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的發展方向,是提升設備對真實世界的感知、推理、執行與預測能力。”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科CEO賀晗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今年全國兩會,他圍繞促進具身智能技術發展、完善算力布局等方向建言獻策。
當前,具身智能技術正處於從實驗室研發向規模化應用轉化的關鍵階段。身為一家科技企業的CEO,賀晗高度關注具身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動向。“人形機器人正成為具身智能的關鍵載體。這是一場從‘機械軀殼’到‘數字生命’的進化。”賀晗説。
從推動具身智能發展角度看,賀晗認為目前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是缺乏各類“通用&&”。
“缺乏算法通用開發&&,多數企業都要從0到1獨立研發。”賀晗認為,這會導致重復投入和資源分散,影響成本,更影響效率。
目前,行業缺乏通用3D數據&&。“高質量3D數據集依然稀缺,制約着具身智能的深度訓練。”賀晗説。此外,缺乏通用標準和認證&&等問題也制約了行業規模化應用。
對此,賀晗建議:盡快建立國家級具身智能發展規劃,推動大腦、小腦與機械本體協同發展;鼓勵通用&&建設,避免重復“造輪子”;鼓勵開發從硬體到軟體、從底層到應用層、從AI模型底座到3D數據集的通用開發套件,如開源代碼庫、倣真環境庫、開源數據集等,形成良好的産業協同創新氛圍;加快標準建設,創建生態認證體系,推動技術加速迭代。
近年來,賀晗高度關注數字産業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他繼續關注算力生態建設這一話題。
“截至2024年9月,我國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從總量上看,我國不缺算力。”賀晗坦言,如何完善算力調度體系、實現智算資源互聯互通,確實是行業面臨的緊迫問題。
“在總量可觀的基礎上,如何有效優化算力配置顯得格外重要。”對此,他建議在算力上加強全國統籌布局,通過“東數西算”工程強化生態協同,推動算力標準化建設,讓各地各行業的算力資源實現高效對接,從而形成一個完整、協調的算力生態系統,避免資源閒置,提升整體通行效率。
“一定要加速自主研發,通過政策支持提升我國高端芯片和基礎軟體建設。”賀晗認為,只有這樣,中國算力産業才能跑得快、跑得穩。
當前,綠色算力問題也日漸受到大眾關注,傳統算力模式是高耗能産業。賀晗建議大力推廣綠色算力,實施更嚴格的能效標準,推廣“綠電直供”模式。(鄭維漢 記者 羅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