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匯濱江的西岸夢中心,800米濱江岸線與百餘家商鋪融為一體;南京東路步行街的百聯ZX創趣場裏,二次元愛好者為購買限量版手辦排起長隊;靜安嘉裏中心的哆啦A夢雕塑群前,“80後”與“10後”共同舉起手機打卡……在上海熱門街區,火熱的人潮、創新的業態、多元的場景,像一塊塊棱鏡折射出中國消費市場不斷演變的斑斕光譜。
近期,記者走訪上海多個熱門商業街區,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消費故事裏,解碼當前線下消費的發展趨勢與未來願景。
頂流商圈“變形記”
線下消費會有哪些創新方向,上海的熱門商業街區一定有着風向標意義。
“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早已不是以前的那條南京路。如今,這裡是二次元濃度爆表的“快樂星球”。白領吳曦和同事一邊在TOP TOY全球首家旗艦店裏挑選自己喜愛的三麗鷗盲盒,一邊在視覺感超強的店內自拍。數百米外的百聯ZX創趣場內,不少玻璃櫃裏陳列着限定手辦,展示架上的動漫聯名T恤已挂出“補貨中”的標牌。“這是今年以來第三次來掃貨。”“00後”消費者小蘇晃了晃手裏的《星穹鐵道》游戲痛包,“新角色的徽章必須‘all in’(全部獲得)。”
另一邊,被稱為“垂直劇院”的亞洲大廈,每到晚上十點,周邊就站滿了劇迷觀眾,等待音樂劇演員下班。由此向外展開的環人廣區域已成為音樂劇迷們心中的“宇宙中心”。
來到徐匯濱江,人們如同走進一片位於臨江水岸的“多巴胺叢林”。隨着上海花展如期而至,2024年投入運營的西岸夢中心的畫風也隨之轉變,Hello Kitty巨型花藝裝置將整個碼頭染成夢幻粉色、7米高的巨型米奇亮相西岸夢中心筒倉……
這個改建自昔日亞洲規模最大水泥廠,如今已成為上海“頂流”的熱門商圈,有着隨處可見的戶外座椅、寵物友好的商業氛圍、如公園般的松弛感……不僅集聚了運動、戶外、美食等多元化商業類別,還會不定期舉辦各種文旅潮流聯名快閃活動,令人目不暇接。“這裡不像商圈,倒像大型生活實驗場。”每逢周末,白領張斌總會帶着孩子和狗狗來此休閒半日,“這裡的每個轉角都可能遇到想象不到的商業形態。”
不止於西岸夢中心,“街區換膚術”正在上海的各大商業街區全年上演。位於長寧區的網紅愚園路,從2024年末啟動的“故事郵局”,到2025年春節期間變身“中國結森林”,最近又化身春日“藝術長廊”……幾乎每隔幾個月,游客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街景。其中一家名為“故事商店”的店舖更是將這一“變形記”玩到極致:平均每45天更換一次店長與主題,卻始終保持着100%的入駐率。
位於上海靜安,有着140多年歷史的張園,正在成為國際品牌“競技場”。張園西區自2022年底開放以來,累計引入30個高能級首店入駐,商業載體出租率已突破80%。不僅如此,張園還聯合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在西區及茂名北路限時步行街舉辦首發、首秀等高品質市場活動160余場,日均客流達到3萬人次以上,高峰時更是達到8萬人次。
同在南京西路商圈的靜安嘉裏中心,最近再次成為“網紅”。“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前不久在這裡搶灘登陸。經典動漫IP帶動線下火熱人氣,直接轉化為消費動能。展覽限定周邊快閃店開張即排起長龍。“很多周邊我看了都很喜歡,錯過這次可能就買不到了!”顧客李先生説。一位韓國游客告訴記者,自己是哆啦A夢的粉絲,“這次特地從韓國趕來看展,每次來上海都會覺得很幸福。”
今年以來,上海熱門街區消費活力不斷增強。多種商業創意形式“落地”城市街巷,不斷碰撞出消費新火花,吸引着來自國內外眾多消費者來此試“新”嘗“鮮”,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增長力。
消費的變化撲面而來
如此火熱的商業消費熱潮下,是一系列消費新變化的不斷涌現。這些撲面而來的“新”,正在上海熱門商業街區持續上演和迭代。
——新供給滿足市場好奇心。近年來,上海熱門街區成為“首發經濟”的熱力秀場。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上海舉辦各類品牌首發活動近3000場,新增首店1269家,包括全球及亞洲在內的高能級首店216家,同比增加28%,數量和質量穩居全國首位。
“看著這些新發、首發的産品,用上海話來説就是‘老稀奇’了,我們作為消費者,就想快點買回家。”消費者張小姐説。為了讓消費者最早“嘗鮮”,一處專用型保稅倉庫在張園落地。儘管面積僅220平方米,但可以讓國際品牌新品一站式完成保稅展示、驗貨和交易,為消費者帶來“今天看秀,明天提貨”的體驗。
——新需求折射消費人群迭代。今年4月初,年過六旬的吳老伯發了一條朋友圈:“陪孫女來南京路上MINISO LAND買玩具。早上8點半商店還沒開門,已經好多人在排隊了。年輕人不睡懶覺跑來買東西,是什麼玩具有這麼大的魅力?”
對此,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蔚深有感觸:“‘穀子經濟’引流效果超出預想。因為有大IP的活動,讓原本的淡季成為商場旺季,客流同比增長150%。”
艾媒諮詢CEO張毅發現,近年來,戶外運動、潮玩及二次元、寵物經濟、娛樂體驗等領域都展現出比較亮眼的市場表現,其背後是消費人群的代際更迭。“可以發現,與互聯網一同成長的泛‘Z世代’,如今已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在張毅看來,上海的消費形態多元豐富,尤其在近年來“文旅商體展”的融合聯動下,精彩紛呈的節展、演藝、文博活動聯動消費場景,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不僅貼合年輕消費群體的新興消費需求,也能同時滿足其他消費受眾的多元化訴求。
——新載體回應流行生活方式。“很多人説西岸夢中心是‘非標商業’的代表,但其實我們是在用商業形式打造一種現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GATE M西岸夢中心項目運營方相關負責人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指着臨街的兩個店舖,“這家黑膠唱片書店的隔壁是寵物産品商店,兩家店看似毫無關聯,但客群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關聯和重疊。”
不難發現,我國商業載體正經歷從“盒子”型商業到情境、街區體驗商業的轉變。“幾乎每一家品牌來到這裡,都想與黃浦江、與濱水開放空間産生‘化學反應’,給消費者和過往的市民游客不一樣的形象和體驗。”GATE M西岸夢中心項目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説,“比如消費者在運動商戶店內外試穿時,能隨時和窗外的黃浦江合拍出‘濱水大片’,這種獨特的體驗感和氛圍感對於消費者而言同樣重要。”
主打“超預期”的體驗感
作為中國消費市場的風向標,上海不僅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消費新場景和新模式的“試驗田”和“競技場”。
為提振消費,上海自今年以來已接連出招,從春節期間的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相繼&&,到“樂·上海”服務消費券發放,再到“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等覆蓋全年的消費重點活動排定……種種舉措為上海提振消費不斷注入新動能。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上海熱門街區之所以能夠成為消費新地標,得益於上海對消費趨勢變化的敏銳捕捉。“在當下,電商消費火熱,線下門店想要吸引消費者到店消費,就需要在線下空間提供更多真實可觸的場景感和情緒價值。”張毅説,在上海的商業街區內,人們能夠獲得“超預期”的體驗感,激發消費者探店慾望,促進消費活力。
這種對體驗感的追求也是許多商業經營者的共識。“我們沒有從一條純粹的商業街角度去打造愚園路,而是希望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讓來到愚園路的人、住在愚園路的人,能獲得精神層面的愉悅感。”上海創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傑説,愚園路很少有連鎖品牌,也幾乎沒有奢侈品品牌,但多的是具有生活氣息的小店和具有藝術韻味的商業,讓人們願意在這些空間裏坐下來曬曬太陽、“透透氣”。
也正因此,上海將各大首發首展、潮流快閃、體育賽事、文旅活動紛紛落地熱門商圈,不斷豐富線下商業的沉浸感、體驗感,持續激活商業體的公共屬性。
多項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上海線下消費正不斷升溫。紅餐大數據顯示,2025年3月全國餐飲行業景氣指數創下近6個月以來的最高值。其中上海餐飲行業景氣指數上升幅度最大,環比增長率高達65.3%。
得益於便利的入境政策,上海線下熱門街區不斷釋放“吸引力”,成為國際游客重要消費地之一。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統計,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游客670.59萬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10.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如今,上海的不少街區和建築,成了韓國、泰國等國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3月26日,商務部制定發布《關於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支持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
“未來,我們計劃從熱門商圈的國際化消費服務入手,比如豐富國際游客的支付便利、涉外行李寄存服務、消費場景中的外文標識等細節,更好服務國際消費者,歡迎外國游客來了再來。”徐匯區商務委主任楊曉潔説。
“目前,南京路的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已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中英日韓導覽手冊、英語接待、手語服務等20多項個性化的服務項目。”黃浦區商務委副主任項覺説,後續還將進一步營造近悅遠來的國際友好消費環境。(記者 楊金志 程思琪 王辰陽 郭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