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推出經營性物業貸款新規,細化了經營性物業貸款的管理口徑、期限、額度、用途等要求。這一新規發布釋放了什麼信號?又將對房地産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目前,大型房企多持有一些優質的經營性物業資産,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寫字樓等。但受制於此前監管規定,這些能夠産生持續現金流收益的經營性物業資産,可獲得的抵押貸款規模有限,且不能用於償還房企債務。
2024年1月20日市民走向上海市普陀區一家購物中心。新華社記者方喆 攝
為充分發揮經營性物業貸款作用、滿足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1月24日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對經營性物業貸款的用途範圍、貸款期限等方面進行了明確,指導商業銀行依法合規開展相關業務。
通知明確,經營性物業貸款既可用於承貸物業在經營期間的經營性資金需求,也可用於置換借款人為建設或購置該物業形成的貸款、股東借款等,但不得用於購地、新建項目或其他限制性領域。經營性物業貸款期限一般不超過10年,最長不得超過15年,且貸款到期日應早於承貸物業産權證到期日至少5年。
經營性物業貸款是商業銀行現有的一類貸款品種,其借款人可以為房地産開發企業。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於項目建設階段發放的房地産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貸款額度較高、期限較長,且用途相對靈活。
“開發貸款期限基本上是2年至3年,隨着如今房地産市場變化、銷售周期拉長,房企更需要長期平穩的資金支持。”一位房企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經營良好的物業資産擁有持續的現金流收益,有可能和銀行商定較低的貸款利率。
在滿足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的同時,該政策&&有利於房企盤活存量資産。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完善經營性物業貸款的有關政策,旨在支持優質房企盤活存量資産,擴大資金使用範圍,改善流動性狀況。
通知明確,2024年底前,對規範經營、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産開發企業,全國性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基礎上,還可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用於償還該企業及其集團控股公司(含並表子公司)存量房地産領域相關貸款和公開市場債券。
“通過經營性物業貸款,房企可以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産,改善自身流動性,降低短期償債壓力。”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經營性物業貸款可用於置換存量債務,有利於房企緩解資金鏈緊張,優化債務結構。
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房地産開發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餘額分別是12.3萬億元和38.3萬億元。2023年金融機構發放房地産開發貸款3萬億元、個人住房按揭貸款6.4萬億元,向房地産企業提供並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合計超過1萬億元。2023年末,銀行購買房企債券餘額4275億元,比2022年增長了15%。
“房地産産業鏈條長、涉及面廣,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影響,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也息息相關,金融業責無旁貸,必須大力支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將指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現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繼續做好房地産金融服務,保持房地産信貸整體穩定,滿足合理融資需求,維護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改善行業融資性和經營性現金流、優化調整房地産金融政策、&&房地産“金融十六條”……近年來,金融機構在金融管理部門指導下,着力支持房地産企業特別是頭部房企的融資渠道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總局&&,下一步將抓緊落實通知要求,指導金融機構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性物業貸款業務,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吳雨、黃炯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