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靖江:長江煤港逐“綠”忙-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23 17:06:48
來源:新華網

江蘇靖江:長江煤港逐“綠”忙

字體:

  新華社南京4月23日電 題:江蘇靖江:長江煤港逐“綠”忙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江風拂面,水波蕩漾。走進江蘇省靖江市的深國際靖江港智慧物流港區,一艘滿載6萬噸煤炭的貨輪正開展過駁作業,與記者想象中煤灰漫天的碼頭不同,這裡的作業現場很乾淨——卸船機巨臂精準抓取,煤炭通過全封閉廊道輸送,最終被“吞”進巨型白色料倉,整個過程不見粉塵飛揚,也無嘈雜噪音。

  靖江襟江近海、三面環江,處於長江“黃金水道”甲乙級航道交匯地。作為長江幹線泊位等級最高的散貨港口之一,靖江港建有2個10萬噸級長江幹線碼頭、5個5000噸級內港池散貨泊位,是長江岸線超大規模的煤炭港口,年吞吐能力超4500萬噸。

  “剛搬來時,擔心有個煤炭碼頭環境會不好。後來發現多慮了!”住在港口附近小區的居民錢清和家人來碼頭散步,不時拿出相機拍拍江景。“路邊都看不到煤灰,只有風景!”他笑着説。

  這份“潔凈”來之不易。記者在碼頭核心區看到,長達600米的封閉式輸送帶將煤炭直接從船艙運至料倉,倉內霧炮織就水霧屏障,熱成像儀時刻追蹤物料動態,粉塵濃度檢測儀實時預警,構成一道立體防塵網。

  “傳統煤港靠卡車運輸、露天堆存,污染治理像‘打補丁’,我們從設計源頭就‘鎖住’粉塵。”靖江港港口負責人梁濤指着3座巨型白色大棚説,這些連跨式鋼結構料倉如同“生態盾牌”,助力港口打造全流程、封閉式、智能化的煤炭運轉“綠色通道”。

  科技賦能讓綠色防線更智慧。在港口的智能遠程操控中心,大屏上以數字孿生技術構建的虛擬港口實時運轉,揚塵監測數據、設備運行狀態、堆場三維模型一覽無余。操作員輕點鼠標,鬥輪機劃出最優取料路徑,激光盤煤系統迅速完成料倉無死角掃描。“港口能實現24小時智能調度,比如一艘4.9萬噸的貨輪,卸貨時間能比傳統流程快10個小時。”梁濤説。

  綠色創新的腳步不止於此,記者抬頭看到巨型料倉頂部鋪滿了光伏板,在陽光下儼然一片“藍色海洋”。“這是我們與靖江港共建的江蘇省內港口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有11個標準足球場大。”國網靖江市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負責人高林燕説。

  據高林燕介紹,靖江港光伏電站項目近期成功並網,面積達8萬平方米,裝機容量9.38兆瓦,年均發電量可達1200萬千瓦時,每年能減少碳排放超9000噸。光伏系統還與港口岸電接駁系統等無縫銜接,有力助推港口綠色升級。

  “靖江港堅持錨定‘近零碳’目標打造綠色港口,從‘資源驅動’持續轉向‘創新驅動’。”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説,岸線碼頭是發展沿江産業寶貴資源,如今這座“綠港”的示範效應日益顯現,正帶動更多沿江港口向“新”逐“綠”。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