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風浪中的定力、動力、磁力——世界從中國經濟首季報感知信心與力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4/18 13:45:05
來源:新華網

共話中國經濟新機遇|風浪中的定力、動力、磁力——世界從中國經濟首季報感知信心與力量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風浪中的定力、動力、磁力——世界從中國經濟首季報感知信心與力量

  新華社記者杜靜

  中國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5.4%,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在國際環境變亂交織、不利影響加深的背景下,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彰顯中國經濟強大定力與澎湃動力。中國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信心與力量,也堅定了各國企業與中國共享機遇、共贏未來的決心。

  彰顯中國經濟韌性與應對世界變局的定力

  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

  2025年1月30日,游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上排隊購買美食。新華社記者王建威攝

  受訪國際人士普遍認可這份成績單,認為中國經濟不懼風雨、迎難而上,展現出強大抗壓能力。

  德中經濟、教育和文化協會主席貝恩德·艾因邁爾&&,當前貿易摩擦頻發、全球經濟承壓背景下,中國經濟在複雜環境中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勢頭,這種穩定性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全球公共産品,有助於對衝全球市場不確定性。

  在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馬科斯·皮雷斯看來,中國保持經濟穩定性和政策可預期性,為世界經濟注入一針強心劑,成為應對全球動蕩的重要力量。

  智利基督教人文大學國際關係和政治學學者安德烈斯·安古洛説,考慮到中國經濟體量和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一季度增速超出外界預期,“令人矚目”,反映中國經濟基本面進一步穩固。

  中國國內消費的亮眼表現受到國際人士高度關注。阿根廷經濟學家哈維爾·阿德爾方&&,中國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愈發凸顯,在面對不利外部環境時顯現出更強韌性。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約翰·布賴森説:“中國經濟正朝着更均衡的方向發展,其中一個重要變化就是內需提振。”

  中國經濟發展韌性的背後,離不開政策保駕護航。泰國正大管理學院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主任湯之敏説,這得益於去年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等五個方面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實施,以及今年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一季度經濟數據彰顯中國經濟韌性與應對世界變局的定力。”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隨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以及促進消費政策的實施,消費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重要動力

  中國經濟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進”的步伐更加穩健,創新引領作用持續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創新動力不斷增強;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個百分點,綠色發展紮實推進。

  2025年1月10日,科研人員在廣東東莞阿秒科學中心實驗室調試應用於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的高性能激光器。新華社記者金立旺攝

  新加坡華僑銀行亞洲地區研究與策略主管謝棟銘&&,高技術製造業成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中國工業正朝着高端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副教授張越説,中國正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以紮實步伐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科特迪瓦經濟學者、發展問題專家亞歷西克斯·比赫看來,在全球化和數字化背景下,科技創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動力。

  中國對高技術領域的持續投入,令不少觀察人士印象深刻。一季度,中國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長6.5%,其中,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4.4%、30.3%、28.5%、26.1%。

  烏茲別克斯坦政治觀察家哈利洛夫認為,中國持續推動科技創新,不斷加大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投入,取得積極成果。

  宇樹機器人驚艷“亮相”、深度求索(DeepSeek)掀起“科技風暴”……今年以來,一項項高水平創新成果讓世界進一步感受到中國科創的巨大能量。

  “中國科技成就反映出新增長點的形成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梁國勇説。

  高水平對外開放成吸引外商投資興業磁力

  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高質量發展和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不斷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政策可預期性,讓中國市場磁力十足,持續成為興業展業的熱土、合作共贏的舞&。

  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開放與互聯互通,區域一體化的未來”分論壇。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湯之敏説,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自身發展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為東盟及世界提供了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和增長機遇。

  “非洲國家高度關注中國經濟走勢。”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經濟學教授漢弗萊·莫西説,中國不僅是非洲國家主要的貿易夥伴,更是基礎設施、農業現代化與數字經濟等領域的重要合作方。中國經濟今年實現良好開局,意味着更多互利機遇將延續。

  近期,消博會、廣交會接連舉辦,中國迎接八方來客,與全球共享市場機遇,同各國共促自由貿易,實現互利共贏。中國被眾多跨國企業視為 “不可錯過的投資機遇”,“到中國去”成為越來越多跨國企業的共識。

  英國奢侈品牌博柏利已連續五年參加消博會。博柏利大中華區總裁張允馨&&,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為企業提供了穩定、開放的市場環境,“讓我們能夠更加放心地在中國市場長期投資和發展”。

  英國商會貿易政策負責人威廉·貝恩&&,中國的市場潛力和確定性為英國企業提供了值得信賴的增長路徑,正吸引英國企業加大投入。

  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顧問阿布·貝克爾·迪卜説,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科技創新領域的蓬勃發展以及擴大開放的堅定承諾,為跨國企業在華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外資持續涌入凸顯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從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到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全球化逆流,中國經濟一次又一次在風浪中強健筋骨、壯實體魄。未來,中國將繼續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更強信心和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