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長三角篇丨未來産業照見未來——長三角未來産業發展態勢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3 19:47:37
來源:新華網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長三角篇丨未來産業照見未來——長三角未來産業發展態勢觀察

字體:

  新華社南京4月13日電 題:未來産業照見未來——長三角未來産業發展觀察

  新華社記者陳剛、陳諾

  長三角中部,從大運河常州段向西南約10公里,長蕩湖與滆湖之間的“兩湖”創新區,隨着合成生物島、細胞科技港等重點産業布局逐步落地,未來産業新圖景日益清晰。

  走進位於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長三角合成生物産業創新園,在脂禾生物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和領銜開展技術攻關。

  “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在實驗室用細胞培養出豬肉和牛肉,也能用光來合成澱粉、生産出牛奶。”黃和&&,合成生物技術被認為是“屬於未來的生産方法”,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的猜想,也將給産業帶來巨大變革。

位於常州的長三角合成生物産業創新園。(薛靜 攝)

  培育未來産業,對於長三角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質生産力至關重要,關係到經濟和産業的前景。致力塑造戰略競爭新優勢,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均&&了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相關指導意見或行動方案。

  上海是國內最早布局未來産業的城市之一,繼2022年發布行動方案後,2023年3月授牌張江、臨港和大零號灣為首批3個未來産業先導區;江蘇提出,優先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等10個成長型未來産業,超前布局量子科技、深海深地空天等前沿性未來産業;安徽打造中國聲谷、世界量子中心、科大硅谷、未來科技城等未來産業名片;浙江提出,優先發展9個快速成長的未來産業,探索發展6個潛力巨大的未來産業。

  元宇宙、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機遇,長三角眾多城市正瞄準新産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未來産業。

  長三角西翼,國儀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的檢測實驗室內,其自主研發的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下,一種新型材料表面的磁學特徵宛如一幅抽象畫作。通過納米級的精密測量,能精準識別出僅相當於地磁場十幾分之一的磁信號。

  公司副總裁許克標説,量子測量技術已應用至石油勘探、生命科學乃至航天航空等諸多領域,去年公司成交訂單額超過5億元。

  “未來産業正從實驗室走向産業化應用,並逐步進入我們的生産生活。”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説。目前量子科技正處於樣機研發攻關和應用場景探索的關鍵期,在全力打造量子信息科創高地的安徽,目前已集聚量子科技産業鏈企業60余家。

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歷代量子保密通信設備。(童璐 攝)

  發展未來産業,是時不我待的“競速跑”,更是考驗耐力的“馬拉松”,必須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

  今年1月,量子科技産業研究院在合肥成立,第一次會議上,科學家和企業家坐到一起,共畫“路線圖”:形成待轉化科技成果清單,建設成果轉化信息化&&及科技成果推介、展示、對接&&。

  在常州,當地成立20億元的合成生物産業專項基金,全力打造合成生物産業創新策源地。落戶常州金壇的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聚焦合成生物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製,致力於推動上下游産業鏈在生物製造、生物與信息技術融合、工程生物學應用等方面的研究與轉化。

  江蘇引導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因地制宜、自主布局未來産業基礎研究,探索建設應用基礎研究特區,每年實施15個以上前瞻技術研發項目,提升未來産業創新策源能力。江蘇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打造“技術策源—應用牽引—企業孵化—産業集聚”的未來産業全生命周期培育體系,搶佔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

  未來産業開創産業未來。勇當科技和産業創新先鋒的長三角,正在新賽道上加速奔跑、搶佔身位,把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