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內蒙古,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什麼呢?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長居國博“C”位的“中華第一龍”……
北疆文脈,源遠流長。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和火爆的旅游市場碰撞融合,“北疆文化”品牌迸發出無限活力。今年1至5月,內蒙古接待國內游客9990.97萬人次,是上年同期的1.44倍;接待國內游客總花費1379.70億元,是上年同期的1.60倍。如今,內蒙古文旅消費熱力涌動,文旅市場欣欣向榮,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內蒙古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深厚底蘊,成為文旅融合“底牌”
“五一”前夕,大青山下,敕勒川上,沉浸式情景劇“北疆風情——歡騰的敕勒川”濃情開演。一望無際的草原,馬頭琴悠揚,民族舞靈動,游客豪邁之情油然而生,紛紛讚嘆“真是別具一格的享受”。
仲夏之夜,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黃河灣步行街上,游客摩肩接踵,只為一睹“昭君”風采。情景歌舞劇《陰山記憶》連演4天,陰山岩刻、胡服騎射、大秦長城、昭君出塞,四大篇章將北疆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佳話呈現在人們眼前。
紅山文化、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散落在北疆大地的歷史遺珍和文化資源星羅棋佈。近年來,內蒙古在推動文化保護傳承中培育旅游新業態,加速打造文旅新場景,讓深厚文化底蘊成為文旅融合“底牌”。
夏日,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察爾湖波光粼粼,碧水潺潺。這裡不僅風景秀麗,戰國趙北長城、清朝額駙班第墓等歷史遺存更增神韻。近年來,興和縣憑藉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開拓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加之“雞鳴聞三省”的地理優勢,成功吸引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市游客,年接待量近20萬人次。
新技術在文旅領域的加速應用,催生了智慧旅游新場景。走進伊利健康谷,戴上VR眼鏡,游客便能沉浸式感受草原文化,身臨其境見證“一杯奶的誕生”,高顏值國風造型的數字代言人“金婰”也會“親臨”現場,與游客跨屏互動。
“文化+”是文化要素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融合創新,是鑲嵌在産業融合發展冠頂上的明珠。在全國各地文旅深度融合的今天,內蒙古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強區,用心培育文旅新産品、新模式、新業態,自然風光之美、歷史積澱之美、人文環境之美、時代發展之美日益凸顯。
如今,在呼和浩特水磨村“圍爐煮茶”,在二連浩特茶道之路博物館賞萬里茶道遺存,在阿拉善博物館讀居延漢簡,在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品遼風古韻……不斷“上新”的內蒙古文旅,迎風起勢,奮楫揚帆。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北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曉燾認為,文化與旅游融合是打開“文旅流量”的金鑰匙,文化可以走向“遠方”,旅游也會更有“詩意”。用好這把“金鑰匙”,不斷創新産品供給、加強供需對接,讓每一位游客都能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內蒙古文旅一定會蓬勃發展。
“旅游四地”,推動文旅産業升級
不久前,來自全國各地的自駕愛好者從呼和浩特集結,沿着當年萬里茶道路線,奔向蒙古國烏蘭巴托。
內蒙古地處中蒙俄經濟走廊交匯地帶,發展跨境旅游具有天然優勢。“萬里茶道”自駕游,已經成為知名IP,二連浩特市伊林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小紅説:“路線沿途有一些小眾博物館,記錄了茶商開闢茶道的艱辛歷程,特別吸引人,可以説北疆文化為中蒙跨境自駕游注入了靈魂。”
內蒙古緊扣辦好兩件大事、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將“北疆文化”品牌與自身優勢結合,提出把內蒙古打造成為自駕游的首選地、露營游的佳選地、度假游的必選地、康養游的優選地的目標,着力優化旅游發展布局、完善基礎設施、豐富業態産品,推動旅游産業提質升級。
為建設“旅游四地”,內蒙古不斷豐富産品供給,在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推出“讀歷史、游北疆”10條主題文物游徑,豐富度假游必選地內涵。森林康養游、草原休閒游、尋古探秘游、沙漠穿越游等精品線路,為康養游的優選地、露營游的佳選地提供了載體。“中國之路”“最美331旅游線路”等特色自駕線路,正在精心培育中。
在大自然中,放鬆身心,露營是許多游客的心頭好。每到節假日,各露營基地早早約滿,而內蒙古憑藉涼爽宜人的溫度,成為周邊省市游客心中的避暑勝地。
進入6月,北京露營達人“盤子哥”每週都會集結三五好友,由京禮高速一路向北駛向錫林郭勒大草原。他説:“正藍旗有一片營地,水草豐美,到了營地吸入的第一口空氣,就讓人從裏涼爽到外。”
隨着露營游的興起,內蒙古雨後春筍般“長”出一大批露營基地。很多景區深耕露營業態,形成“星空+露營”“演藝+露營”“燒烤+露營”等多維度體驗産品,將精緻露營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
近日,阿爾山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是阿爾山繼獲批國家5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後的又一殊榮,這也是內蒙古第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含金量極高。
阿爾山市森林覆蓋率、綠色植被覆蓋率分別達到81.2%和95%,年均負氧離子含量高達2.3萬個/立方厘米,超過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清潔空氣標準。阿爾山是全國久負盛名的礦泉療養地,有着“中國溫泉之鄉”的美譽。擁有“源字號”“獨一份”資源的阿爾山,森林康養體系和溫泉度假體系已經形成。“巍巍大興安,夢幻阿爾山”每年吸引着海量游客前來度假、康養。
據了解,內蒙古今年力爭“旅游四地”品牌總量達到200家,吸引更多游客體驗內蒙古的美,領略內蒙古的“韻”,盡享北疆文化魅力。
揚帆出海,吸引全球游客目光
6月1日,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中心自由廣場上,“茶和天下·雅集”活動點燃了市民熱情。樂舞《黑緞子坎肩》、長調民歌《遼闊的草原》、馬頭琴曲目《萬馬奔騰》、呼麥組合《茉莉花》,一個個極富北疆文化元素的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引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茶和天下·雅集”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致力於讓海外受眾沉浸式體驗豐富多彩的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在內蒙古源遠流長,繁榮了近3個世紀的萬里茶道,內蒙古是重要節點。多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從茶到奶茶中流淌而出。
在明斯克活動期間,內蒙古還為當地民眾帶來非遺展演,鄂爾多斯奶茶烹制、民族服飾、羊絨製品、銀飾工藝、皮雕製品,一項項非凡技藝讓明斯克市民大開眼界,他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爭相體驗中國古老技藝。
今年,內蒙古不斷“借船出海”擴大“朋友圈”,春節期間,借助國家“歡樂春節”活動赴英國、愛爾蘭開展文化交流訪問。英文宣傳片《大美內蒙古》全景展現了內蒙古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
借助“茶和天下·雅集”活動先後走進美國洛杉磯、巴西聖保羅,以茶會友,增進友誼。
隨着內蒙古海外影響力的擴大,各國游客慕名而來。6月19日,一架航班降落在鄂爾多斯國際機場,機上滿載韓國游客,他們在鄂爾多斯游玩5天。
今年內蒙古升級“百萬人互游”計劃,即將開行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直達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的旅游包機600多架次。
引客更留客,“出海”又出彩。內蒙古在對外交流中,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打響了“北疆文化”品牌,讓更多海外受眾認識內蒙古,走進內蒙古,喜歡上內蒙古。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古人理解的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新時代文旅融合的目標。在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中,內蒙古努力讓歷史記憶融入現代生活,用資源稟賦激發地區活力,以文化IP賦能産業發展,不斷展現文旅融合新輝煌,鑄就文旅新氣派。(內蒙古日報記者 馮雪玉 記者 陳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