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場景加速上新 “AI+文旅”擦出新火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2 10:38: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應用場景加速上新 “AI+文旅”擦出新火花

字體:

  出行前,用DeepSeek做旅游攻略,實現AI個性化行程定制服務;在景區,輕輕掃碼即可擁有全天候、一對一的貼身導游;在博物館,能見識到AI構築的海底世界,與鯨“共舞”……

  隨着應用場景加速落地,AI與文旅不斷擦出新火花。

  記者了解到,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多個景區以及文旅企業正在加速轉型,布局和深耕智慧文旅新賽道。專家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將是AI重塑文旅産業格局的關鍵窗口期。

  AI定制旅行蔚然成風

  當前,AI正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出游“伴侶”。輸入旅行時間、預算、興趣愛好以及一些特殊要求,短短幾分鐘,一份由AI生成的詳細旅行計劃便擺在面前……今年“五一”假期,上海市民劉女士嘗試通過AI個性化行程定制服務,完成了期盼已久的雲南之旅。

  “以前每次旅游前,都要去各個&&查閱大量攻略,篩選心儀景點,還要不停查詢各種機票和酒店信息,太費神!”劉女士告訴記者,這次旅行,AI幫她解決了做攻略的大難題,還訂到了性價比高的機票和酒店,不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讓她真正享受到了旅行的樂趣。

  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選擇使用AI進行個性化行程定制。在小紅書等社交&&上,與“用DeepSeek做旅游攻略”“AI定制旅行”等話題相關的筆記已達到數十萬篇。

  不少旅游&&企業也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市場趨勢,並紛紛布局。

  今年4月,途牛旅游網自主研發的“AI助手小牛”旅游應用Agent正式上線,“AI助手小牛”結合旅行垂直應用場景與開源大模型,為用戶提供機票、酒店、火車票等産品的智能搜索、自動比價、個性推薦、打包預訂等一站式服務。以機票預訂需求為例,從用戶提出需求,到“AI助手小牛”完成搜索、比較、智能推薦,整個過程只需10秒。

  同月,飛豬推出AI産品“問一問”。産品包含行程助手、路線定制師、智慧交通顧問、酒店顧問、攻略達人、本地人導游、預算管理師、服務保障專員等多個專業助手。“問一問”支持多模態輸入,用戶既可用文字交互,也可用語音甚至以方言溝通;為用戶生成的也不只是一段枯燥的文字,而是集合了圖片、商品卡片和景點鏈結的旅行方案。

  飛豬“問一問”産品負責人劉洪敏透露,接下來“問一問”還會持續迭代升級,目前已有多項新功能在開發中。“我們的AI應用探索才剛剛起步,這一領域有無限的可能性。”

  在業內看來,旅行消費需求往往高度個性化,機票、酒店、門票、用車、本地游玩等各種服務相互組合,疊加抵離時刻、接駁、餐飲等條件,用戶面臨高昂的決策成本。在標準化的大眾旅行産品之外,個性化的旅行定制服務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價格昂貴。如今,在AI的加持下,大規模、批量化的定制游有望真正成為觸手可及的服務。

  行業智能化轉型提速

  從個性化行程定制到虛擬景區嚮導,從AR實景導航到沉浸式體驗……隨着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AI正在給文旅行業創新注入更多活力。

  在西安市大唐不夜城,AI虛擬人“唐小寶”能與游客社交互動,為其提供旅行服務;在甘肅省敦煌市莫高窟的“尋境敦煌”數字展廳,游客可以佩戴VR眼鏡,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特窟第285窟,零距離觀賞壁畫、360度探索洞窟細節;在陜西省圖書館高新分館,人們可以與藝術大師共同作畫,在屏幕前自主繪畫的圖案,幾秒之後便能生成莫奈同款筆觸色彩繪製的佳作。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AI+垂直行業應用成熟度矩陣分析中,文旅産業AI貢獻度位居服務業前列,AI應用的時空維度不斷拓展,從文化基因解碼到智能內容生産,都産出了顛覆傳統文旅生態場景的“爆款”産品,打破游客的常規體驗,刺激産生新的經濟消費增長點。

  記者了解到,近期,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多個景區紛紛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在智能交互、場景服務、伴游體驗等方面實現全面升級。與此同時,中旅國際、中青旅、嶺南控股等多個旅游企業也將AI廣泛應用於智能客服、虛擬導游等領域,推動文旅産業向智能化、個性化方向轉型升級。

  不久前,聯想集團與新華聯文旅、寒舍文旅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發布國內首個文旅行業智能體。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文旅行業智能體可與交通、安防等多個領域智能體協同響應,同時,依託聯想全棧混合AI解決方案及服務,實現政府監管、企業運營與游客體驗的全鏈條賦能,成為一站式智慧文旅第一入口。

  “當前文旅産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已突破技術疊加的初級階段,正在催生新型服務生態系統的重構。在需求端,AI驅動的個性化服務正在重塑游客決策模式;供給端的變革則更為深層,AI正在重構文旅産業的價值鏈結構。”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深度融合仍存瓶頸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智慧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指出,到2027年,智慧旅游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智慧旅游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智慧旅游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智慧旅游營銷成效更加明顯,智慧旅游優質産品供給更加豐富,智慧旅游服務和體驗更加便利舒適。

  “‘AI+文旅’前景廣闊,既能為游客提供個性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務,提升旅游體驗,也能助力文旅企業優化管理、精準營銷,提高運營效率,推動産業創新發展。”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朱克力認為,未來三到五年將是AI重塑文旅産業格局的關鍵窗口期。那些能率先完成組織能力基因改造、將AI技術沉澱為新型服務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定義行業新標準的先發優勢。

  不過受訪專家也&&,目前AI與文旅深度融合仍存在一些關鍵瓶頸。

  “首先是數據孤島問題,景區、交通、酒店等環節的數據標準不統一,難以形成完整的游客行為圖譜;其次是技術適配成本過高,中小文旅企業缺乏定制化開發能力,通用型解決方案往往水土不服;另外,既懂旅游運營規律又掌握AI技術特性的複合型人才團隊嚴重稀缺。這些問題疊加導致很多AI應用停留在演示階段,無法形成可持續的商業閉環。”朱克力説。

  對於文旅企業的布局,朱克力建議把握三個核心原則:一是技術滲透需與場景痛點深度咬合,避免為智能化而智能化;二是數據應用要建立動態治理機制,在游客隱私保護與商業價值挖掘間找到平衡點;三是生態構建要突破企業邊界,通過與科技公司、研究機構共建創新聯合體,分攤技術研發風險。

  “文旅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AI應用場景,避免盲目跟風。此外,還要關注用戶體驗,將AI技術與人性化服務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智慧文旅品牌。”洪勇説。

  專家普遍認為,對於“AI+文旅”這場變革的終極檢驗標準,不在於技術應用的炫酷程度,而在於是否真正創造了不可替代的游客價值,是否激活了文化傳承的創新表達。當AI賦能下的旅游體驗能讓游客在數字交互中觸摸到文化的真實脈搏,這樣的融合才算是真正抵達了産業升級的本質。(記者 班娟娟)

【糾錯】 【責任編輯: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