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在前沿賽道,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的初創型民企,在全球創新舞&嶄露頭角;在製造業領域,一些民企在航空製造領域獨樹一幟;在萬億級産業集群中,民營龍頭企業引領上下游串珠成鏈……
民營經濟是浙江的“金名片”。2024年,浙江民營經濟總量佔全省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67.4%;浙江106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連續26年居全國首位。
打頭陣,作示範。在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大文章中,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新圖景裏,浙江民營企業奮筆疾書,奮楫搏浪。
自主創新“找場景”“轉賽道”
創新,是浙江撬動新質生産力的“支點”,也是眾多民營企業蓬勃向上的源動力。截至2024年末,浙江715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佔比逾八成。這些民企不僅在創新研發上舍得投入,更善於以發展的眼光來鍛造企業的活力與韌性。
——前沿賽道創新深度求索,用“錘子”找“釘子”。
走進杭州“六小龍”之一的群核科技,一台舉着“手臂”的輪式機器人正在虛擬空間中四處摸索。群核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黃曉煌説,公司始終追求更極致的GPU(圖形處理器)通用技術,用技術的“錘子”尋找市場的“釘子”,公司近年來研發投入佔比近50%。
DeepSeek、阿里通義千問、群核科技“霸榜”全球開源模型榜單前三,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機器人頻頻出圈……350.53萬戶浙江民企隊列中,越來越多的初創民企由“跟跑”向“領跑”進化。
雲深處科技展示的機器人
——製造業升級向“高”登攀,用“堅持”謀“突破”。
2024年底,浙江西子航空製造有限公司成功承攬C919中機身項目,成為中國商飛C919全國三家供應商中唯一一家民營企業。中機身的核心結構包含8000多個零件和12萬個標準件,重達3噸,其製造精度直接影響到飛機的整體性能。自2009年以來,西子航空累計投入超10億元,攜手高校、科研院所從零起步,建立了完備的航空零部件製造體系。
公司創始人王水福説:“高端製造很辛苦,但高端路上不擁堵。”
西子航空車間場景
——聯動創新無縫對接,用“融合”提“速度”。
近日,甬江實驗室“熱場材料創新中心”成功突破了碳化硅涂層原子級材料製備技術並實現量産,該産品由“科研&&+創新企業”聯手攻克。在寧波,不少實驗室與當地企業達成合作,陸續在石墨烯材料、磁性材料等領域攻克了50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近年來,之江實驗室、良渚實驗室等高能級科創&&加速聯動企業,讓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跑出從“實驗室”到“生産線”的融合接力賽。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看來,時代正賦予浙商新的內涵,“民營企業正在用科技創新的邏輯來推動經濟發展。”
“做深做透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大文章,要抓牢企業主體這一融合的關鍵。”浙江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浙江將完善科技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實施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三年行動,推動企業主導的産學研融通創新,讓企業真正成為“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
鏈主引領“聚産業”“興生態”
位於杭州市蕭山區的吉利汽車新能源整車製造基地內,每9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車下線。作為浙江“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的鏈主企業之一,吉利以“超級智能母工廠”為核心,帶動周邊數百家汽車零配件企業落地生根,形成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産業鏈。
一家浙江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智能化工廠
2024年,浙江省萬億級集群累計達5個,“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實現規上營收9.19萬億元,佔規上工業比重達78.3%。2024年,浙江省734個集群製造業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830.8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19.7%。
從塊狀經濟到産業集群,浙江産業版圖不斷提級增能。
在溫州樂清,超1.4萬家電氣企業星羅棋佈,彼此緊密協作,形成了高達85%以上的本地配套化率。生産一個電氣産品,在樂清範圍內就能找全配件。每一種配件都可在樂清找到多家優質供應商,且方圓不超過50公里。當地龍頭民企正泰集團憑藉和本地零部件供應商的採購,僅運輸成本每年就可節約超千萬元。
“鏈主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是浙江産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浙江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説。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浙江“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達3.5%,高出規上工業0.3個百分點,其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機器人與數控機床、智能物聯等新質生産力領域研發比重超5%。
4月9日,浙江全省2025年二季度重大項目開工,54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281億元,為經濟大省挑大梁提供堅實支撐。其中産業類項目35個,總投資1306億元。
“隨着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新興産業的培育壯大和未來産業的前瞻布局,浙江將在更多領域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産業集群。”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蘭建平説。
托舉共富“探路徑”“作示範”
4月初,謝徑安·傳化農創村內壟上新綠,桃枝疊粉。
2023年,傳化集團和杭州蕭山區政府以“政企村農”合力推進鄉村振興,將謝家、徑游、安山三個村組合,得名“謝徑安”。自啟動建設以來,這片“試驗田”吸引了一批科學家、農創客相繼落戶,鄉村活力蓬勃涌現,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共富路徑,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模式。
“發揮民營企業的優勢,我們堅持科技立村、産業立村,‘謝徑安·傳化農創村’的實踐抓住了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形成了鄉村特色産業,讓農業更好地‘牽手’新質生産力。”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説。
能就業、有風景、富口袋,是綠水青山應有的模樣。位於浙蘇皖三省交界的新川村,曾是一個交通閉塞、資源匱乏的小山村。後來,村裏辦了不少企業,老百姓腰包鼓了,但生態環境變差了。2003年,浙江省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新川村決定走“生態立村、生態富民”的道路。
新川村黨委書記、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説:“我們一隻腳踩‘剎車’,關停了十多家落後的石礦和高能耗企業,另一隻腳踩綠色‘油門’,通過天能和新川的村企共建,引導村裏的企業融入新能源産業鏈。同時,鼓勵農民發展休閒旅游、觀光民宿,3000多人的村子辦起了80家企業,村裏的‘強村公司’年銷售收入將近一個億,村集體收入也有800余萬元。”
近年來,吉利集團、正泰集團等浙江龍頭民企走進山區縣、海島縣,以創新實踐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探索出科技興農、生態富民等共富路徑。2024年,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83。
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加快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做強中心鎮培育重點村……2025年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關鍵之年,浙江創造性提出建強“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的戰略構想,明確制定了4個循序漸進的階段性目標,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範。
“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就像一顆石子擲入平靜的水面,一圈一圈的漣漪擴散開來,最終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參與到創新創業創富的大軍,並因此更多地分享了‘做大蛋糕’的收益。”浙江省政府諮詢委特邀委員劉亭研究員説。
之江潮涌謀“新”局。以創新為驅動,以人才為基石,浙江以民營經濟為強勁引擎,共繪城鄉共富新圖景,以科技創新塑新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浙江樣板”。(上海證券報記者 楊燁 譚鎔 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