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4月22日電(記者龔聯康)清晨的大別山霧氣氤氳,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平湖鄉的山坡上,一群毛色烏亮的黑山羊正悠閒地啃食青草。記者見到養殖戶胡少元時,他正拿着細木棍將落單的山羊驅離公路。
黑山羊在山坡上散步吃草。新華社發
“只要天氣好,這些羊每天至少散步5公里,肉質緊實,很健康。”胡少元説,他早年曾在外打工,看到家鄉的黑山羊養殖有市場潛力,便在駐村幹部和農業部門的幫助下,回到家鄉一心學養羊。經過多年經營,他已建起現場化的養殖工廠,年收益突破50萬元。
羅田縣位於大別山南麓,境內九成以上是山地,森林覆蓋率超70%,板栗林與草坡交錯分佈的自然環境為黑山羊提供了天然牧場。過去,這裡的村民也零星散養黑山羊,但不成氣候;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大別山黑山羊産業已成為羅田的“綠色名片”,常年存欄量突破20萬隻,綜合産值近10億元。
不是羊牛養殖的主産區,大別山黑山羊産業緣何能做大?早在2008年,就有農業專家論證,大別山的荒山和冬閒田可承載300萬隻黑山羊的生態養殖工作。
走進位於羅田縣三里畈鎮黑山羊養殖基地,31棟現代化羊舍依山而建,屋頂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着藍光。經過一番消毒,工作人員領着記者鑽進一間羊舍,只見數十隻黑山羊被分欄圈養,每只都頭戴記錄生長信息的黃色耳標,羊舍內風扇、噴霧管等散熱設施一應俱全。
養殖基地裏存欄的黑山羊。新華社記者 龔聯康 攝
“以前的黑山羊有點像‘雜牌軍’,大小不一,賣相不好。現在有了産業園,羊只體形的標準化、肉質的安全性提升很多。”基地負責人劉曉林介紹,目前基地投用1年多,從養殖戶那裏收購來的10萬隻黑山羊,在這裡集中育肥,電力部門幫助建設的智慧管理系統,實時監控溫度、濕度及羊群健康,實現低碳高效養殖。
為實現養殖過程綠色無污染,基地推行“五統一”標準:統一供應良種、防疫消毒、欄圈建設、技術服務和肉羊回收。在標準化羊舍裏,羊尿經化糞池處理後直送農田,羊糞通過自動扒糞板收集,成為沼氣原料和有機肥,廢棄物實現循環利用。
綠色養殖讓大別山黑山羊名氣越來越大。2023年10月,在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之下,盒馬(中國)有限公司與羅田縣簽訂鄉村振興框架合作協議,宣布在羅田打造“盒馬羊”産業園,幫助大別山黑山羊建立從養殖到加工的全綠色産業鏈。
養殖基地的羊舍屋頂鋪滿了光伏板。新華社發
有了“綠色生態”作標籤,大別山黑山羊更受市場歡迎,身價也倍增。“過去一隻羊只能賣1000多元,如今走進大型超市,被製成鮮切、烤串、羊排等53款産品,總價值升至5000元以上。”羅田縣縣長周黎算了一筆賬:截至2024年底,羅田縣大別山黑山羊加工産值同比翻5倍,養殖戶戶均增收超2000元。
周黎説,接下來羅田還將借鑒黑山羊産業的綠色生態模式,將大別山的鮮天麻、板栗、甜柿等打造成農産品矩陣,推廣給全國消費者,帶動更多農民共享綠色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