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的探索進展,受到市場普遍關注。
“這幾個月來,貨幣橋業務量一直在穩步增長,證明了市場機構對&&的信心。”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透露了該項目進入最小可行化産品階段後的最新進展。
在當日舉行的2024金融街論壇系列活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央行數字貨幣連接全球經濟體”研討會上,陸磊介紹,貨幣橋項目正着力解決跨境支付難點痛點,引起不少與會嘉賓的關注。
什麼是貨幣橋?簡單來説,就是多國央行利用央行數字貨幣搭建互通橋梁,形成跨境支付網絡。一筆筆支付交易可通過“橋”有序開展,實現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結算,惠及參與各方。
2021年2月,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泰國中央銀行、阿聯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香港金融管理局聯合啟動,旨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
經過3年多的發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於今年6月進入最小可行化産品階段。這意味着,貨幣橋參與機構可結合實際,有序開展真實交易。同時,項目成員也進一步擴圍——沙特阿拉伯中央銀行正式加入了貨幣橋。
“需求側是貨幣橋項目發展的原動力。”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在研討會上&&,亞洲經濟體互聯互通、快速發展,推動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啟動並逐步走向實踐。
10月23日,在2024金融街論壇系列活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央行數字貨幣連接全球經濟體”研討會上,多位嘉賓發言吸引與會者關注。新華社記者 吳雨 攝
在陸磊看來,貨幣橋項目執行過程中,各方一直恪守“無損”“合規”“互通”三大原則。
要實現國際貨幣體系的良性演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現各個跨境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
陸磊&&,貨幣橋既能支持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互聯,也支持與傳統央行支付系統的對接。同時,貨幣橋通過央行貨幣實現了便捷的同步交收結算,在貨幣層面也實現了互通。
目前,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着力探索解決跨境支付難點痛點,其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跨境電商、僑匯等小額跨境支付業務,由於參與主體複雜、業務鏈條長、身份核驗成本高等因素,往往被商業銀行所忽視。
“貨幣橋應該多考慮這些更加貼近民生的業務,解決市場的痛點,為國際貨幣和貿易體系補&。”陸磊説。
圍繞解決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難題,貨幣橋正在積極探索。
國際清算銀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貨幣橋&&處理一筆支付業務可在6秒至9秒內完成,而目前通過代理行處理的跨境交易在支付和結算間有2天至5天的延遲。同時,使用貨幣橋完成跨境支付交易可以節約近一半成本。
當前,貨幣橋項目已經進入新階段,也面臨數據存儲、網絡穩定等新挑戰。如何進一步提升貨幣橋系統性能?
在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介紹了三方面打算——
一是加強隱私保護設計。計劃於2025年上線相關隱私保護技術,在不披露賬戶餘額、交易時間戳等細節的前提下,證明交易雙方的合規性和資金的充足性,保證整個系統運行效率。
二是完善系統的開發運維體系。貨幣橋系統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進行部署,各方獨立運維。但由於貨幣橋系統是一個常態化運行的跨境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需要有一套高效的開發運維機制來保障系統業務連續性。
三是增強貨幣橋&&的開放和透明度,計劃利用開發運維體系推進共同開發、代碼交付等。(記者吳雨、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