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3/ 10 16:53:22
來源:新華網

專注兩會|姚洋:“十四五”在戰略機遇期中開新局

字體:

  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如何構建“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推進全面鄉村振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做客新華網全國兩會“雲連線”,就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兩方面機遇中迎接三點挑戰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新華網:“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如何看待?

  姚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謀劃好“十四五”時期發展十分重要。從發展機遇角度看有兩個方面:

  首先,“十四五”規劃具有承上啟下的任務。今年要完成第一個百年目標,開始第二個百年目標,這其中蘊藏重大發展機遇。未來三十年,我國要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開局的這五年非常重要。

  2月28日,在海南省瓊海市塔洋鎮一處瓜菜種植基地,農民在採摘辣椒,準備銷往國內各大批發市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蒙鐘德 攝

  第二,我國每人平均收入剛超過1萬美元,有不少國家在1萬美元這個坎兒上跌倒、甚至有所倒退,這給我國提了一個醒。但對中國而言,更多的是發展機遇,因為中國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生産能力、研發能力及龐大的消費市場,未來的二三十年將迎來“爆發期”。

  説到挑戰,第一個挑戰是國際環境的變化。疫情變化存在不確定性,國際環境、經濟形勢錯綜復雜,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國內的城鄉差距。中國發展到今天仍然有著較大的城鄉差距,城市的可支配收入是農村的2.5倍。怎麼能夠讓居住在農村的居民收入提高,融入到國家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也是不小的挑戰。

  第三個挑戰是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生産方面的挑戰沒有想像那麼大。一方面,不少聲音認為,我國步入人口老化後,經濟增長將會下降。我們測算,未來30年由于AI、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能夠替代的勞動力數量,遠遠超過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勞動力下降數量;另一方面,也有人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需求下降産生擔憂,這在我們國家影響也不會很大。過去常説“未富先老”是我國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我們恰恰發現“未富先老”是中國的一個優勢。為什麼?“未富先老”意味著還有大量的人口要從農村遷移到城市。這樣的話,從一定程度上會自動地提高消費。研究中發現,這樣的消費情況可以彌補老齡化造成的消費下降問題。

  老齡化的主要挑戰在社保領域。當然,這個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説,近年來有關部門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迎接老齡化的挑戰,度過銀發潮的衝擊。

  做大“朋友圈”中實現雙迴圈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華網:“十四五”時期,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抉擇,在這方面有哪些著力點來保障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姚洋:“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寫入“十四五”規劃非常有深意。回顧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的增長軌跡可以發現,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動力不言而喻,經濟發展在開放的環境裏突飛猛進。可以説,開放給我國帶來了多方面的好處:首先是國內的産品大量出口國外,加入世貿組織,對于我國外貿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是通過開放,國內引進諸多新技術、新知識等,也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2月24日,工人在位于西安的一家企業重卡總裝線上作業。 新華社記者張博文 攝

  如今,中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是過去幾十年建立起來的發展優勢。

  回顧這段歷史,對于我們理解“雙迴圈”是有意義的。意義在哪裏?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強化資源、技術、裝備支撐,加強國際産業安全合作,推動産業鏈供應鏈多元化。”

  這要求我國要在一些重要産業鏈上下大力氣,實現外部供應鏈産業鏈發生極端情況下可以自我運作,同時也要求一些關鍵性技術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這樣的判斷是完全正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三個方面著手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新華網: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該如何理解?要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的發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改善提升?

  姚洋:這個提法和以前也不一樣。我們以前理解農村就等于農業,農民就應該種地,這種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此次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鄉村要振興不僅僅搞農業,還要關注農村的政治建設、農村的社會發展、農村的公共産品提供等方面,將這些指標都要納入考量。要做好鄉村振興需從三個方面著手:

   1月13日,廣東陽西縣程村鎮紅光村村民在分揀清洗鮮蠔。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

  第一,提高農民的收入。這個問題很關鍵,如果沒有農民收入的提高其他都是次要的。怎麼提高農民的收入?個人認為,要因地制宜,發揮各個地方的比較優勢。前一段有些地方有一個觀念,不搞高科技就對不起這裏,二三四線的城市都説要做高科技産業。其實做這些産業,對于提高農民收入影響並不大,農民就業機會小,也很難提高收入。要提高農民收入,就要提供農民可做的工作,因地制宜為農民謀就業很重要。

  第二,公共産品的提供。目前,國內很多農村地區道路設施還不健全,特別是村莊內部,很多地方沒有水泥路還是泥巴路,有的村莊裏可能還沒有電燈,這些都需要政府來提供服務。政府做一些事情,老百姓再做一些事情,共同把農村的公共産品提供起來。

  第三,關注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發揮基層民主,同時發揮基層黨組的作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農村文化建設也要做起來。這樣才是全面的鄉村振興。

監制:周紅軍

策劃:邱小敏

導演:李 由

文字:楊曉波

      剪輯:劉 廈、程天石

包裝:陳 正

    視覺設計:王 曄 

【糾錯】 【責任編輯:楊曉波 】
010030090900000000000000011109221127194011