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8 14:23:44
來源:新華網

基金市場“跌宕起伏”,錢袋子怎麼理?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18日電 題:基金市場“跌宕起伏”,錢袋子怎麼理?

  新華社記者劉慧

  去年頻頻“出圈”的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可謂“跌宕起伏”。市場行情波動、募集發行轉冷、分紅力度罕見……面對公募基金市場的諸多變化,我們的錢袋子應該怎麼理?

  市場“畫風突變” 基金話題頻上熱搜

  一季度的基金市場行情可以用“過山車”來形容。牛年春節前,A股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帶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持續上升,市場熱度不減。

  然而春節過後,市場“畫風突變”,行情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不可避免出現回撤。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剔除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在內的權益類基金今年一季度平均收益率為-2.3%,其中超過六成的基金虧損。指數基金整體表現同樣不佳,被動指數型基金一季度僅有24%的産品獲得正收益。

  而一些前期受到投資者追捧的熱門基金産品在一季度內甚至出現了超過50%的回撤,讓很多新進場投資者直呼“很受傷”。

  “一季度自己之前追的白酒、新能源基金跌得很兇,後來我直接把行情軟件卸載了,省得鬧心。”在北京工作的“90後”小肖談起一季度的投資“戰績”不無苦澀。

  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養基大軍”,基金市場波動的相關話題頻繁出現在一些互聯網平臺上。

  據記者觀察,今年一季度幾乎每次市場下跌,“基金”等相關話題詞都會衝上微博熱搜。市場震蕩讓不少人倍感難熬,甚至有網友涌入二手拍賣平臺以基金虧損為由轉賣閒置物品。

  “新基金”發行由熱到冷 “老基金”分紅力度罕見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發行市場經歷了火熱到寒冷的過程。春節前,市場延續了去年以來的賺錢效應,新發基金的銷售在前兩個月火爆依舊,“爆款基金”頻現。

  總的來看,一季度新成立基金規模超萬億元,超過2020年總額的三分之一。這個季度發行規模在公募基金的發展歷史上也是非常靠前的。

  不過,隨著基金業績的回撤,相比于前兩月,3月新發基金熱度轉涼。

  除總體募集規模下降外,單只産品的平均募集規模更是下滑明顯。1月單只産品超40億元的平均募集規模到3月降至15.33億元。從另一個維度看,3月的“日光基”只有7只;而1月與2月分別有39只與16只。

  “新基金”發行醞釀變化的同時,一季度“老基金”出現了罕見的分紅力度。

  Wind數據顯示,一季度共有1082只公募基金分紅,分紅總規模接近900億元,大幅超越前幾年同期的分紅規模。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一季度,權益類基金成為分紅主力軍,分紅規模佔比超過70%,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一季度基金大手筆分紅,一方面是由于基金利潤豐厚;另一方面,市場短期調整也帶來了分紅的契機,基金公司為提升投資者持有體驗,增強投資者對産品的信任感,從而進行基金分紅。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不能簡單地根據分紅規模來選擇基金。分紅規模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此前某時段基金的業績表現,而分紅之後的賺錢能力,更多取決于此後市場表現和基金管理人的投資能力。

  面對“跌宕起伏” 錢袋子怎麼理?

  一季度以來,很多投資者特別是年輕的“養基人”感覺市場的波動遠超自己預期,基金凈值走勢更是“不按劇本上演”。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峰認為,投資者的疑問和焦慮可以理解。本輪調整較大或者回撤較大的基金,不少都是7年、5年、3年業績排名較為靠前的基金。近期業績較為抗跌的基金,不少都是過去1年、2年業績排名較為靠後的基金。

  “當然也要反思與總結,不能絕對化長期投資,而是長與短結合起來,長期業績是短期業績的疊加,需要關注短期業績背後的邏輯是否發生變化。”胡立峰説,持有基金是長期投資行為,不建議在短線劇烈波動的時候採取激進交易方式。

  近年隨著居民收入提升、金融市場的發展,公募基金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特別是年輕人打理錢袋子的重要選擇。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公募基金規模達到21.78萬億元,較2020年末的19.89萬億元,新增1.89萬億元,漲幅約為9.5%。

  在多位業內專家看來,“十四五”開局首季的中國經濟表現亮眼,未來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産性收入。這意味著,投資理財市場將迎來更多機會。對于投資者來説,要對自己的“錢袋子”進行合理配置,正確認識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869112734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