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
始創於1669年
即清康熙八年
由樂顯揚在北京創建
至今已有355年的悠久歷史
自1723年開始
同仁堂為清宮供禦藥
形成一套嚴格的質量監督體系
2月25日,顧客走進北京同仁堂大柵欄店。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這是同仁堂博物館內復原的清代同仁堂供奉禦藥的場景模擬(2008年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2月25日,醫師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商業區的同仁堂醫館內的中藥藥房為患者配藥。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25日,工作人員在北京前門大柵欄商業區的同仁堂藥店內的中藥保健品櫃&忙碌。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06年
同仁堂被商務部認定為
首批“中華老字號”
同年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入選首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這是同仁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針灸銅人(2008年3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觀眾在參觀同仁堂博物館內的藥櫃(2007年4月9日攝)。新華社發
2月25日,顧客在北京同仁堂大柵欄店購買中藥。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首屆北京中醫藥文化博覽會上拍攝的“同仁堂”集團展&(2011年12月10日攝)。新華社發
截至2024年12月24日
同仁堂集團擁有
同仁堂中醫藥文化
傳統中藥材炮製技藝
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
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和一批市級、區級“非遺”項目
2月25日,中醫專家郝鵬(左)在位於北京前門大柵欄商業區的同仁堂醫館為患者針灸。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2月23日,同仁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項目成員、中藥炮製技藝首席技師呂建媛在展示傳統中藥材炒制技藝。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23日,同仁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大興分廠的技術人員在篩選藥材。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23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藥材鑒別首席技師郭朝暉在檢驗中藥材原材料。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這是在山東濟南建聯中藥店銷售的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2011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李寧
1980年出生於北京
從小因為受到家庭的熏陶
對中醫藥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1999年
她一畢業就進入了同仁堂工作
一直從事中藥泛丸的製作
至今已經過去了25年
“從事這個工作雖然枯燥
但是治病救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李寧説
2月25日,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亦莊分廠技師李寧在展示手工搖制西黃丸流程。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25日,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亦莊分廠技師李寧(右)在給徒弟講解中藥材知識。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同仁堂西黃丸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在臨床上用於治療腫瘤和癌症
其傳統製作技藝傳承至今
已經有154年的歷史
是市級“非遺”項目
隨着市場需求增加
傳統的手工製作産量不足
2月25日,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亦莊分廠的技師李寧在展示使用傳統技法製作西黃丸。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李寧帶領團隊
將傳統制藥技藝
與現代化制藥設備相結合
推動手工制丸向機制丸轉化
面對難題
李寧和團隊成員
反復地研究和測試
通過精確計算藥粉數量
以及低溫流動的乾燥方式
等革新舉措
有效解決了藥粉板結
和半成品藥丸粘連的問題
不僅大幅度提升了西黃丸成品率
還將生産周期縮短到5天左右
大幅度提升了西黃丸産能
2月25日,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亦莊分廠技師李寧在檢查手工搖制的西黃丸 。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25日,制藥技師在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分廠的中藥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8日,制藥技師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分廠中藥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月25日,制藥技師在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分廠的西黃丸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2015年
以李寧名字命名的
首席技師工作室掛牌成立
李寧也帶起了徒弟
“如今能夠真正靜下心來
學手藝的年輕人太少了”
李寧説
“因此我很珍惜我的徒弟”
在她看來
雖然隨着企業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
機械化逐漸替代手工
但是對於藥品質量的把控
在任何時候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2月25日,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亦莊分廠技師李寧(左)在給徒弟傳授中藥選材知識。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2月25日,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亦莊分廠技師李寧(左)在給徒弟講述同仁堂制藥歷史。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如今
“家喻戶曉”的老字號
北京同仁堂
已經華麗轉身
形成了以制藥工業為核心
集商業零售、健康養生
醫療養老、國際藥業
為一體的現代企業
並不斷改革創新
為自己注入“青春密碼”
這是2月25日拍攝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內的中藥房。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2月25日,制藥技師在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分廠的中藥生産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知嘛健康”
是同仁堂這兩年着力打造的
新零售品牌
融合了時代創新的元素
展現出了
“健康新玩法、科技驅動世界”的理念
2月25日,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內的員工在配製中草藥草本飲品。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這是2月25日拍攝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內現代風格的裝飾。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2月25日,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內的員工在配製中草藥草本飲品。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這是2月25日拍攝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內現代風格的裝飾。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這是2月25日拍攝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京正大店內員工們用中草藥製作的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朱唯希 攝
為了提升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
從“中國的同仁堂”
向“世界的同仁堂”跨越
同仁堂目前
已在境外26個國家地區開設140多家
零售終端、中醫診所
養生中心、醫療中心和文化中心
並已累計為境外民眾
提供中醫藥診療服務
3000多萬人次
這是2015年12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北京同仁堂瑞典有限公司旗下終端門店開業。新華社發
一名婦女路過澳大利亞悉尼街頭的一家同仁堂藥店(2020年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一名藥劑師在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同仁堂藥店內工作(2020年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在貝爾格萊德“北京日”啟動儀式上,貝爾格萊德市民在體驗北京同仁堂醫師的按摩(2017年9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慧娟 攝
在瑞士日內瓦,一名男子經過位於市中心的北京同仁堂門店(2018年10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