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記者手記丨“小民宿”帶動“大經濟” 文旅市場“開門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02 17:11:53
來源:新華社

強信心·記者手記丨“小民宿”帶動“大經濟” 文旅市場“開門紅”

字體:

  沿着山路繞了好幾個彎,便來到天津市薊州區北部下營鎮黃崖關古長城下的前幹澗村。車繼續往村裏開,道路兩旁,一座座各式各樣具有濃郁鄉村氣息的民宿映入眼簾。

  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的前幹澗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一下車,靜謐的氣息撲面而來。抬頭一看,民宿的經營者孔曉永笑着迎了過來。走進民宿,孔曉永帶着我們參觀,古樸的建築風格、智能的家居陳設,從屋內的窗戶往外望去,遠處的山巒盡收眼底。

  “雖然春節假期剛結束,周末還是有不少客人。住客大都是慕名而來,看中了這兒的幽靜、親近自然。”孔曉永説,去年他在老房子的基礎上投資了200多萬元改造成了這間民宿。“春節期間,客房預訂量基本滿員,收入比想象中好很多,現在周末的預定也很紅火。”

  民宿預定的火爆要得益於當地的旅游資源。遇到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前幹澗村村支書劉志軍時,他正陪同兩位民宿投資者調研村內閒置民房,並討論文旅開發及民宿産業建設的投資計劃。

  “近兩年不時有愛好徒步的旅行者來到村裏,爬一爬古長城上京津冀交界處的‘三界碑’,這也為前幹澗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劉志軍説。

  天津薊州區下營鎮前幹澗村村支書劉志軍(右)帶領民宿投資者查看村內閒置房屋。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文旅的火爆帶動了這個地處燕山山脈間的小山村的變化,村民的感受最直觀。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早年間村裏只能依靠大山,種梨樹補貼家用,現如今,村子裏三分之一的人幹起了民宿,人氣“旺”了起來,“錢袋子”也鼓了。

  薊州區下營鎮黨委書記李鵬岳説,今年春節假期期間,下營鎮全鎮共接待游客5.8萬人次,旅游收入948.63萬元,文旅市場實現新春“開門紅”。

  不久前,北京市平谷區金海湖鎮,天津市薊州區下營鎮、羅莊子鎮,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陡子峪鄉共同召開以“三界碑下話未來”為主題的交流座談會。來自四個鄉鎮的有關負責同志,交流了未來的發展思路。

  這場座談會讓李鵬岳看到了更多的機遇,“以‘三界碑’為標誌的這片區域,已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未來,我們將持續深挖資源優勢、強化協同聯動,讓更多老百姓從中獲得紅利。”

  李鵬岳告訴記者,冬季氣溫較冷、室外活動有限,往往是北方文旅市場的淡季。綜合考慮成本和營收,往年薊州區的很多民宿經營者冬季不營業。但今年冬季不一樣了,依託冰雪經濟,越來越多的民宿在春節假期開門迎客。

  漁陽古街挖掘漁陽古城文化,推出舞龍舞獅、鼓書説唱、古風雅集等沉浸式活動,讓游客近距離了解當地非遺歷史;玉石莊村舉辦的玉石年俗節、西井峪村的秧歌會、中營村的花會,讓游客體驗了濃濃的鄉村年味;貼窗花、挂燈籠、圍爐煮茶、吃年夜飯,在民宿過大年成為許多游客的首選。薊州區文旅局黨委書記、局長宋偉龍説,薊州區郭家溝、西井峪等村的民宿集群入住率達90%以上。

  在薊州區幾個村莊走訪,記者也感受到了冬季文旅大餐的魅力。從民俗藝術、非遺展演,到登山健身、滑雪度假,眾多消費場景吸引市民和游客樂享假期,促進文旅消費充分釋放。

  游客在天津市薊州區盤山景區游玩。新華社發

  “薊州區重點培育發展民宿産業,提高産業品質和文旅消費水平,目前精品民宿已發展到300余家,民宿産業對薊州區文旅産業産生巨大的引領作用。”宋偉龍説。

  記者離開時,已是黃昏,落日的余光為山間的民宿罩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孔曉永又開始忙活起來,為遠來的客人準備當地特色的農家飯……

  策劃:於衛亞、邵香雲、曹曉軒

  記者:張宇琪 孫凡越

  海報:馮娟

  參與采寫:賈洪光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