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服飾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資料照片
色澤華麗、圖案精緻的宋錦。記者 楊磊 攝
宋錦服飾參加時尚秀。資料照片
宋錦,顧名思義,是在宋代發展起來的織錦,因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被譽為“錦繡之冠”,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並稱中國三大名錦。
宋錦織造技藝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09年,宋錦織造技藝作為中國桑蠶絲織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作為中國絲綢傳統技藝的傑出代表作,宋錦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但與不少非遺類似,宋錦同樣歷經沉浮,傳統織造技藝一度瀕臨失傳。所幸,在一批有識之士和有為企業的堅守下,宋錦奇蹟般“復活”,走上産業化發展的活態傳承之路。
當前,隨着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國潮風起雲涌,宋錦迎來發展新機遇,訂單足、趕工忙成為一些宋錦生産企業的普遍寫照。然而,繁華之下,假貨迭出、維權艱難等成為全行業不得不直面的全新挑戰。
絕處逢生
春和景明,蘇州古城繁花盛放,滿目錦繡。在古城至高點北寺塔對面,一座現代風格的白色建築嫻靜安臥,它就是我國第一座絲綢專題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
曲徑通幽。走進位於蘇州絲綢博物館後院的錢小萍絲綢文化藝術館,一幅幅由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復原的宋錦作品有序陳列,驚艷脫俗。展廳內,織匠們在古老的織錦機上演示宋錦純手工織造過程。一名挽花工坐在兩米高的機架上細心挽花,織花工與她應和,腳踏竹竿,將梭子迅疾拋過經線,如溜冰高手橫穿冰面。機杼聲聲,仿佛訴説宋錦的前世今生。
蘇州是我國著名的絲綢産業集聚地,被稱為錦繡之鄉、綾羅之地。唐宋時,蘇州成為我國絲綢生産中心;明清時期,作為蘇州織造署所在地,其宮廷織造和民間絲織産銷兩旺,素有“東北半城,萬戶機聲”之説。
宋錦因主要産地在蘇州,又稱蘇州宋錦,其淵源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當時吳國貴族已經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織錦。蘇州的織錦技藝在北宋時期得到全面提高。南宋時,蘇州成立作院,宋錦作為一種質地精美、技藝獨特的織錦新品種應運而生。
錢小萍弟子、宋錦織造技藝省級傳承人沈惠介紹,宋錦“華而不炫、貴而不顯”,以其纖巧秀美、色彩古樸典雅的獨特紋樣深受古代皇家喜愛,除袍服衣着等服用外,還大量用於書畫卷軸的裝裱。相傳,宋高宗為滿足宮廷服飾及書畫裝裱需求大力推廣宋錦,專門在蘇州設立宋錦織造署。明清時,宋錦織物使用範圍擴大,在康熙、乾隆年間達到歷史上的繁盛時期。如今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極樂世界織成錦圖軸”就是乾隆時期蘇州生産的重錦,堪稱稀世珍寶。
近代以來,受現代工業、連年戰亂等衝擊,傳統宋錦一度衰落,製作技藝幾乎失傳。“傳統宋錦的生産製作,工序很多,從繅絲染色到織成産品,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過程極複雜。”錢小萍説,手工宋錦一天只能織10厘米左右。
1989年,錢小萍創建國內首家絲綢主題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搶救、保護、展示、弘揚中國絲綢傳統文化和技藝。當時,她將博物館設計成集收藏、展覽、陳列、研究、複製、織機操作和宣傳、購物、餐飲於一體的多功能博物館。她説:“我的想法很簡單,絲綢博物館要自力更生發展下去,還要貼錢做宋錦等傳統技藝的研究。”
往後多年,錢小萍的人生軌跡與宋錦血脈相連。她帶領學生復原、創作了四合如意紋宋錦和《璇璣圖》宋錦等多幅作品;修復、復原了失傳的宋錦花樓織機;撰寫專業書籍《中國宋錦》,全面、系統闡述宋錦的歷史文化、織物結構、紋色及製作技藝等……2006年,宋錦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07年,錢小萍被評為“宋錦織造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宋錦由此“復活”並開始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産業化賦能
博物館固然可以推動瀕危技藝保護,但只有通過産業賦能,讓宋錦潤物無聲地融入群眾生産生活,才能真正達到非遺保護的終極目的——活態傳承。
2012年,在“千年綢都”蘇州盛澤開辦絲綢工廠的吳建華從報紙上看到錢小萍呼籲保護宋錦的文章後,決心復興宋錦工藝。冒着失敗風險,他帶領團隊投入鉅資改造數碼大提花劍桿機。幾個月後,宋錦第一次從轟鳴的織造機上獲得新生,日均可織25米,標誌着宋錦實現現代化生産。
為傳承和創新宋錦技藝,吳建華廣攬人才,組建研發和設計團隊,通過“人工意匠”的修飾和“數碼技術”的織造,豐富宋錦花形,讓宋錦圖案精美且時尚。“我們投入很多時間和金錢,收集了七八百種宋錦傳統紋樣,研究織造工藝,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讓其更符合現代人審美。”吳建華告訴記者,他創立“上久楷”宋錦品牌,將千年工藝與現代需求結合,推出箱包、家紡、圍巾等産品,努力讓宋錦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4年,煥然一新的宋錦迎來高光時刻。在當年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歡迎晚宴上,與會人士所穿的“新中裝”驚艷世界,其核心面料便是宋錦。同一年,錢小萍歷時6年完成的宋錦《西方極樂世界》圖軸面世,引起業內轟動。該圖軸長3.86米、寬1.72米,運用幾十種絲線,創造了278個神態各異的人物和亭&樓閣、奇花異鳥。
此後,宋錦屢屢作為國禮饋贈,成為中國文化對外展示的華麗名片。吳建華則為推動“上久楷”宋錦品牌走向世界做著不懈努力。
為把中國傳統與歐洲時尚結合起來,上久楷在意大利建立設計工作室,聘請國際一流設計團隊參與産品設計,將時尚元素與宋錦文化底蘊巧妙結合,以精美的顏色和感性的設計,推動宋錦成為高品位、高檔次終端産品。
吳建華還斥資2000萬元打造國內首個以宋錦為主題,集科普教育、生態休閒、旅游購物於一體的中國宋錦文化園。“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大眾了解宋錦的昨天、今天,助力非遺文化走向美好的明天。”吳建華説,傳統技藝的傳承發展,核心是創新。只有將宋錦應用到與生活緊密相關的領域,得到消費者認可,這個珍貴的絲綢品種才能夠得以保護並迎來新的發展輝煌。
訂單暴增
在今年3月舉行的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上,一些女性背着愛馬仕、普拉達、香奈兒包包,穿着上久楷宋錦面料服飾,盡顯優雅從容。
近年來,新國潮風行,馬面裙、宋錦外套、香雲紗襯衫等傳統服飾受到時尚人士喜愛,年輕消費群體回歸東方美學,新中式服飾悄然站上風口浪尖。
《24/25 非遺宋錦流行趨勢報告》在2024中國紡聯春季聯展期間發布,其中提到:經過現代設計師的巧妙演繹和創新,新中式在服飾潮流中佔據重要位置,相關服裝産品商品總價值在過去3年增長超過100%。3月發布的《2024抖音電商女性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該&&女性消費者購買新中式服飾訂單量同比增長195%,其中馬面裙訂單量同比增長841%,漢服訂單量同比增長336%。
春江水暖鴨先知,宋錦行業敏銳地覺察到市場的火熱。走進非遺宋錦示範企業蘇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只見生産線上的工人們忙而不亂,色澤華麗、圖案精美的宋錦漸次下線。企業相關負責人説:“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上久楷宋錦就異常火爆,小紅書、抖音等&&爭相銷售,訂單更是排到明年。兩年不到的時間,我們從原來的12&織機發展到現在的百餘&織機,産能足足擴大10倍。”
在小紅書&&上,吳建華的企業賬號發布了許多宋錦相關科普,粉絲數量超過2萬,組建的宋錦愛好者群達7個。“我們要將千年技藝與原創設計理唸有機結合,塑造宋錦的千姿百態,讓非遺在融匯、引領時尚新潮同時,以更年輕的姿態和更接地氣的形式融入百姓生活。”吳建華信心滿滿。
國潮風口的到來,底層邏輯是消費者和商家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年屆八旬的錢小萍為宋錦流行深感欣慰。她認為,作為宋錦的保護者和傳承者,只有深入發掘與行業相關的傳統文化,持續融入新元素、注入新血液,推出更多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産品,才能搶到真正的發展機遇,引領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吳建華的思路與錢小萍不謀而合。他説:“我們打算與蘇州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合作推出聯名款,並利用蘇州織造署遺址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絲綢文旅IP,提升蘇州絲綢美譽度,擴大城市影響力。”
道阻且長
宋錦締造國潮新傳奇同時,市場上層出不窮的侵權産品令原創廠商苦惱不堪。在一些網絡&&上,倣冒品被冠以宋錦、非遺等名頭,讓消費者難辨真假。業內人士及專家&&,侵權行為不僅對正規企業帶來衝擊,也對非遺傳承造成惡劣影響,這是宋錦非遺活態傳承中亟需應對的全新挑戰。
“我們織錦要一組生絲、一組熟絲,這樣才能實現宋錦‘質地堅柔’的特性。”吳江市鼎盛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包巧梅説,市場上的倣品雖然外觀上有着一模一樣的花形,但製作工藝、面料材質等與正品不可同日而語。
“為保護原創資源、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針對侵權現象,我們已發送3份律師函,提起7件侵權訴訟。”上久楷法律顧問王晗&&,目前,多家企業已下架侵權産品並提出和解方案。“4月份開始,7件侵權訴訟將陸續開庭,我們也會在網絡及時更新訴訟結果。”
記者了解到,非遺走向産業化後,侵權現象時有發生,但維權並不容易。蘇州大學蘇州知識産權研究院副院長董寅&&,與其他商品相比,宋錦版權侵犯存在取證難,損失額、獲利額計算難,判定難等問題,維權挑戰較大。
“比如,宋錦圖案很多源自古代傳統紋樣,能不能算做是企業的版權?”董寅説,以上久楷宋錦為例,企業是在傳統花形基礎上做出再創新,從而獲得新的花形,企業因此擁有原創版權。但相較於專利和商標,版權侵權在司法領域較難認定。
如何應對挑戰,讓非遺傳承穩步前行?
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認為,要加強非遺與旅游融合的標準化工作,建立非遺和旅游標準化專家庫,制定非遺與旅游融合標準體系,確立非遺與旅游融合相關利益主體的非遺保護責任及其行為規範等。
作為蘇州市政協委員,吳建華在2024年蘇州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完善相關律法,加強創意産業版權保護的建議”的提案。他建議,建立全國版權聯網系統,實現全國範圍內的版權管理,同時引入版權查重系統,避免同一創意在多地重復或惡意登記,減少跨區域版權糾紛。
為更好保護、傳承、發展宋錦,上久楷2012年啟動版權登記工作,2020年被評為“全國版權示範單位”。“現在,我們開發的宋錦産品上都有版權登記吊牌,每一塊面料的邊上都會織上上久楷的LOGO,以抵制倣冒、盜版、侵權等不良行為,維護企業正當合法權益。”吳建華説,非遺傳承之路註定是漫長而艱辛的,唯有繼續苦修內功,在打造品牌、豐富內涵、緊跟時尚等環節久久為功,才能為傳承宋錦技藝、宣傳宋錦文化、推動非遺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劉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