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中打造“嚮往的生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30 07:42:43
來源:工人日報

在數字經濟中打造“嚮往的生活”

字體:

  當短視頻遇到鄉村振興,一批內容創作者通過挖掘鄉村生活資源,以短視頻直播方式“破圈”傳播

  在數字經濟中打造“嚮往的生活” 

  閱讀提示

  近年來,越來越多內容創作者通過挖掘鄉村生活資源,以短視頻直播方式進行“破圈”傳播取得突破,産生一批批成功的案例和故事。

  在福建省東北部山區的古田縣和屏南縣,食用菌歷來是重要的農産品,一些村莊幾乎家家戶戶種菇,過去受制於交通、品牌、供應鏈等原因,菌菇常常面臨滯銷處境。

  2021年起,以95後女孩田小宇為代表的一群年輕人,開始將福建菌菇通過短視頻直播進行線上推廣和售賣。現在田小宇已經在抖音上擁有400多萬名粉絲,還成立了自己的菌菇品牌,一場直播賣出過60萬包菌菇,她的嘗試不僅助力了當地菌菇産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

  田小宇的故事不是個案,近年來,越來越多內容創作者通過挖掘鄉村生活資源,以短視頻直播方式進行“破圈”傳播取得突破,産生一批批成功的案例和故事。數字&&也在助力鄉村産業發展、賦能鄉村文化品牌打造和傳播,實現農戶增收、就業帶動、農業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助力村莊由美到富

  在短視頻&&上,越來越多傳統古村落被博主發掘,轉型為網紅文旅村。過去一年,抖音網友“打卡”全國15萬餘個鄉村文旅景點,創作超6000萬條“打卡”短視頻,其中古城、古村落風光最受歡迎,傳統古村正煥發新生機。

  10年前,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還是個封閉落後的村莊,颱風引起的海水倒灌讓農田變成了鹽鹼地,農作物收成不好,增收困難,在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僅為5200元。

  2017年開始,博後村乘着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大力發展民宿産業,打造“美麗經濟”,這其中一批小紅書博主來到這裡“探店”“種草”,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前來旅游,帶火了這個村。大量年輕人返鄉做民宿,搞旅游直播和商業,村子由美到富。

  江西婺源篁嶺村原本是一個半空心化的貧困村,2018年開始,篁嶺利用互聯網&&塑造景區獨特IP,使得“油菜花”“曬秋”等美景視頻屢成爆款,數億次曝光帶來了百萬名游客,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對此,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白長虹&&, 短視頻直播&&通過內容和技術的結合,將原本分散於不同地區的文化符號和旅游資源集成,讓用戶更好地“看見”,在視覺呈現上更具生動性、直觀性、互動性,容易傳播和“破圈”,成為鄉村文旅資源挖掘與整合、品牌建設、産業鏈條延伸的重要推動力。

  智能手機成了“新農具”

  在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看來,數字時代下,網絡直播成了“新農活”,智能手機成了“新農具”,網絡&&成了“新農田”。

  在福建屏南一座三層小樓,在夜幕降臨時很多年輕人仍在忙碌。這裡是縣農産品直播中心,主播們接力出售當地的農産品——菌菇為主,也有黃酒、銀耳和金線蓮。她們每個人扎兩條馬尾辮,穿一件紅衫,講話帶點屏南口音,風格有山裏姑娘的熱情爽朗。

  直播間的“一號人物”田小宇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增長。直播間裏不少回頭客,下單的時候留幾句問候,小田啞着嗓子説“謝謝姐姐”。幾天下來,每個人嗓音都帶點沙啞,但聲量不減。這一點直接反映在隔壁那&顯示器上,每場直播一開始,銷售曲線就跟着往上爬。

  很多高學歷人才也返鄉做起了“新農活”。在不惑之年,建築學博士楊木旺從上海回到了安徽省旌德縣老家養皖南土雞。他與當地30戶家庭農場合作,建立了“企業+農戶合作社”的模式,推動旌德土雞養殖産業鏈向標準化、可持續化的方向發展。

  旌德位於皖南腹地、西倚黃山,有林面積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9.2%,是長三角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區域之一。良好的自然環境讓這裡被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楊木旺便決定搞養殖,專門養雞。

  雞養好了,如何銷售又是個問題。於是,楊木旺2021年6月開始做起了網絡主播。如今“楊博士生鮮旗艦店”在直播&&擁有26萬多名粉絲,産品的復購率達70%,在旌德已是家喻戶曉。

  過去一年,僅抖音電商助銷農特産47.3億單,平均每天有1300萬個包裹銷往各地,淘寶、快手等多個電商&&在助農興農方面也有着亮眼成績單。

  成為連接的橋梁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互聯網技術和短視頻直播&&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尤其對助力現代産業發展,有效建立優質特色農産品的産銷直接對接,更好幫助廣大生産者種得好、養得好、賣得好,更好滿足廣大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美好食品的需要,作用日益顯著。

  在這一過程中,直播&&成為將鄉村與城市、與全國消費者連接的橋梁。導游小莊來自浙江普陀山,在導游行業從業17年,他熟讀《普陀山誌》,對普陀山故事爛熟於心。2020年開始,他在網上分享普陀山的故事和景色,用講故事的方式將當地的人文歷史和自然地理融入短視頻,吸引了500多萬名粉絲的關注。他的“出圈”影響了大批導游,越來越多的導游開始效仿小莊,打造自媒體賬號,線上線下結合做內容和服務。目前,抖音站內有3000余名導游開設了賬號帶大家“雲”旅游,也帶動了線下文旅産品銷售。

  博主秋月來自四川,最初在深圳某工廠流水線工作,和丈夫生活拮據。後來,他們決定回家創業,開通了賬號,拍攝自己在家種地幹農活的短視頻。曾經因一條磨豆花的視頻,漲粉過50萬。隨着粉絲的增長,他們決定通過抖音電商,把川香秋月的牌子打出去。第一次直播,就賣出了一萬多單川香秋月蘿蔔,獲得網友好評。秋月説,沒有百分百滿意的産品,但我想做到百分百滿意的服務。她希望讓家鄉更多“山貨上頭條”,把川農美食賣向全國。

  金文成説,區別於以傳統生産要素的重新配置帶動鄉村發展,互聯網&&通過技術的創新和內容傳遞,為鄉村注入新活力,數據作為新的生産要素迸發出驚人的力量。通過互聯網&&,鄉村居民可以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拓展經濟渠道,而鄉村産品也得以通過互聯網&&,跨越時空阻隔,迅速走向全球市場。抖音在其獨特的社交模式和內容創作生態下,積極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成為連接城鄉的橋梁,為鄉村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記者 車輝)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