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月21日從央行官網獲悉,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加大金融支持“走出去”企業和“一帶一路”建設力度。
《行動方案》着眼於更好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對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在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和展業流程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支持銀行落實外匯展業管理辦法,實施外匯業務流程優化和系統再造,對企業進行外匯合規風險等級分級並提供差異化、便利化金融服務。支持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試點銀行在滬分行按新規定開展業務,支持更多在滬銀行參與。
《行動方案》還明確,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跨境清算公司增強與金融機構協同聯動,共同提升對“走出去”企業的服務水平。推動更多銀行加入CIPS,持續擴大CIPS網絡覆蓋範圍。加強CIPS建設,完善系統功能,研究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為人民幣計價的全球貿易、航運及投融資提供安全高效的結算清算服務。
此外,《行動方案》還提到,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開展貿易再融資業務等。
近年來,我國在金融領域開放方面持續發力。截至目前,我國已陸續推出超過50條金融業自主開放措施,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外資市場准入限制。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意見,從允許外資金融機構開展新金融服務、優化審批時間、支持跨境金融服務購買等6個方面提出了20條政策措施,在上海、廣東等地先行先試,推動金融制度型開放邁向新高度。
“近年來,我國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准入,擴大跨境投融資渠道,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外資金融機構加快進入中國市場,金融對外開放速度大大加快,不斷邁向更高水平。”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未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還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我國將持續吸引境外金融機構加快進入、深度參與;繼續提高金融市場開放和准入便利程度,持續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持續增強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據了解,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行動方案》各項舉措落實落地,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記者 向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