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市面丨採訪札記:聞香而動,一杯咖啡裏的經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15 18:10:58
來源:新華網

中國新市面丨採訪札記:聞香而動,一杯咖啡裏的經濟

字體: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採訪札記:聞香而動,一杯咖啡裏的經濟

  新華社記者

  小小的咖啡豆,卻是重要的大宗商品,關聯着一條長長的産業鏈條。

  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快速發展,氤氳的咖啡香氣裏,蘊藏着消費之變、産業之變、市場之變。聞香而動,一杯咖啡裏的經濟就此展開。

  “新賽道”成為“快車道”

  25平方米,沒有座椅,門簾挨着菜市場……冬日嚴寒,這家位於北京三源裏菜市場裏的咖啡小店站滿了顧客。27歲的明明慕名前來打卡,點了手衝放題的豆單,“聽説像一場‘咖啡豆流水席’”。

  沖泡、分裝……不同風味的咖啡豆被循環衝煮着。“這杯有‘冬天的小木屋’的味道。”“對,這是深烘的豆子。”……店員為客人介紹着各種咖啡豆衝煮後的不同表現,如同一節“迷你”的咖啡品鑒課。

  圖為Grid Coffee三源裏店。新華社記者申鋮 攝

  這家店隸屬國內咖啡連鎖品牌Grid Coffee。一年多前,該品牌前身還是一輛賣黑咖啡的咖啡車,如今卻擁有了25家門店,並計劃在今年“解鎖”更多新城市、開設150至200家門店。

  Grid Coffee的成長軌跡,是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快速發展的縮影。

  “幾乎每天都會下單一杯拿鐵或美式。”在“95後”張大玖的外賣App裏,咖啡訂單佔據大半。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通勤路上隨手外帶一杯咖啡,或是三五同事一起點咖啡外賣。

  從速溶,到現磨;從罐裝,到挂耳……咖啡及其製品滲透線下店舖及線上電商。上海的永康路、廣州的東山口、北京的東四……越來越多的城市擁有了“咖啡角”。

  一組數據印證中國咖啡市場:目前,我國咖啡豆年消費量近30萬噸,咖啡年進出口貿易總額近50億元,咖啡類企業超22萬家,咖啡類企業註冊增速超20%,年均咖啡消費增速超15%。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在連鎖餐飲企業中,咖啡是2022年獲得最高平均投資金額的細分品類之一,多家咖啡企業已完成多輪融資。

  “舶來品”遇上“本土化”

  “請給貴州刺梨一個機會!”——從北京前往貴陽出差的葉先生,在街邊飲品店的菜單上看見了這句推薦語,就下單了一杯“刺梨美式”,“這個搭配很獨特,味道也不錯”。

  從醬香拿鐵,到柚子美式;從哈爾濱凍梨咖啡,到西湖龍井拿鐵;從咖啡奶茶化,再到咖啡甜點化……國人在咖啡上施展的“創新力”驚人,給咖啡貼上了“年輕”“潮流”等更多標籤,咖啡消費從功能需求不斷轉變為品質體驗。

  “中國的咖啡可選擇的品類很多、很有創意,有更多突破和嘗試。”來中國7年多的意大利小夥兒阿雷如是説。

  在咖啡口味不斷“翻新”的同時,咖啡特有的社交屬性和文化屬性不斷發揮,更趨精品化、個性化、本土化。

  開設在由水泥廠改造而成的鄉村圖書館裏,陳列着孫悟空、葫蘆娃與黑貓警長等經典國漫卡通造型……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的一家國漫主題咖啡店,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一兩千名游客慕名而來。

  “我想讓咖啡、國漫卡通形象都走進美麗的綠水青山。”咖啡店負責人、青年創業者陳喆説,相信咖啡、國漫與優美的鄉村之間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咖啡+書店相關的評價筆記同比增長超1倍,咖啡廳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00%。“咖啡+書吧”“咖啡+露營”“咖啡+花店”“咖啡+旅行”等新業態不斷涌現。

  工作人員在浙江湖州織裏鎮伍浦村漁耕文化園的陶灣裏鄉村咖啡店工作。新華社記者徐昱 攝

  白天在咖啡莊園採摘咖啡鮮果、學習咖啡知識和文化,晚上在歷史老街的咖啡館裏感受悠閒時光……在西南邊陲的雲南省普洱市,一日“咖旅”成為當地流行的打卡方式。

  一個個市縣鄉鎮,一批批文旅景區,一個個老工業基地,咖啡在中國不斷觸及更多三四線城市乃至鄉鎮,碰撞融合出更多新模式。

  當“舶來品”遇上“本土化”,中國各地多姿多彩的風土人情為咖啡消費持續賦能。如今的“一杯咖啡”,有了更加多層的含義:不單是為了提神解渴,也是為了收穫一些休憩時光,體驗一段美好的別樣生活。

  “小豆子”孕育“大市場”

  一顆小小的咖啡豆,牽拉着一條長長的産業鏈:上游涉及咖啡豆的種植、採摘、初加工等,價值貢獻較小;中游是咖啡豆的深加工,下游則是不同咖啡成品的各類品牌,屬於高利潤區。

  在江蘇昆山亞太咖啡生豆分撥中心,一袋袋來自埃塞俄比亞、巴西等國的咖啡生豆匯集於此。致力於打造咖啡産業鏈,昆山已吸引30多家咖啡産業鏈重點企業扎根,2023年前11個月咖啡生豆進口同比增速超200%。

  串“豆”成“鏈”,中國咖啡供給和需求持續增加,釋放出更強的供應鏈動能。越來越多的國際咖啡品牌布局中國、開拓市場。

  意大利LAVAZZA,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也是其亞洲首店;美國藍瓶咖啡,自起步階段就在上海設立專門烘焙廠;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産業園落成投産,標誌着星巴克在華實現了“從生豆到咖啡”産業鏈上下游的完整閉環……

  牙買加的藍山咖啡、巴拿馬的瑰夏咖啡、印度尼西亞的貓屎咖啡……無論是進博會,還是消博會、鏈博會,各國的咖啡豆“同&競技”,“跳”入中國消費者的杯中。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每年銷量呈上升趨勢。”首屆鏈博會上,火船咖啡公司中國市場部負責人蔣嘉雯看好咖啡在中國的發展潛力。

  在國外咖啡走進中國的同時,中國的咖啡産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積極延伸拓展産業鏈條。

  冬日午後,陽光灑在雲南省普洱市的小凹子咖啡莊園,從事咖啡生意30多年的廖秀桂正檢查着咖啡豆的質量。

  圖為小凹子咖啡莊園種植的咖啡鮮果。新華社記者陳欣波 攝

  “曾經,大家都靠賣原料為主,行情有漲有跌,但總體效益偏低。”廖秀桂説,為改變局面,他轉型經營精品咖啡豆。如今,莊園人氣高漲,多地咖啡愛好者慕名前來品嘗、購買咖啡,參觀種植園、加工端。

  從普洱到保山,從臨滄到德宏……雲南咖啡的香氣不斷飄至全國、越過國門,越來越多的咖農購買了新家電、新汽車,他們笑稱這些商品是“咖啡牌”。

  作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生産地區,雲南佔據着全國98%的咖啡産量。近年來,雲南大力推動精品咖啡莊園建設,努力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産區。“這是産業發展的方向,對延長咖啡産業鏈有着積極作用。”雲南省農科院熱經所副研究員婁予強説。

  需求側拉動與供給側升級,共同推動中國咖啡行業快速發展,構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記者申鋮、楊靜、王悅陽、潘曄)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