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4月16日發布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318758億元,同比增長5.4%。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沉着應變、綜合施策,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沒有改變。
起步平穩 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1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説,一季度,隨着各項宏觀政策繼續發力顯效,國民經濟起步平穩、開局良好,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觀察經濟運行穩不穩,主要看四大宏觀指標,即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狀況。
從經濟增長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延續了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
2025年2月26日在吉利汽車陜西寶雞製造基地焊裝廠拍攝的自動化焊接線。新華社記者 鄒競一 攝
從就業和物價看,同期,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其中,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3%,保持溫和上漲。
再看國際收支。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407億美元,比上月末增加134億美元,連續16個月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從生産端和需求端觀察,經濟增長穩中有升的態勢明顯。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加快0.7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比上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個百分點。
社會預期持續改善,市場活力和信心有所增強。一季度,民間投資由上年全年下降轉為同比增長0.4%。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5,較去年四季度上升0.5點。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擴張。
2025年3月21日,滿載貨物的X8489次中歐班列在西安國際港站準備發車。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變亂交織,不利影響加深,國內結構調整陣痛仍在釋放,不少企業經營比較困難。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攻堅克難,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彰顯了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潛力。”盛來運説。
中國經濟發展韌性的背後,離不開政策的保駕護航。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下,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6.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3%,傢具類增長18.1%,僅這四項就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提速,帶動了到位資金的改善和項目的推進。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量接近1萬億元,固定資産投資本年實際到位資金同比增長3.7%,去年全年為下降2.3%。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快速升溫,世界經濟秩序受到重創,國內結構轉型任務仍然比較繁重。”盛來運説,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付出更加艱巨的努力。
向新向好 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細看首季成績單,中國經濟在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同時,“進”的步伐更加穩健,創新引領作用持續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培育壯大。
“從統計數據情況來看,‘五個維度’反映出今年一季度新質生産力加快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繼續取得新成效。”盛來運説。
2025年3月26日,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的一款正在行走的宇樹G1機器人吸引人們拍照留影。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創新持續推進。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一批先進技術的推出和應用,帶動了高技術産業發展。一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3%,創新動力不斷增強。
協調發展持續改善。一季度,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3.7%,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的佔比達15.7%,提高0.5個百分點,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趨勢明顯。
高水平開放繼續推進。目前,我國已與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貿易夥伴。今年一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7.2%,貨物進出口額佔全部進出口額比重超過50%,多元化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2025年1月9日在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的長安汽車數智工廠總裝車間拍攝的即將下線的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紮實推進。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産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一季度,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1.5個百分點。
民生改善和安全發展繼續取得新進展。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能源保供有力有效,化解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房地産等風險的政策積極有效,安全發展得到加強。
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奮楫向前、向“新”求“質”,立足國內大市場、做強國內大循環——
宇樹機器人驚艷“亮相”、DeepSeek引領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潮流……今年以來,高水平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教融匯、産教融合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最新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4》顯示,我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居世界第10位。
2025年3月19日,游客在西安開元商城觀景&&上拍照游玩(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中國的創新正不斷給世界帶來驚喜。”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博樂仁在上個月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時説,面對增長從何而來的難題,中國已經給出了答案:以高技術、高效能,追求高質量的增長。
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到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創新”已經成為全球工商界代表觀察中國的共同話題。
脫口秀、演唱會、舞&劇持續升溫,急救培訓、AI課程、廚藝縫紉等“夜校”成上班族新寵,“賞花+”新業態不斷上新,各類新品首發首秀精彩紛呈……今年以來,消費新動能持續釋放。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12.5萬億元,消費在政策的推動下持續改善。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都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變化的不確定性。”盛來運説。
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
美加徵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中國能否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速預期目標?
“從短期來看,美國加徵高額關稅會對我國經濟和外貿帶來一定壓力,但是改變不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盛來運説,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力大,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
隨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持續推進,原來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發展模式發生了改變,依靠內需和創新驅動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過去五年,三大需求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80%。2024年,以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三新”經濟增加值佔我國GDP的比重約為18%。
2025年3月20日晚,上海圖書館青年夜校的學員們在學習“中醫科學調整辦公室的職業病”課程。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首季中國經濟成績單上一組組數字,凸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潛力——
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貿易保護主義加劇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因素較多的情況下,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
一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增速高0.4個百分點。與消費結構升級相關的消費增長更快,保持兩位數增長。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5.4%,佔全部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43.4%,比去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
“中國有14億多人口,市場規模巨大,現在人均GDP超過1.3萬美元,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關鍵階段,市場成長性好,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空間都非常大,將支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盛來運説。
面對嚴峻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與各方做大互利共贏蛋糕,為全球經濟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
從《關於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到《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文件接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攻堅,為中國經濟打開新空間。
消博會、廣交會接連舉辦,中國張開雙臂迎接八方來客,與全球共享市場機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同各國共同促進自由貿易,實現互利共贏。
2025年3月28日,天津市北辰區舉辦消費品以舊換新惠民服務活動,居民在現場選購家電。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
“針對當前的外部變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充分預判,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及時推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盛來運説,從一季度來看,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對推動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階段,會根據外部形勢的變化及時推出增量政策,豐富的政策“工具箱”是應對外部衝擊和挑戰的保障。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應對有經驗、政策有保障、制度有優勢、市場有潛力、企業有活力,堅韌不拔的中國經濟,必將在風雨後更加茁壯。
文字記者:潘潔、王雨蕭、張曉潔
海報設計:徐菁
視頻記者:張南琦
統籌:徐曼、劉羊旸、逯陽、李逾男、邱星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