,當晚發布了相關政策。此次公布實施的新規,也是為落實“並購六條”,持續優化相關政策。
作為一攬子增量政策之一,“並購六條”明確支持跨行業並購、允許並購優質未盈利資産,提高監管包容度、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服務水平,並明確要加強監管。
業內人士指出,“並購六條”發布以來,市場規模及活躍度從去年開始已經顯著提升。在政策支持與産業升級驅動下,一系列標誌性案例陸續落地,並購重組領域出現很多新變化。
數據顯示,“並購六條”發布以來,滬深兩市已披露資産重組超1400單,其中重大資産重組超160單。今年以來,已披露資産重組超600單,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資産重組約90單,是去年同期的3.3倍。單看4月份,日均披露上市公司資産重組19單、重大資産重組1單,市場熱度進一步上升。
隨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規模創新高。今年以來,已實施完成的重大資産重組交易金額超2000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1.6倍。
與此同時,不少典型案例得到了市場關注。例如,賽力斯作為“並購六條”後首單新能源汽車産業重組,從受理到註冊生效全過程用時3個月。賽力斯通過收購問界“超級工廠”,快速實現生産基地從租賃到持有的模式轉型,強化産業鏈自主可控。
折射資本市場發展新動向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並購重組市場的不斷升級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然。
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樞紐”,資本市場要在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引導更多資源聚焦産業整合與轉型升級等方面承擔更重要作用。
近日,吳清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説,進一步完善“並購六條”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圍繞産業邏輯“強身健體”、激發活力、提高質量,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以及風險抵禦能力。
透視並購重組市場的變化,新質生産力是關鍵詞。今年以來四成並購重組涉新質生産力領域,上市公司或標的所處行業為新質生産力領域的資産重組約250單,是去年同期的2倍。其中,重大資産重組超50單,是去年同期的4倍。
從資本市場板塊看,新質生産力的聚集地科創板,今年新增披露的重大資産重組數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並購六條”發布以來新增披露的重大資産重組數量已超過開板前五年的總和。
與此同時,並購重組正在成為暢通創新資本循環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近30家上市公司收購擬IPO資産,佔比約三成。擬IPO資産並購退出案例增多,也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多選擇。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部門在鼓勵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組辦法作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基本法”,優化後將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場各方信心、提升並購積極性,賦能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證監會在多措並舉活躍並購重組的同時,也將通過強監管規範市場秩序,推動高質量並購,切實防範忽悠式重組、囤殼炒殼等亂象,嚴厲打擊並購重組過程中存在的內幕交易、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