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托,游戲內扮演土豪,領取要求:嘴嚴,不能在游戲內透露自己享受內部福利,如有發現,輕則禁言,重則永久封號、取消福利,每個區的內部福利有限,游戲種類包含各大熱門武俠手游、國戰手游、傳奇手游……”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在多個短視頻&&和社交&&看到,各種各樣的招游戲托和內部玩家的視頻、直播和帖子層出不窮。
據了解,游戲托在游戲行業很常見,這一角色可以理解為,游戲官方出於活躍游戲氣氛、引導用戶消費等需求,雇用的非自然玩家。在圈內,他們也自稱“游戲推廣”“游戲客服”,或是GS(Game sales,游戲銷售)。有些小型游戲製作公司甚至到了除少量研發人員外“全員皆托”的地步。
業內普遍認為,製作精良、機製成熟的大公司游戲體驗有黏性,往往不會依賴游戲托,真正廣泛安插游戲托的多是小公司做的“換皮游戲”,主要目的是刺激玩家消費。
當了游戲托是不是真的能在游戲內“稱王稱霸”?這些宣傳內容是否真實?其中又有哪些貓膩?對此,記者展開了調查。
游戲公司招游戲托
想福利多還得充值
“你好,以後我就是你的專屬福利官啦,提供下區服和角色名字,我給哥哥申請福利哈。”
“可以啦,5000元充值幫您申請了,郵件注意查收下,等級福利圖可以看下哦,到150級別忘了找我領取獎勵哦。”
“哥哥游戲熟悉得咋樣啦,今天要不要激活一個進階特權呀,對提升游戲體驗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呢。今天激活,還可以給哥哥拿齊一套7階粉色裝備,游戲裏面都是很頂級的,正常刷boss一兩個月才能升上去。”
“哥哥幫派聚餐7點45開始呢,參與後不僅能獲得超多額外經驗,激活進階福利特權號還能憑截圖找我領取1000元充值的哈。”
“我先把下個檔位的活動發哥哥,這邊有需要的話直接跟我説就行。”
在填寫了號稱自己有內部玩家福利的“××江湖”預約信息後,記者收到了社交好友申請,在對方的一步步引導下,記者充值了開局禮包、VIP禮包、坐騎禮包等,卻沒有當托的感覺:儘管金額不大,但哪有托是自己花錢的;即便有了這些必買福利,游戲角色的戰力依舊處於中下游,想要往上升還要充值更多的錢;整個手機屏幕只有三分之一是游戲畫面,剩下的都是越買越多的各種禮包。
這樣“費盡心思”招托結果是不斷聊天、刺激你充值的情況,記者在調查中遇到的多款游戲都是如此。
近日,有多位讀者向記者反映,稱其收到了手游公司發來的短信、電話等,邀請自己去當內部玩家,享受各種福利;在短視頻&&上,也經常能刷到類似內容。
這些四處找人當托,宣傳自己有內部號的手游,是“正經游戲”嗎?
在近半個月時間裏,記者下載並玩了相關40款手游,發現這些游戲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一類是游戲版權有問題的游戲,在游戲工委官網上無法查到游戲版號,而且游戲登錄界面沒有著作權人、審批文號、出版運營單位等任何版權消息,或者可以查到游戲版號,但游戲內容類別為網頁游戲,並非移動游戲。
另一類是官方已經發布公告關服下架的手游,在沒有官方通告的情況下捲土重來,出了“內部版本”,號稱能夠0.1折充值爽玩。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加入了3個內部福利群,他們都宣稱自己是官方&&,有個群已經進入了四百多名玩家。在和對應游戲的官方客服取得&&後記者得知,其中有私人繞過官方搭建的服務器,可以實現內容爆改、獎勵任選等,也有和官方合作的渠道服。
據了解,渠道服就是網游廠商為了推廣游戲,獲取更多的用戶,授權給渠道(比如應用商店)代理的服務器。玩家在游戲中的每一筆消費,廠商和渠道分成。比如很多玩家在消費扣款時,會發現扣款方並非自己熟悉的游戲公司,而是渠道公司的名字。記者實際玩過之後發現,渠道服和官服並不相同,比如某款游戲官方有個大區叫“一區”,但渠道服並沒有這個區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種招托或者宣傳自己有內部號的手游版本,幾乎都無法在應用市場搜索下載,只能通過主播或客服提供的鏈結下載,他們的服務器也與官服不同。
據了解,很多非官服運營商因沒有能力招攬足夠多的用戶,最終導致“鬼服”(自己所在的服務器玩家稀少,網游玩成了單機)。記者玩的40款游戲幾乎都不同程度存在這種情況,比如組不到隊伍,一些活動只有自己一個玩家參與,一個服務器只有一個工會(官服會有幾十個甚至更多),從早到晚系統沒有幾個玩家等。此外,記者在玩的過程中還遇到服務器驟然關停的情況,很容易讓充值金額“竹籃打水一場空”。
直播引流狂打暗語
想方設法逃避監管
直播間關鍵詞是“大廠出品不來玩玩”,直播游戲類別選擇的是“原神”“CF”,直播背景貼着“網易游戲”“米哈游”。問主播具體是什麼游戲怎麼才能玩到卻三緘其口,好不容易加上推廣員好友對方卻説“不好意思哥這款游戲內部名額已經發放完了,要不您看下現在這款比較火熱的仙俠/國戰/角色扮演類游戲,千人在線同&競技,下載註冊後立馬安排內部福利。”
這樣的引流方式記者已經在不下十個直播間看到,每次添加好友後對方都會以名額發放完為藉口推薦其他游戲,有很多主播推薦的都是同一款游戲,推廣話術也是如出一轍,仿佛是同一個公司做的培訓,其游戲沒有和大廠游戲聯動,出版方也和大廠不存在合作關係。
“落地30萬元真實充值,後續每日5萬元真實到賬。”為了顯示自己真有福利,在一些直播間,記者看到對方將游戲程序後&展示出,選擇了正在直播的這款游戲,給粉絲註冊的游戲角色充值了各種價格檔位的禮包,“這些都算游戲充值,和花錢購買一樣,可以領取累充福利”。
而實際上,早在2009年,原文化部、商務部就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除利用法定貨幣購買外,網絡游戲運營企業不得利用其他任何方式向用戶提供網絡游戲虛擬貨幣。
不管是否有版權,游戲運營商用發放真實充值的噱頭吸引玩家,這樣的宣傳顯然違反規定,但依然有大量這類廣告和直播存在於短視頻&&。記者發現,為了視頻或直播不被中斷、下架,這些直播賬號花費不少心思。
電腦屏幕上放着一張銅錢照片,中間的孔洞寫着落地,下方寫着3000,下面還用記事本記錄着:×高,4K;×遠,4K;×傑,4K,主播翻來覆去説的只有兩句話:“想嘗試新項目的大哥可以了解”“隨便刷禮物給你登記上”。
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怎麼看也不明白這個直播間究竟在幹什麼,翻譯過來就是:“大哥們可以關注下這款有內部福利的游戲,關注主播加粉絲群就能了解,落地到賬實充3000元代金券,給主播刷任意禮物的話可以提升到4000元。”
“岱鑫倦自由解鎖任意氪鑫頁面”(代金券自由解鎖任意氪金界面)
“落地玄天尊主!拿白乙轉”(拿百億鑽石)
“卡個燈牌進紛紛群,綠泡泡令攻略+CDK”(加入主播粉絲團進粉絲群,加主播微信領游戲攻略和福利兌換碼)
上述這樣的“加密”宣傳推廣可以在多個直播間看到。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為了避免被監管,很多宣稱自己有大量內部號發放的游戲在進行直播時,往往不會説自己的游戲名稱,關鍵詞也用其他字或符號代替,甚至有些連游戲畫面內容也不放,只是説這是大型仙俠游戲或者國戰游戲,會給大家哪些福利等,而想要玩到主播同款游戲,主要有兩種途徑。
首先需要關注主播,接下來要麼主播會發私信讓你加社交賬號或者讓你去他主頁看他發布的作品,實際上就是一張用來加社交&&好友的二維碼,要麼會讓你進入粉絲群,然後發送一張“閱後即焚”的圖片或視頻,內容也是社交&&二維碼。
在宣傳過程中一些主播十分謹慎。有主播直言,對進入直播間的每一位觀眾,他都要點進主頁看看是否為“競爭對手”,如果是的話就直接把他“請”出直播間;在一次直播中,記者就曾因連續兩次詢問主播如何才能玩到推薦的游戲被主播“拉黑”。
除了直播引流,其他游戲的評論區也是他們拉人的重要場所,時常能看到“嘴嚴的來”“來個內部號”“要號的私”等評論,記者跟風了一條,瞬間收到10多條關注和私信,內容都是和當游戲托有關。
此外,還會經常有自稱手游客服的人打來電話,尤其在最近用手機號註冊了多款游戲後,記者每天都會收到一兩條手游公司的電話或短信,內容都是某款游戲有福利邀請記者抓緊來玩。
建立行業自律機制
強化監管規範市場
“崗位職責:負責網絡&&上的游戲玩家接待,解答疑問;為游戲玩家提供福利活動,維護新客戶,回訪老客戶;引導玩家充值消費,獲得更好的付費體驗;配合部門經理,完成部門業績目標。”
記者在招聘&&看到,有不少類似要求的客服專員/助理職位,據業內人士介紹,此類網絡客服有些就是招“游戲托”的專員,還有的本身就是游戲公司的員工。
以此推廣游戲,是否違規?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婉萍告訴記者,其行為是否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取決於具體的行為方式和程度。如果存在以“奔現交友”等方式騙取被害人信任,以游戲充值等方式誘騙被害人支付明顯超出正常範圍的游戲費用等行為,此種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結夥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實施詐騙,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根據刑法規定,其行為或已構成詐騙罪。
無法從正規手機應用市場下載的“私服”,是否合法?
高文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正志介紹,游戲私服,一般是指未經網絡游戲著作權人許可,通過非法途徑獲取網絡游戲程序後,私自架設的網絡游戲服務器,其本質是盜版的網絡游戲。網絡游戲的源代碼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計算機軟體”一類作品,受到著作權保護。私服運營者非法獲取並使用他人的智力成果,損害正版游戲開發商和運營商的合法權益,構成著作權法第五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其作品”的著作權侵權行為,應當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情節嚴重者甚至可能觸犯刑法。
“實踐中,哪怕有些私服已經取得著作權登記。但需要注意的是,‘私服是否侵犯他人著作權’與‘私服本身是否取得著作權’是兩個獨立的問題。通過比對,如果私服的源代碼與被侵權網絡游戲的源代碼存在實質性相似,則私服即侵權正版網絡游戲的著作權,無關該私服是否進行了著作權登記。”王正志説。
在接受採訪的專家看來,大量游戲托和所謂內部玩家的出現,對游戲行業長遠發展來説並非好事。
“游戲托和內部號的存在,使得部分玩家在游戲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比如更高的攻擊力、更好的裝備等,破壞了游戲的公平性和競爭環境;游戲托和內部號可能會在游戲中製造虛假的需求,誘導其他玩家消費。這種行為可能會讓玩家産生誤解,認為游戲中的某些物品或服務是必需的,從而花費不必要的金錢,當玩家發現游戲中存在大量的游戲托和內部號時,可能會對游戲産生不信任感,從而降低游戲體驗和用戶黏性。如果游戲公司被認為使用游戲托和內部號來操縱游戲環境,這種現象可能導致公司聲譽受損,進而影響到游戲的推廣和發展。如果涉及詐騙、侵犯著作權等違法行為,可能會給游戲公司帶來法律風險。”周婉萍説。
泰和泰(重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朱傑律師説,針對游戲托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範。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游戲市場的監管,對未經審批的游戲進行查處,打擊私服等違法行為。&&或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游戲托等行為的法律界限,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游戲行業應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制定行業標準和道德規範,鼓勵企業遵守規則,提供公平、透明的游戲環境。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提醒,尤其是未成年人,提高消費者識別虛假宣傳和不正當行為的能力,保護自身權益。游戲公司應提高運營透明度,如實告知玩家游戲內的機制和規則,避免誤導玩家。”朱傑説。
周婉萍説,總的來看,游戲托的存在無疑對游戲的公平性和用戶體驗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玩家們需要保持警惕,理性消費,避免被不良商家所利用,理智對待游戲中的消費行為,不要被游戲托的行為所誘導。在決定是否消費之前,應該充分了解游戲的機制和消費項目,確保自己的消費行為是理智和合適的。同時,如果發現游戲托有欺詐或誤導行為,應該及時向游戲公司或相關機構舉報。(記者 張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