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丨海腸海蠣子上新!帶你看“海上春耕”忙-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21 22:12:42
來源:新華網

一年之計丨海腸海蠣子上新!帶你看“海上春耕”忙

字體:

  新華社濟南3月21日電(記者邵琨)春日下午,黃渤海交匯處的海霧漸漸散開,海面在陽光下泛起陣陣金波。在山東省煙&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樂園村的漁港碼頭,記者和漁民欒建國一起乘船趕往海上的牡蠣養殖區。

  十幾分鐘後,整齊的浮漂和遠處島嶼、漁船構成的“海上牧場”映入眼簾。到達作業地點,欒建國和同伴一起,將水中的養殖籠吊到船上,仔細查看牡蠣生長情況。

 樂園村漁民在海上查看牡蠣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欒建國打開一個牡蠣,放入口中。“很鮮美,長勢不錯。”他説。

  樂園村是傳統漁村,過去各家各戶在近海分散養殖,管理方式粗放,影響了海洋環境。2019年,村裏成立牡蠣養殖合作社,將養殖場遷到了離岸更遠的海域,牡蠣産量品質提高了,當地的海洋生態環境也變好了。

  欒建國説:“村裏養殖面積4000多畝,現在正是快收穫的時候,我們來看看浮漂、養殖籠有沒有損壞,希望今年能有一個好收成。”

 樂園村養殖牡蠣用的浮漂。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隨着天氣轉暖,海水溫度逐漸升高,山東沿海漁民搶抓農時,開展“海上春耕”,沿海漁村一派繁忙景象。

  在煙&市牟平區大窯街道蛤堆後村的海岸邊,拖拉機正將作業回來的漁船拖上岸。旁邊的一處遮陽棚下,煙&蛤堆後水産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幾名社員正在分揀剛捕撈上來的海腸。

  一名社員拿起一根海腸告訴記者:“很快就會被收走,可以製作海腸撈飯、海腸炒韭菜等菜肴,很受歡迎。這一根根小海腸其貌不揚,可給村裏帶來不少收益。”

 煙&蛤堆後水産品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在分揀海腸。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蛤堆後村人多地少,但海洋資源豐富。2019年,煙&蛤堆後水産品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村兩委成員多次赴外地養殖先進地區學習,還邀請專家實地考察,發現蛤堆後村近灘的水質、鹽度等條件符合海腸生長要求,且海腸養殖風險小,市場前景廣闊,最終選定養殖海腸作為合作社的主打項目。

  大窯街道為合作社爭取到近600萬元的上級資金支持,幫助合作社建設海腸育苗基地;針對海腸養殖基地溫控設備對穩定供電的高要求,國網煙&市牟平區供電公司對老化線路進行了升級改造;省裏來的工作組還組織海腸養殖育苗方面的專家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

  蛤堆後村漁民在海中作業。新華社記者 邵琨 攝

  目前,蛤堆後村120個海腸育苗池已全部啟用,年出苗量近2萬斤。海腸養殖已成為蛤堆後村的一大特色産業,養殖面積1000余畝,海腸投苗滿兩年後的盛産期畝産可達600斤,每畝可盈利2萬元。

  為了提高綜合效益,蛤堆後村海腸養殖基地還採取底播混養的方式,投入竹蟶苗和海腸一起養殖。“這兩種海産品互不干擾,海水條件也很適合它們生長。”蛤堆後村黨委委員姜克順説。

  説話間,記者先前見到的那艘上岸漁船又回到海裏繼續作業。姜克順説:“它這是把沒長大的海腸和竹蟶又送回海裏了,讓它們繼續生長。很快就起風了,再捕撈兩次就要停工,我們要趕在12點前完成作業。”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